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為什麼沒有底線的創業者都愛拉薛蠻子墊背?

初創公司聯合媒體拿薛蠻子當噱頭在這個圈子裡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一輪輪以“薛蠻子”為吸睛點的商業炒作, 一次次下探創投圈不知道低到哪裡去的底線。

本文共計1991個字, 閱讀時間3分鐘。

記者 | 蔡浩爽

編輯 | 趙力

創投圈欠薛蠻子一筆廣告費。

初創公司聯合媒體拿薛蠻子當噱頭在這個圈子裡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就在薛蠻子遠赴俄羅斯聖彼德堡出席ICO大會的這兩天, 某家始終聲稱“為內容客觀性背書”的媒體發出一篇題為《黑掉薛蠻子私人帳號獲天使投資, 他讓150萬遊戲玩家交易不吃啞巴虧》(已刪除)的文章, 再度引發圈內熱議。

一輪輪以“薛蠻子”為吸睛點的商業炒作, 一次次下探創投圈不知道低到哪裡去的底線。

最“快”的天使投資人薛蠻子

有自媒體整理了一些軟文標題:

《30分鐘拿下薛蠻子500萬投資, 放話:我才是行業老大》

《20分鐘搞定薛蠻子,

拿下1000萬投資, 打破汽車行業的潛規則》

《90後美女CEO進軍旅遊業受七家風投追捧 薛蠻子15分鐘定投》

《他23歲用三個月搞定10個億, 只用5分鐘“騙”了薛蠻子上千萬, 薛蠻子說:人才啊!》

……

從半小時到五分鐘, 薛蠻子似乎成了整個創投圈“最快”的天使投資人。

但這似乎也不能只怪無良媒體和無下限創業公司, 畢竟薛蠻子自己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挺愛拿“快”說事兒的。

在取保候審後不久, 《博客天下》對薛蠻子的採訪中, 就記述了一件他“第四次見面的時候, 才聊了十分鐘”就決定投資挑食火鍋外賣的事兒。 薛蠻子還在採訪中“自稱在6個月內連續投資了34個創業項目”。

就在前幾天, 薛蠻子又在接受Cointelegraph專訪時表示:“在過去30天裡, 我投了12個ICO項目。

不得不說, 老薛有點自帶流量體質。 而老薛投資的一些初創公司, 也多少繼承了他的一些炒作基因。

創始人有多大膽, 創業公司有多大產?

就拿這次聲稱黑掉薛蠻子私人帳號、拿到百萬級天使輪融資的4391遊戲交易平臺來說, 創始人朱潘接受創業類媒體“鉛筆道”的採訪, 並道出其中細節。

朱潘和鉛筆道二者聯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有多大膽, 地有多大產。 你還沒拿到天使投資, 是因為你做人太有底線。

文章並未詳細介紹朱潘是怎麼打動了薛蠻子, 只是一句:“沒想到, 這一黑為公司“黑”來了一筆融資。 ”這似乎是在講述一段佳話。

“15分鐘, 融資敲定, 5月17日融資到賬。 ”這次的老薛不僅“快”, 還成了名副其實“以德報怨”的天使投資人。

而朱潘, 則被文章打造成了又一個敢於刀尖舔血、出奇制勝的“創業模範”。 至於其盜取他人帳號的行為是否觸犯法律, 借用馬雲爸爸的一句話:Who TM cares?

在創投圈, 拿到錢似乎就是王道。

成王敗寇背後的道德標準

朱潘這樣在創業道路上“另闢蹊徑”的創業者如今已不少見。

去年8月, 鉛筆道還介紹了另一個創業項目開闢市場的“光輝事蹟”:洗衣O2O平臺“宅代洗”因初期訂單較少, 創始團隊想出一個“奇招”:把附近大學洗衣房的電線剪短, 迫使該校學生不得不選擇“宅代洗”。 隨後平臺用戶量逐漸增加, 影響力也有附近一所大學蔓延到多所大學, 首月即實現盈利超60萬。

事後迫於輿論壓力, “宅代洗”創始人郭超宇澄清團隊並未剪斷洗衣房電線, 並坦誠本次事件純屬商業炒作行為。 鉛筆道“為內容客觀性背書”的宣言這時候似乎成了笑話。

截至發稿, 當事人薛蠻子並未對《黑掉薛蠻子私人帳號獲天使投資他讓150萬遊戲玩家交易不吃啞巴虧》一文作出表態, 但能從商業資訊服務網站確認, 4391.com遊戲交易服務平臺確實獲得了薛蠻子數百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投資。

“剪線門”、“駭客門”一時成為成功學推崇的案例。而這樣為拿到錢而不擇手段的事例在創投圈並不少見。

愛尚鮮花為了吸引用戶,靠刷單來營造受歡迎的表像;

直播平臺為了留住用戶,虛報線上人數,甚至用機器人發彈幕互動;

拉勾網員工破解Boss直聘管理員密碼,刪除Boss直聘在蘋果商店的APP;

小猿題庫和百度作業幫近期關於作業幫是否構陷小猿題庫“涉黃”的扯皮

……

更不用提司空見慣的創業公司虛報融資額。

招數各有不同,目的卻大致相似。

如何獲得財富才是合理合法的,“郭宇超”和“朱潘”們不是不明白。只是在大環境中,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沒人會記住自己曾經的惡,更不會有人去追究,而創業者似乎就要不拘一格、漠視規則,只認成王敗寇。

甚至這裡還有隱而未宣的一點:當你獲得足夠的財富之後,社會對你的道德標準也會寬容很多。

將“朱潘”、“郭宇超”們樹立成創業模範的媒體們也該自省。幫助創業公司進行商業炒作的媒體未能恪守專業精神,價值導向令人驚奇。

沒人能說清楚,這樣一篇報導所傳播出的立場,養成於何時。但可以肯定的是,道德的底線並不是一次被衝破的。但一次衝擊,都會讓底線一退再退,就像一點點渾濁的水源。

現在,創業者,媒體,甚至投資人,都需要承受,也必須改變。

“剪線門”、“駭客門”一時成為成功學推崇的案例。而這樣為拿到錢而不擇手段的事例在創投圈並不少見。

愛尚鮮花為了吸引用戶,靠刷單來營造受歡迎的表像;

直播平臺為了留住用戶,虛報線上人數,甚至用機器人發彈幕互動;

拉勾網員工破解Boss直聘管理員密碼,刪除Boss直聘在蘋果商店的APP;

小猿題庫和百度作業幫近期關於作業幫是否構陷小猿題庫“涉黃”的扯皮

……

更不用提司空見慣的創業公司虛報融資額。

招數各有不同,目的卻大致相似。

如何獲得財富才是合理合法的,“郭宇超”和“朱潘”們不是不明白。只是在大環境中,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沒人會記住自己曾經的惡,更不會有人去追究,而創業者似乎就要不拘一格、漠視規則,只認成王敗寇。

甚至這裡還有隱而未宣的一點:當你獲得足夠的財富之後,社會對你的道德標準也會寬容很多。

將“朱潘”、“郭宇超”們樹立成創業模範的媒體們也該自省。幫助創業公司進行商業炒作的媒體未能恪守專業精神,價值導向令人驚奇。

沒人能說清楚,這樣一篇報導所傳播出的立場,養成於何時。但可以肯定的是,道德的底線並不是一次被衝破的。但一次衝擊,都會讓底線一退再退,就像一點點渾濁的水源。

現在,創業者,媒體,甚至投資人,都需要承受,也必須改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