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暴娛讀書會:重新定義“頭部內容”,CEO們如何看待內容付費

3月25日, 暴娛互動重磅推出的知識付費產品——【暴娛讀書會】在京舉辦。 是日, 持續了一周的陰雨天氣重現晴朗, 似為本次活動助力。 近百位泛娛樂行業從業者濟濟一堂, 共用這場乾貨滿滿的饕餮盛宴。

2017年是知識付費的紅利期。 羅輯思維旗下付費閱讀APP“得到”目前總用戶數超五百萬, 喜馬拉雅FM 單日銷售額突破五千萬, 豆瓣上線付費專欄也想在此領域殺出一條路……

暴娛每期讀書會, 都會邀請一位元CEO大咖精心挑選一本行業內最前沿的原版書籍, 親自為觀眾解析分享。

第一期暴娛讀書會邀請了麥銳娛樂CEO王叢先生,

講解美國有線電視付費頻道HBO的成功史與失敗經驗。 在兩個小時的書籍精華分享之後, 活動嘉賓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淘夢控股CEO陰超、映美傳媒COO高銳、卓越遊戲投資總監趙童節, 以及主講人王叢和主辦方暴娛互動CEO陳妍妍, 圍繞內容付費、打造頭部內容、如何學習國外經驗、誰會成為中國的HBO等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嘉賓合影

深耕細作內容, 改變消費觀念,

利用內容付費超美國指日可待?

陳妍妍首先拋出第一個問題:大家覺得內容付費能夠實現彎道超車嗎?現在視頻網站平臺對於內容付費有很大的期待, 他們也曝光了各種會員數、付費會員數。 但是在中國, 這個內容付費能夠説明我們的平臺,

或者內容生產方, 實現彎道超車嗎?

陰超:其實我沒太明白, 彎道超車超誰的車?

陳妍妍:超美國!

陰超:我覺得從這個角度說的話, 中國人口基數是有巨大紅利的。 中國的科技進步速度是驚人的,

淘夢控股CEO 陰超

另一方面, 陰超也看到, 一些年輕的用戶會逐漸認為付費視頻網站的錢不是衝動型消費, 是自然而然的, 而且它的成本也不高。 現今人們都開始發覺, 互聯網所有的免費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去付費。

最後, 陰超說道:我覺得從基礎設施到商業模式, 到未來大家對內容付費的改觀, 我當然有理由相信, 這是個巨大的市場, 而且可能是個前所未有的市場。 當然在之後, 中國的內容能否沖出海外, 其實要看內容人本身能否做出更好內容。

高銳:從視頻網站的角度看, 以前一直是通過廣告完成自己的盈利, 內容付費是廣告收費虧損後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這樣的狀態在2016年三季度愛奇藝會員付費的收入比例首次超過了廣告、超過了整體收入的50%時出現了拐點, 視頻網站開始正視內容付費。 其實, 接下來的這一代人, 可能就會把整個付費市場一下子給撐起來。 有了錢, 投入了精力, 內容一定會變好。 中國的整個付費市場應該是有區分的, 它是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內容, 對應到不同的用戶上去, 所以在不同的用戶上面應該有不一樣的市場規模。 在這種市場規模上面, 從做商業片的角度來講, 我們一定是根據市場的規模來確定投資規模,

然後再往下走。

按照這個邏輯, 高銳預測, 我國在網劇和電影上的投入很快就會超過美國, 製作品質也應該會有很大的提升。

映美傳媒COO 高銳

陳少峰:將來主要內容的付費都不是在視頻網站, 而是在一個個頻道上。 中國大概有50萬個頻道, 每個頻道都會有很多內容在付費, 在消費, 這才是未來的一個產業空間, 這個空間是超級巨大的。 其實互聯網的價值不在你的消費, 而在公司的市值。

陳少峰舉了美圖秀秀的例子, 美圖秀秀雖然沒有一分錢的收入, 但勝在用戶數量龐大, 前段時間市值接近一千億港幣。

陳少峰:所以一家互聯網公司只要它做好了, 比如說做出一個個頻道, 有自己的使用者, 然後有黏性, 那麼這家公司會很值錢。

大家不要把視頻網站當作內容的產地, 它只是一個比較大的載體, 其實佔有的份額非常小。 雖然目前因為內容比較多而顯得大, 但過一陣子它就越來越小、越來越小, 最後變到萬分之一的份額。

大卡司、大IP、大導演, 就一定是頭部內容嗎?

聽完陳少峰的發言, 陳妍妍笑道: 每次跟陳老師聊完, 都有一種我們暴娛馬上要上市的感覺。 第二個問題是什麼是頭部內容?從去年、前年以來, 我們對頭部內容的理解就是大卡司、大IP、大導演, 這是目前中國大部分人對頭部內容的看法。 但我們今天要重新定義頭部內容。 所以我的第二個問題就是說, 大家覺得如何打造你心目當中的頭部內容?

趙童節:頭部內容在未來不太可能持續, 或者說它只是這個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中國市場,用戶的縱深其實很廣很深,很多樣化。現在大家覺得頭部內容可能是大卡司、大IP,事實上它跟現在視頻網站或電視臺買劇的方式是有點關係的,因為大家最後活著都要靠C端用戶給的錢,得看廣告商的臉色。而廣告商也沒那麼多能夠看懂內容的人,他只看有沒有明星小鮮肉。

在趙童節看來,觀眾看多了沒營養的內容後會帶動供求的變化,會想看更多跟自己命運有關、能夠影射自己生活的時代、能夠解決自己焦慮的內容。

卓越遊戲投資總監 趙童節

王叢:我認為,消費者能夠持續不斷地花錢去看的內容,就是頭部內容;願意每個月或者每年去付費的內容,就是頭部內容。

談到打造頭部內容,王叢提出了兩方面思路:第一就是打造精品內容,表現在題材上的差異化競爭,如HBO自製劇中的體育經紀人、精神病醫生、演藝的從業人員等題材,可以思考能否從中受到啟發,特別是電視臺,更應尋求題材的差異化;第二是把錢都花在製作上,而不是集中在演員成本上。這就是王叢認為在符合相關規章制度的情況下,能突圍打造精品劇的兩個路型。

當我們在學習海外先進經驗時,我們能學到些什麼?

陳妍妍:下一個問題我覺得比較適合陳老師,到底要不要學習歐美日韓先進經驗,學習什麼?

陳少峰:學習海外先進經驗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美國的電視劇經驗最值得學習,就是定一個IP,然後持續地做下去,這是美國人,包括迪士尼最成功的經驗。中國總是在做遊樂園、旅遊城、主題公園,但其實我們是沒主題的,就算有主題,也沒有主題的號召力。因為號召力要來自於先做內容,再把內容改編成主題公園,其實主題公園是智慧財產權的一個衍生品。我們現在沒有持續穩定的內容,今天這邊敲一把、明天那邊敲一把,最後也沒有自己的持續積累。所以,現在最需要的是把一件事持續做下去,把IP做的特別有名。那麼就自帶粉絲了,往後要做什麼,都比較容易成功。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經驗。

還有一個經驗,就是學習海外在內容製作上的細分化:中國電影現在遇到一個很大的瓶頸,就是主流消費者一直在低幼化。在西方它有個概念叫家庭娛樂,或者叫家庭消費。我覺得我們現在不是叫做家庭消費,我們現在叫做低幼、青少年的消費。存在這樣一個問題的話,我們不管做什麼都很少做通吃型的。或者是說,我們沒有針對不同的人群,開發出很多種系列。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 陳少峰

在陳教授看來,中國市場巨大,人口眾多且愛好廣泛, 我們要學習國外把人都聚合在一起做家庭型內容,以及做很多細分領域的內容的經驗。

誰會成為中國的HBO,可能是個偽命題

陳妍妍:我聽完陳老師的講話,覺得今天來對了。感覺內容創業,細分領域創業的機會非常大。我覺得今天來的觀眾,以後身家過億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最後一個問題誰會成為中國的HBO,可能是個偽命題,因為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我幹嘛要成為中國的HBO,我覺得這個問題適合在座的所有嘉賓,每個人都可以分享。

趙童節:知道付費使用者喜歡什麼樣的內容,同時又對藝術價值表示極大尊重的公司,可能會成為中國的HBO。

高銳 : 如果作為平臺來講的話,可能擁有電視播放管道的會慢慢成為HBO這樣的一個形態。如果把HBO看做一個非常牛的製作公司的話,從中國來講,正午陽光就應該算這個類型,即做精品劇方面非常強的公司。

話筒轉遞至陳少峰教授手中,他張口就答:我覺得中國就沒有,而且永遠不會有HBO。

言之鑿鑿否認問題的模樣引發現場觀眾一陣大笑。

但他突然話鋒一轉,提到騰訊:騰訊在成立第17年的時候,成為亞洲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我不知道,騰訊在下一個17年之後,還是不是最大的像HBO這樣的一個公司。但是我認為,中國未來最大的內容、產業集團在10年之內必定會出現,而且肯定會比17年快很多。這需要通過並購、資本運作、各種各樣的整合來實現,如果騰訊那時候還很厲害的話,也許是它。但是很多人都有機會,因為現在互聯網這個平臺聚集能力特別強。

陰超:我並不關心誰能成為HBO,而是今天能夠學到HBO一些成功的要素。比如內容的差異化競爭,敢於創新的精神或是敢於失敗的精神。 同時,在中國用戶的反覆運算過程中,瞭解他們的認知需求,然後去抓住他們的需求點,對陰超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創新點。

陰超也承認,在資本的催化下,大家可能急於追求更多金錢,而不是沉下心來做內容。

陰超:我覺得在資本的催化下,整個中國的影視含有巨大的潛力。我們先不說品質好不好,但數量是很多的,我覺得量變會產生質變。在未來的時間裡,我也希望會有更多專心做內容的平臺,出現更多差異化的劇去滿足不同類型的用戶。我覺得,這是中國未來內容更好的發展趨勢。

麥銳娛樂CEO王叢

最後,王叢說道:無論誰成為中國的HBO,都應該具備三個要素。第一就是對內容差異化的一個認可度,並敢於題材創新;第二個是,在中國特定的時期內,需要資本的驅動;第三個就是持續穩定的管理層,來把公司的品牌和價值觀去傳承下去。

一個由觀眾提問帶來的小彩蛋

陳妍妍:最後留一個問題給現場的觀眾,機會難得,誰提問,誰就身家上億了。

即將身家上億的幸運觀眾:我想問各位嘉賓,對於現在主要的內容輸出的幾家視頻網站,如何評價。

沒想到,這一提問,讓互動環節原本沉著冷靜、對答如流的嘉賓們,頃刻間暗流湧動,彼此較勁,貢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辯論“廝殺”。

高銳首先回答 : 像優酷、愛奇藝、酷6,這些都是搜狐體系原來的高管出去做的。所以現在的視頻網站,除了樂視以外都帶著一些搜狐體系的影子。

高銳覺得這些網站的業務發展模式相差無幾,都是用錢去抓取用戶,然後給付費使用者販賣更多東西的狀態。所以視頻網站要不斷地更新內容,強化優勢,這個優勢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之上。

互動沙龍進行時

此時陳少峰接過話茬,分享他的幾個認知。

陳少峰:第一個認知是,我認為所有的門戶都不太可能有很大的成功,因為門戶(包括視頻)的負擔太重,什麼都想要,很難。所以我個人判斷,如果視頻要做好的話,要抓重點內容。甚至平臺可以加一部分自己自製的內容,或者自己投資的內容,這肯定是一個趨勢。第二個發展的方向是這些視頻網站要有一些區別,比如說有一些視頻網站可能變成一個綜藝平臺,有的變成專做愛情故事片題材的平臺,總之競爭上要有所區別。

話題至此都沒有什麼大問題。接下來,敢於直言的陳教授又分享了第三個認知。

陳少峰:我認為像網路大電影,根本不太可能成功,網路大電影就是那些製作人去替視頻網站分擔憂愁的,是一種很傻的做法。 網大投入小,收入少,97%的網路大電影相當於是白白為視頻網站貢獻內容,無法與院線電影匹敵,是個假的概念。

話音剛落,全場大笑,其中還夾雜著竊竊議論之聲,在場的嘉賓中就有做網大的,倒讓人期待起對方的回應。

話筒遞至陰超手上,他第一句話就是:今天下午學HBO,我覺得我學到最大的一點,就是應該學會如何在質疑中成長。

聽了這句話,觀眾都心知肚明地笑出聲來。高手間博弈,盡顯君子之風,讓觀眾大飽眼福。

接著,陰超分三部分闡述自己的觀點。

陰超:網大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從網站角度來說,院線電影的版權費太貴,用戶的點擊量無法彌補高額版權費的缺口,但頭部的網大就可以做到;第二,在視頻網站的策略當中,網大能夠清楚地看到內容的差異化,而院線中某些類型的影片就非常少。

陰超巧妙地“學以致用”:我們看到網路電影的市場,或者網路劇的市場,給了大量年輕導演空間,雖然成本和品質可能沒有那麼高,但是他們彌補了這一塊內容的空白。在我看來視頻網站其實在這一塊承載了大量跟HBO類似的東西。

陰超最後說:第三,院線電影時間、費用成本高、重社交,且多重工業電影。網大彌補了大量的觀眾——他們不願意走到院線去,能夠在網路上看到各種內容的片子,他們更願意在手機上進行內容消費。 我覺得視頻網站會發掘這些內容和管道的不同,然後根據使用者的不同去打造內容。 所以我真心地看好網路電影、網路劇等一系列在網路上付費的產品,和以網路為管道產生內容、產生付費的行業,我相信都有很光明的未來。

陳妍妍與讀書會嘉賓、部分學員的自拍

文 | 大漠

引爆泛娛樂,發現新價值

暴娛(baoyu_18 或者說它只是這個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中國市場,用戶的縱深其實很廣很深,很多樣化。現在大家覺得頭部內容可能是大卡司、大IP,事實上它跟現在視頻網站或電視臺買劇的方式是有點關係的,因為大家最後活著都要靠C端用戶給的錢,得看廣告商的臉色。而廣告商也沒那麼多能夠看懂內容的人,他只看有沒有明星小鮮肉。

在趙童節看來,觀眾看多了沒營養的內容後會帶動供求的變化,會想看更多跟自己命運有關、能夠影射自己生活的時代、能夠解決自己焦慮的內容。

卓越遊戲投資總監 趙童節

王叢:我認為,消費者能夠持續不斷地花錢去看的內容,就是頭部內容;願意每個月或者每年去付費的內容,就是頭部內容。

談到打造頭部內容,王叢提出了兩方面思路:第一就是打造精品內容,表現在題材上的差異化競爭,如HBO自製劇中的體育經紀人、精神病醫生、演藝的從業人員等題材,可以思考能否從中受到啟發,特別是電視臺,更應尋求題材的差異化;第二是把錢都花在製作上,而不是集中在演員成本上。這就是王叢認為在符合相關規章制度的情況下,能突圍打造精品劇的兩個路型。

當我們在學習海外先進經驗時,我們能學到些什麼?

陳妍妍:下一個問題我覺得比較適合陳老師,到底要不要學習歐美日韓先進經驗,學習什麼?

陳少峰:學習海外先進經驗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美國的電視劇經驗最值得學習,就是定一個IP,然後持續地做下去,這是美國人,包括迪士尼最成功的經驗。中國總是在做遊樂園、旅遊城、主題公園,但其實我們是沒主題的,就算有主題,也沒有主題的號召力。因為號召力要來自於先做內容,再把內容改編成主題公園,其實主題公園是智慧財產權的一個衍生品。我們現在沒有持續穩定的內容,今天這邊敲一把、明天那邊敲一把,最後也沒有自己的持續積累。所以,現在最需要的是把一件事持續做下去,把IP做的特別有名。那麼就自帶粉絲了,往後要做什麼,都比較容易成功。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經驗。

還有一個經驗,就是學習海外在內容製作上的細分化:中國電影現在遇到一個很大的瓶頸,就是主流消費者一直在低幼化。在西方它有個概念叫家庭娛樂,或者叫家庭消費。我覺得我們現在不是叫做家庭消費,我們現在叫做低幼、青少年的消費。存在這樣一個問題的話,我們不管做什麼都很少做通吃型的。或者是說,我們沒有針對不同的人群,開發出很多種系列。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 陳少峰

在陳教授看來,中國市場巨大,人口眾多且愛好廣泛, 我們要學習國外把人都聚合在一起做家庭型內容,以及做很多細分領域的內容的經驗。

誰會成為中國的HBO,可能是個偽命題

陳妍妍:我聽完陳老師的講話,覺得今天來對了。感覺內容創業,細分領域創業的機會非常大。我覺得今天來的觀眾,以後身家過億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最後一個問題誰會成為中國的HBO,可能是個偽命題,因為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我幹嘛要成為中國的HBO,我覺得這個問題適合在座的所有嘉賓,每個人都可以分享。

趙童節:知道付費使用者喜歡什麼樣的內容,同時又對藝術價值表示極大尊重的公司,可能會成為中國的HBO。

高銳 : 如果作為平臺來講的話,可能擁有電視播放管道的會慢慢成為HBO這樣的一個形態。如果把HBO看做一個非常牛的製作公司的話,從中國來講,正午陽光就應該算這個類型,即做精品劇方面非常強的公司。

話筒轉遞至陳少峰教授手中,他張口就答:我覺得中國就沒有,而且永遠不會有HBO。

言之鑿鑿否認問題的模樣引發現場觀眾一陣大笑。

但他突然話鋒一轉,提到騰訊:騰訊在成立第17年的時候,成為亞洲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我不知道,騰訊在下一個17年之後,還是不是最大的像HBO這樣的一個公司。但是我認為,中國未來最大的內容、產業集團在10年之內必定會出現,而且肯定會比17年快很多。這需要通過並購、資本運作、各種各樣的整合來實現,如果騰訊那時候還很厲害的話,也許是它。但是很多人都有機會,因為現在互聯網這個平臺聚集能力特別強。

陰超:我並不關心誰能成為HBO,而是今天能夠學到HBO一些成功的要素。比如內容的差異化競爭,敢於創新的精神或是敢於失敗的精神。 同時,在中國用戶的反覆運算過程中,瞭解他們的認知需求,然後去抓住他們的需求點,對陰超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創新點。

陰超也承認,在資本的催化下,大家可能急於追求更多金錢,而不是沉下心來做內容。

陰超:我覺得在資本的催化下,整個中國的影視含有巨大的潛力。我們先不說品質好不好,但數量是很多的,我覺得量變會產生質變。在未來的時間裡,我也希望會有更多專心做內容的平臺,出現更多差異化的劇去滿足不同類型的用戶。我覺得,這是中國未來內容更好的發展趨勢。

麥銳娛樂CEO王叢

最後,王叢說道:無論誰成為中國的HBO,都應該具備三個要素。第一就是對內容差異化的一個認可度,並敢於題材創新;第二個是,在中國特定的時期內,需要資本的驅動;第三個就是持續穩定的管理層,來把公司的品牌和價值觀去傳承下去。

一個由觀眾提問帶來的小彩蛋

陳妍妍:最後留一個問題給現場的觀眾,機會難得,誰提問,誰就身家上億了。

即將身家上億的幸運觀眾:我想問各位嘉賓,對於現在主要的內容輸出的幾家視頻網站,如何評價。

沒想到,這一提問,讓互動環節原本沉著冷靜、對答如流的嘉賓們,頃刻間暗流湧動,彼此較勁,貢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辯論“廝殺”。

高銳首先回答 : 像優酷、愛奇藝、酷6,這些都是搜狐體系原來的高管出去做的。所以現在的視頻網站,除了樂視以外都帶著一些搜狐體系的影子。

高銳覺得這些網站的業務發展模式相差無幾,都是用錢去抓取用戶,然後給付費使用者販賣更多東西的狀態。所以視頻網站要不斷地更新內容,強化優勢,這個優勢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之上。

互動沙龍進行時

此時陳少峰接過話茬,分享他的幾個認知。

陳少峰:第一個認知是,我認為所有的門戶都不太可能有很大的成功,因為門戶(包括視頻)的負擔太重,什麼都想要,很難。所以我個人判斷,如果視頻要做好的話,要抓重點內容。甚至平臺可以加一部分自己自製的內容,或者自己投資的內容,這肯定是一個趨勢。第二個發展的方向是這些視頻網站要有一些區別,比如說有一些視頻網站可能變成一個綜藝平臺,有的變成專做愛情故事片題材的平臺,總之競爭上要有所區別。

話題至此都沒有什麼大問題。接下來,敢於直言的陳教授又分享了第三個認知。

陳少峰:我認為像網路大電影,根本不太可能成功,網路大電影就是那些製作人去替視頻網站分擔憂愁的,是一種很傻的做法。 網大投入小,收入少,97%的網路大電影相當於是白白為視頻網站貢獻內容,無法與院線電影匹敵,是個假的概念。

話音剛落,全場大笑,其中還夾雜著竊竊議論之聲,在場的嘉賓中就有做網大的,倒讓人期待起對方的回應。

話筒遞至陰超手上,他第一句話就是:今天下午學HBO,我覺得我學到最大的一點,就是應該學會如何在質疑中成長。

聽了這句話,觀眾都心知肚明地笑出聲來。高手間博弈,盡顯君子之風,讓觀眾大飽眼福。

接著,陰超分三部分闡述自己的觀點。

陰超:網大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從網站角度來說,院線電影的版權費太貴,用戶的點擊量無法彌補高額版權費的缺口,但頭部的網大就可以做到;第二,在視頻網站的策略當中,網大能夠清楚地看到內容的差異化,而院線中某些類型的影片就非常少。

陰超巧妙地“學以致用”:我們看到網路電影的市場,或者網路劇的市場,給了大量年輕導演空間,雖然成本和品質可能沒有那麼高,但是他們彌補了這一塊內容的空白。在我看來視頻網站其實在這一塊承載了大量跟HBO類似的東西。

陰超最後說:第三,院線電影時間、費用成本高、重社交,且多重工業電影。網大彌補了大量的觀眾——他們不願意走到院線去,能夠在網路上看到各種內容的片子,他們更願意在手機上進行內容消費。 我覺得視頻網站會發掘這些內容和管道的不同,然後根據使用者的不同去打造內容。 所以我真心地看好網路電影、網路劇等一系列在網路上付費的產品,和以網路為管道產生內容、產生付費的行業,我相信都有很光明的未來。

陳妍妍與讀書會嘉賓、部分學員的自拍

文 | 大漠

引爆泛娛樂,發現新價值

暴娛(baoyu_1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