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民粹主義在歐美“攻城掠地”,預示新一輪大趨勢到來

近期美歐爆發的多輪社會抗議表明, 民粹主義正與本土主義、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等思潮合流, 將歐美社會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展現在世人面前。

8月13日, 芝加哥民眾為夏洛特維爾市暴力事件受害者舉行紀念活動。 圖/新華社

文/孫成昊、張蓓

繼美國維吉尼亞州夏洛特維爾市發生了近年來美國規模最大的“白人至上主義”遊行和騷亂後, 8月19日, 德國首都柏林也爆發了兩場相互對抗的示威遊行, 新納粹主義者上街遊行, 也遭左翼示威者對抗。 這些都是2017年下半年以來歐美民粹主義的又一次顯現。

近幾年觀察歐美政治, 民粹主義成了繞不開的線索。 2016年被一些人稱作西方右翼民粹崛起的元年, 無論準確與否, 這一年國際政壇兩件爆炸性的大事——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和英國脫歐都與民粹主義有脫不開的關係。

民粹主義表現形式可左可右

儘管名字煞有介事,

民粹主義並非一種意識形態。 其表現形式可左可右, 代言人可以是現行體制的局外人, 也可身居廟堂之上。 但所有版本的民粹主義都對精英階層、主流政治和現有政治體制抱有懷疑和敵意, 自視代表真正愛國主義聲音, 代表被遺忘的“普通人”。

民粹主義似已成為當今歐美政治一種組成部分, 政治光譜的左右兩端均摻雜了大量民粹主義成分。 希臘左翼執政黨的綱領和辦事風格民粹風格十足, 匈牙利、波蘭等國的中右翼執政黨民粹傾向持續增強, 以科爾賓領導的英國工黨為例, 歐洲各國的反對黨想翻盤, 往往得訴諸某種程度的民粹主義。

8月13日, 一小女孩在芝加哥的紀念活動上。 圖/新華社

無論是右翼民粹政黨明目張膽地對權力發起爭奪, 還是主流政黨“隨風潛入夜”向民粹主義退化, 都不是正常現象。 民粹主義為何會在當今歐美政治中站穩腳跟, 探求這一原因首先應當梳理民粹主義在歐美最主要的幾大信條。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反移民, 各國右翼民粹主義紛紛舉起這一大旗,

然後是反建制, 在美國這表現為非建制派政客受擁躉, 在歐洲, 歐盟則被理解為最大的建制, 因而歐洲民粹主義無一例外地對歐盟抱有敵意。

再看民粹主義者的套路。 首先宣揚當前政治的失靈, 聲稱主流政治無法解決民眾疾苦, 然後給出藥方, 右翼民粹主義者往往直截了當, “關上大門、還我河山。 ”英國獨立黨就很有代表性, 他們的口號是“離開歐盟, 一切都會好起來。 ”儘管大多數人都嘲笑民粹主義邏輯簡單, 也因此判斷他們成不了氣候, 但遺憾的是, 民粹主義的藥方再離譜, 也號准了歐美的病灶。 因此, 無論他們能否自圓其說, 只要西方的“病”一天沒好, 他們就有生存空間。

民粹主義背後有深刻的經濟根源

民粹主義不會憑空而生, 無論是歷史上俄國“民粹派”、美國“人民黨”, 還是後期拉美及歐洲國家出現的民粹浪潮, 民粹主義的背後都有深刻的根源。 而歐美的“病”就是捉襟見肘的經濟現實和日益僵化的新自由主義治理體系之間的巨大落差, 使民眾和精英距離越來越遠。

歐美國家從上世紀70年代起, 都經歷了經濟增長的下滑。 而更為重要的指標是歐美國家居民實際收入的變化。 從2005-2014年間, 許多高收入國家高達三分之二人口的實際收入停滯或者下降。 金融危機爆發幾年後, 儘管一些國家聲稱已經走出衰退, 但民眾完全沒有感受到這一點。

但歐美的治理體系並未就此作出反應。 新自由主義推動了全球化, 但對其宣導的自由貿易、開放邊界的負面影響視而不見。這導致精英站在道德和利益的高地上自說自話,民眾則承受困窘無望的現實。

8月12日,夏洛特維爾市,執法人員在集會現場警戒。圖/新華社

民粹主義作為“急先鋒”在歐美“攻城掠地”,預示著新一輪大趨勢的到來。歐美一度引以為傲的移民社會、多元文化、權力制衡等成為新的“麻煩製造者”。近期美歐爆發的多輪社會抗議表明,民粹主義正與本土主義、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等思潮合流,不斷衝擊、模糊歐美社會長期秉持的價值觀,將歐美社會存在的結構性矛盾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在這些思潮的攻勢下,歐美社會的撕裂已經引發有識之士的極度緊張與擔憂,更有人提出美國有滑向“新型內戰”之虞。或許正如《紐約客》所言,當前的情形猶如1859年,“所有人都對某些事情不滿,而所有人手裡都握著一把槍”。

□孫成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張蓓(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編輯:思凝

但對其宣導的自由貿易、開放邊界的負面影響視而不見。這導致精英站在道德和利益的高地上自說自話,民眾則承受困窘無望的現實。

8月12日,夏洛特維爾市,執法人員在集會現場警戒。圖/新華社

民粹主義作為“急先鋒”在歐美“攻城掠地”,預示著新一輪大趨勢的到來。歐美一度引以為傲的移民社會、多元文化、權力制衡等成為新的“麻煩製造者”。近期美歐爆發的多輪社會抗議表明,民粹主義正與本土主義、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等思潮合流,不斷衝擊、模糊歐美社會長期秉持的價值觀,將歐美社會存在的結構性矛盾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在這些思潮的攻勢下,歐美社會的撕裂已經引發有識之士的極度緊張與擔憂,更有人提出美國有滑向“新型內戰”之虞。或許正如《紐約客》所言,當前的情形猶如1859年,“所有人都對某些事情不滿,而所有人手裡都握著一把槍”。

□孫成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張蓓(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編輯:思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