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9天8夜 半島全媒體記者再受邀跟著媽祖繞臺灣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先有天后宮,再有青島城。 媽祖文化在青島民間由來已久,它融入到青島這座擁有海洋文化基因的城市中來。 自去年底,半島全媒體記者隨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前往臺灣交流文化,今年3月24日,中國臺灣年度盛事之一、台中大甲媽祖繞臺灣活動從大甲鎮瀾宮啟動,開展9天8夜的徒步繞臺灣,全程300多公里。 受臺灣媽祖聯誼會邀請,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在會長趙起良的帶領下,前往參與,半島全媒體記者也再次受邀,跟著媽祖繞臺灣。

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的成員參與媽祖起駕大典。

50萬人參加起駕大典

3月24日到達桃園機場時已是下午3點半,坐上中巴,直奔目的地——台中大甲鎮瀾宮。 一路上,便一直被打預防針。 “當晚的起駕大典會有數十萬人參與,可謂人山人海,所以一定要緊跟大部隊,千萬不要走丟……”諸如此類。 然而,事實證明,就算已做好心理準備,還是被現實狠狠地震驚了一把——因為當晚有約50萬人到場,需要注意的是同時50萬人,而非人次,那是什麼概念?鎮瀾宮裡裡外外被圍得水泄不通,置身其中,已不能單用人山人海形容,排山倒海之勢撲面而來,行動完全不能自已,稍不留神,就只能眼見同伴就在那裡,自己卻被人潮簇擁著越走越遠……感受這種熾熱的情感,對媽祖的虔誠之心,無疑是一場難得的體驗與經歷。

大甲鎮瀾宮的建築以黃色琉璃為瓦、燕尾狀屋簷,屋脊和殿堂廊柱都刻上各種圖形,雕樑畫棟,絢麗耀眼。 “大甲媽祖出巡”每年數十萬人的隊伍浩浩蕩蕩,由大甲步行出發,進香祭祖活動完成後,再徒步回來,歷時多天,是一場世界級文化盛事。

歷時9天8夜的繞臺灣活動由24日晚11點的媽祖起駕大典開啟,沿途將行經台中、彰化、雲林、嘉義縣,全程300多公里,拜謁群眾將跟隨媽祖一起徒步走完全程,人群中的影子,來自海峽兩岸,涵蓋五湖四海,不分男女,不論老少,簇擁著,歡呼著,追隨著。

沿線居民免費供吃喝

當晚,大甲媽祖起駕時,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成員手持“天下媽祖,祖在湄洲”的繡旗,列隊等候媽祖起駕,這支遠道而來的隊伍受到最熱烈的歡迎。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此次並非“獨自”前來,而是邀請了馬來西亞雪隆海南天后宮丁才榮會長等人,組團前來參加這一盛事。

25日,在會長趙起良的帶領下,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一行17人追隨媽祖繞臺灣先後來到台中大肚萬興宮、彰化南瑤宮,而在每一處通往宮廟的街邊,無不人頭攢動,或站或坐,望著媽祖來的方向,翹首以盼。

很多人從很遠的地方徒步而來,背著大包小包,臉上寫著倦意,同時又掛著笑容,這種笑容,源自內心。 而那些輕裝上陣的人,也並非都是因為離得近,而是因為就算沒帶錢,他們也吃喝不愁——沿線,很多居民會將家中好吃的好喝的擺出來,免費請拜謁媽祖的人們補充體力。

用當地人的話說,“媽祖是有大愛的,這是我們為傳達這種大愛盡的一份心。 ”

人潮湧動的震撼場景可不是只發生在白天的,而是一直持續到深夜,持續到淩晨,因為這9天8夜、300多公里的行程,媽祖的腳步一直不停,拜謁者自然也一直追隨。 3月25日晚上10點,南瑤宮附近的街邊,等候媽祖的人群已經築成一道道人牆,在夜間光影的變幻下,場面蔚為壯觀。 半島全媒體記者也隨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的成員們尋得一隅落腳,一起等待。

10分鐘、20分鐘、半小時過去了,聚集的人群並不見少,反而越來越多。 晚上10點40分,天空開始飄落小雨。 因為白天暖和,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不少成員都穿著短袖出門,一路行至深夜,氣溫降到11℃,微雨夾著小涼風,實在談不上舒適,但看著眼前密密麻麻、熱情高漲的人群,沒有人打退堂鼓。

從便利店買回雨衣,穿上繼續等待。

23點、23點半……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大家都已經很疲累了,便坐在地上繼續等。 26日零點左右,聽到前方呼聲突起,媽祖終於來了。 大家簇擁著上前,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深夜,我們一同等過媽祖,成為各地拜謁者最堅韌的緣分。

每到一處宮廟,趙起良(右二)總要拿出寫有“大愛媽祖”“媽祖流芳”等字樣的字卷請各宮廟的相關負責人印上印戳。

把青島元素帶到臺灣

人與人之間,以歡喜心相見,是為結緣。 在臺灣,每到一處宮廟,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會長趙起良總要拿出寫有“大愛媽祖”“媽祖流芳”等字樣的字卷請各宮廟的相關負責人印上印戳,這當然也是有講究的。 “這首先代表一種美好的祝願,我們會把這種美好的祝願帶回青島,同時,也記錄下我們參與這一盛會的歷程。”在帶回美好祝願的同時,趙起良也將青島的畫冊、青島啤酒等青島元素帶到了臺灣,作為一種推介,更是一種交流。

今天之前,或許我們素不相識,但在今天,我們因為同一個目標,為了同一種文化,在這裡相聚、相識、相知。

不得不提的是,在拜謁過程中,遇到一個特殊的成員——不到5歲的帕帕(音),它是一隻小狗,25日下午5點走到南瑤宮的它已經很累了,便安靜地趴在那兒,穿著襪子,戴著拉風的墨鏡,還有集喝水、吃飯、裝飾多種功用為一身的小塑膠瓢,聽它的主人說,帕帕是接它姐姐的班參與活動,它姐姐走了11年,帕帕是第三年參與,它們的主人則從1994年開始每年參與。今年,帕帕和主人將按照以往慣例跟隨媽祖走完全程。而半島全媒體記者也將隨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繼續腳下的旅途,跟著媽祖繞臺灣。

[編輯: 張珍珍]

“這首先代表一種美好的祝願,我們會把這種美好的祝願帶回青島,同時,也記錄下我們參與這一盛會的歷程。”在帶回美好祝願的同時,趙起良也將青島的畫冊、青島啤酒等青島元素帶到了臺灣,作為一種推介,更是一種交流。

今天之前,或許我們素不相識,但在今天,我們因為同一個目標,為了同一種文化,在這裡相聚、相識、相知。

不得不提的是,在拜謁過程中,遇到一個特殊的成員——不到5歲的帕帕(音),它是一隻小狗,25日下午5點走到南瑤宮的它已經很累了,便安靜地趴在那兒,穿著襪子,戴著拉風的墨鏡,還有集喝水、吃飯、裝飾多種功用為一身的小塑膠瓢,聽它的主人說,帕帕是接它姐姐的班參與活動,它姐姐走了11年,帕帕是第三年參與,它們的主人則從1994年開始每年參與。今年,帕帕和主人將按照以往慣例跟隨媽祖走完全程。而半島全媒體記者也將隨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繼續腳下的旅途,跟著媽祖繞臺灣。

[編輯: 張珍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