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20萬!32人!22人!你可知道“慰安婦”那泣血苦難的故事?

20萬!

僅中國, 在1932年到1945年間, 被日軍在二戰期間蹂躪的女性人數就有20萬之多。

32人!

到2012年, 倖存的慰安婦只剩32人。

22人!

到2014年, 中國內地慰安婦倖存者僅剩15人。

8人!

截至2017年8月12日, 22位老人只有8位。

“慰安婦”也就是性奴隸!在日本鬼子的鐵蹄下, 這些悲慘的女性被日軍誘騙、強迫, 淪為日軍發洩性欲、任意摧殘的性奴隸。 她們受盡各種難以想像、難以啟齒的虐待後, 其中大部分人當時就不堪忍受而結束生命。 少數倖存者即便僥倖逃生, 也落得傷痕累累, 甚至終生殘疾, 有的逃出魔掌後還是自殺身亡。 更多慰安婦在煎熬中日夜煎熬,

苟活於世。 即使僥倖回到故鄉, 等待她們的卻不是同情、關懷和安慰, 而是無休止的歧視, 侮辱和排斥, 因此這些倖存者對她們的遭遇選擇了沉默。 “慰安婦”這個令人傷心欲絕的歷史完全改變了她們的人生, 讓她們從此陷入無盡的痛苦的記憶和不幸的深淵。

導演郭柯憑著一顆敏感又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心, 將鏡頭對準至今仍活著的32位“慰安婦”, 用克制又內斂的情感, 記錄她們如今的生活狀況。

紀錄片《三十二》重點講述的是生活在中國西南廣西農村九十二歲高齡的韋紹蘭和她日本混血兒的悲慘人生故事。

就在山清水秀的桂林, 就在江水如鏡一樣平靜的灕江, 你如論如何無法想像在這麼美好的山水天地, 韋紹蘭遭遇過怎樣不幸的創傷?

噩夢開始於此1944年, 那年年輕的韋紹蘭不幸被日軍擄走, 送至馬嶺慰安所。 在那裡, 遭到日軍慘無人道的強姦蹂躪。 三個月後, 趁看守瞌睡之際韋紹蘭逃離了魔掌。

廣西馬嶺鎮慰安所遺址

九死一生逃回家的韋紹蘭悲慘命運卻沒有結束, 丈夫恨她。 嫌她“到外面去學壞”了, 一個人跑到山后去砍柴。 韋紹蘭想到了死, 她不要這麼屈辱地活著, 於是她喝藥,

卻被鄰居發現救活, 沒辦法只能繼續活在這冷冷的人間。

幾個月後,韋紹蘭懷孕了,她懷上了日本兵的孩子!丈夫對她更是冷漠,甚至仇恨,整天罵罵咧咧,惡言惡語,周圍人指指點點,丈夫最終還是同意韋紹蘭把孩子生下來,給孩子取名羅善學。

羅善學生于1945年,那一年正是日本鬼子投降的年份,羅善學知道自己的身份來歷,從懂事開始就被周圍的孩子孤立著,仿佛異類,那些孩子都追著他罵“日本人,日本人!“”這三個字就是羅善學一生的魔咒,壓了他一輩子,也害了他一輩子。他終於明白自己此生再也不能去要求什麼,包括妻子、家庭、孩子和幸福,只求“有碗稀飯就得了。”每天,他都在孤寂、荒野的山上專心放牛,看一輩子牛。

“”慰安婦“這三個屈辱的字讓韋紹蘭背負了一輩子,壓了她一輩子,生下日本兵的孩子更讓她的“”罪行“昭示於天下,就像刻在額頭上的“紅字”,任憑歲月如何漫長,都無法洗刷掉身上的恥辱,此後70多年,老奶奶不得不面對周圍人,包括親人、家人對自己的羞辱與排斥,忍受了無法言說的痛苦。

看著老人佝僂的背影,斷斷續續的敘述,根本無法想像老奶奶到底是如何度過哪一個又一個默默垂淚、心尖滴血的日日夜夜的?到底是如何忍受哪些冷若冰霜的惡言相加、謾駡唾棄的歲月?70年!從年輕一直到耄耋垂暮。

紀錄片鏡頭十分平靜、控制,用最寫實的手法記錄了老人最日常的生活,聽老人家敘述也沒有太多情緒起伏,整部紀錄片沒有出現一個噩夢歲月的場景,或許老人家的淚早已流幹,或許是老人家不願再多提及那段令她屈辱一生的往事!

而觀眾透過平靜、淡淡的畫面背後,卻依然可以清晰看到那些遭受欺淩的女人們靈魂深處巨大的傷疤,永生永世無法抹去的記憶,她們不是忘記,而是不願再揭開來示人,這傷疤已經融入了她們的血液,沉澱進了她們的靈魂,即便到死她們也忘不了的傷痛。

韋奶奶淒慘、不幸遭遇讓我震驚、難受、痛苦,而紀錄片的最後的場景更讓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

影片最後,92歲的老人唱起自己少女時期學會的民謠:

日頭出來點點紅,照進妹房米海空。

米海越空越好耍,只愁命短不愁窮。

天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自己憂愁自己解,自流眼淚自抹幹 ……

聽著她如哲理般的歌詞,我的淚水再也控制不住奪眶而出!天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憂愁自己解,自流眼淚自抹幹 ……經歷過太多磨難的老人,就像那“不死草”堅韌、不屈、默默地活著,不僅活著,還對生活充滿著熱愛,充滿了嚮往!這,需要老人有著多麼的堅強和勇氣?多麼的忍耐和堅韌?生活給了她最惡毒的施與,而她卻仍報以微笑!

鏡頭中,老人家不止一次說:

“世界真好”。

“這世界真好,吃野東西都要留出這條命來看。‘’

“眼淚都是往心裡流的。”這是老人和著血和淚的洗涮說出的話,這麼經典哲理的語言,真正令多少人的文筆都黯然失色。我們為什麼寫不出這麼深刻的語句?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這天長日久的苦難!

感謝您關注黃愛西東的頭條號,感謝大家的轉發、收藏和點贊。

幾個月後,韋紹蘭懷孕了,她懷上了日本兵的孩子!丈夫對她更是冷漠,甚至仇恨,整天罵罵咧咧,惡言惡語,周圍人指指點點,丈夫最終還是同意韋紹蘭把孩子生下來,給孩子取名羅善學。

羅善學生于1945年,那一年正是日本鬼子投降的年份,羅善學知道自己的身份來歷,從懂事開始就被周圍的孩子孤立著,仿佛異類,那些孩子都追著他罵“日本人,日本人!“”這三個字就是羅善學一生的魔咒,壓了他一輩子,也害了他一輩子。他終於明白自己此生再也不能去要求什麼,包括妻子、家庭、孩子和幸福,只求“有碗稀飯就得了。”每天,他都在孤寂、荒野的山上專心放牛,看一輩子牛。

“”慰安婦“這三個屈辱的字讓韋紹蘭背負了一輩子,壓了她一輩子,生下日本兵的孩子更讓她的“”罪行“昭示於天下,就像刻在額頭上的“紅字”,任憑歲月如何漫長,都無法洗刷掉身上的恥辱,此後70多年,老奶奶不得不面對周圍人,包括親人、家人對自己的羞辱與排斥,忍受了無法言說的痛苦。

看著老人佝僂的背影,斷斷續續的敘述,根本無法想像老奶奶到底是如何度過哪一個又一個默默垂淚、心尖滴血的日日夜夜的?到底是如何忍受哪些冷若冰霜的惡言相加、謾駡唾棄的歲月?70年!從年輕一直到耄耋垂暮。

紀錄片鏡頭十分平靜、控制,用最寫實的手法記錄了老人最日常的生活,聽老人家敘述也沒有太多情緒起伏,整部紀錄片沒有出現一個噩夢歲月的場景,或許老人家的淚早已流幹,或許是老人家不願再多提及那段令她屈辱一生的往事!

而觀眾透過平靜、淡淡的畫面背後,卻依然可以清晰看到那些遭受欺淩的女人們靈魂深處巨大的傷疤,永生永世無法抹去的記憶,她們不是忘記,而是不願再揭開來示人,這傷疤已經融入了她們的血液,沉澱進了她們的靈魂,即便到死她們也忘不了的傷痛。

韋奶奶淒慘、不幸遭遇讓我震驚、難受、痛苦,而紀錄片的最後的場景更讓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

影片最後,92歲的老人唱起自己少女時期學會的民謠:

日頭出來點點紅,照進妹房米海空。

米海越空越好耍,只愁命短不愁窮。

天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自己憂愁自己解,自流眼淚自抹幹 ……

聽著她如哲理般的歌詞,我的淚水再也控制不住奪眶而出!天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憂愁自己解,自流眼淚自抹幹 ……經歷過太多磨難的老人,就像那“不死草”堅韌、不屈、默默地活著,不僅活著,還對生活充滿著熱愛,充滿了嚮往!這,需要老人有著多麼的堅強和勇氣?多麼的忍耐和堅韌?生活給了她最惡毒的施與,而她卻仍報以微笑!

鏡頭中,老人家不止一次說:

“世界真好”。

“這世界真好,吃野東西都要留出這條命來看。‘’

“眼淚都是往心裡流的。”這是老人和著血和淚的洗涮說出的話,這麼經典哲理的語言,真正令多少人的文筆都黯然失色。我們為什麼寫不出這麼深刻的語句?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這天長日久的苦難!

感謝您關注黃愛西東的頭條號,感謝大家的轉發、收藏和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