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巴川街道:“群眾工作室”作用真不小

在巴川街道辦事處裡活躍著一群“藍精靈”, 他們開動腦筋、熱情為民。 他們是以巴川街道辦事處幹部王禮紅為代表的“王姐群眾工作室”的綜治調解幹部們。 王禮紅曾榮獲“重慶市人民調解能手”稱號。

化解矛盾的“攔洪壩”

事件重播:接龍村的劉大叔是一名50多歲的單身漢, 他到“王姐群眾工作室”反映, 他在原師範校和黨校工作20多年, 沒有得到相應的安置及有關福利, 要求政府給予補償。 王禮紅問明事由後先後到相關單位調查瞭解情況, 發現劉某確實不能享受相關政策。 對劉某耐心解釋後, 王禮紅又多次到其家中看望慰問,

瞭解到其年老多病, 喪失勞動能力, 生活特困, 住房年久失修將成危房。 她又積極協調民政部門為其安排一定資金, 組織村委會力量對其房屋進行修繕, 並為其辦理了低保, 待其年滿60歲後, 安排其進養老院享受集體供養。 劉某得到妥善安置後, 感動得熱淚盈眶。

記者感言:一部分小問題釀成大禍端, 往往在於剛開始時事情無人理、無人管, 群眾的傾訴甚至怨氣得不到及時疏導化解。 群眾工作室讓群眾暢所欲言, 把怨氣盡情發洩出來, 讓群眾感覺到他們的事有人問、有人管、有人去幹, 及時把他們的“火”降下來, 以人性化的服務感動群眾, 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問題的解決打好基礎。

消除怨氣的“泄氣閥”

事件重播:接龍村戴某在1975年修建水庫時因公受傷留下後遺症, 堅持上訪近40年。 為消除戴某多年來積壓在心裡的怨憤, “王姐群眾工作室”可謂用心良苦, 工作人員每次都不厭其煩地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和政策解釋, 每逢重大節日和生病期間對其慰問, 協調民政、水務等部門對其進行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 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對其居住的D級危房進行了改造。 通過以誠相待、以心換心, 戴某長年積壓的怨憤慢慢融化, 主動寫信表示息訴息訪。

記者感言:群眾工作室建立以來, 巴川街道的來信來訪、集體上訪呈現出下降的好局面, 95%以上的小糾紛被這道“攔洪壩”攔在了中心社區一級。 過去, 矛盾糾紛的發現要靠排查, 一般是先排查再調解,

是被動的。 現在, 是讓群眾主動把矛盾糾紛反映出來, 是主動的。 群眾工作室建成後, 大量的小問題、小事件在沒有發展到糾紛前就處理好, 在糾紛發生後沒有排查出之前就把問題解決好, 從而真正達到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和初始狀態。

據瞭解, 王姐群眾工作室成立以來, 凝聚了多名綜治調解員和法律服務工作者, 他們堅持訴求合理的解決問題到位, 訴求無理的思想教育到位, 生活困難的幫扶救助到位, 行為違法的依法處理原則。 通過吃透法律政策, 宣傳法律知識, 化解群眾糾紛, 培養了一批矛盾糾紛調解能手。 截至目前, 共培訓街道、企業、村級調解員102人, 成功化解矛盾糾紛、幫助群眾解決法律疑難問題1912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