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粵劇名伶黃少梅: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星腔”傳唱

85歲高齡的黃少梅依舊每天都用小收音機聽粵曲 李淩 攝

中新網廣州3月12日電 題:粵劇名伶黃少梅: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星腔”傳唱

中新網記者李淩

70年餘年前的廣州, 騎樓成行、長街悠悠。 每到夜幕降臨, 長壽路上樂善戲院裡的開場鑼鼓便敲響, 咿咿呀呀的唱曲聲透過木質窗櫺傳了出來, 年幼的黃少梅牽著父親的手, 早早就候在戲院門口, 等著“打戲釘”。 街燈昏黃、月光如水, 看戲、聽曲, 這樣的夜, 成為小少梅最快樂的時光。

近日, 這位從藝70年、粵曲“星腔”流派第三代傳人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感歎, “‘星腔’很受海外華人的青睞, 但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傳唱, 這是我最感欣慰的事。 ”

三更起身練長音

“愁人怕見月冷冰霜, 極淒涼, 歎緣慳我心傷。 ”13歲的黃少梅正在家中有板有眼地學唱著粵劇“星腔”創始人小明星的經典曲目《秋墳》, 恰巧被路過的鄰居阿伯聽到,

在阿伯的牽線下, 黃少梅得以師從“星腔”第二代傳人李少芳學藝。

黃少梅(右)和師父李少芳 受訪者提供

“挨打倒是不會, 我師父人好, 但挨駡就是平常事。 ”黃少梅回憶, 剛學戲時, 每天淩晨3時就得起床吊嗓子、練長音, 學習基本功。

舊時的粵曲, 基本沒有曲譜,

完全靠師父言傳身教。 但師父只示範兩遍, 徒弟必須靠領悟力和勤奮, “聽兩遍哪裡就學得會了, 唱不出來, 自然就會被師父罵。 ”為了不被師父罵, 也因著自己對粵曲的一腔熱愛, 黃少梅學戲非常刻苦, 一年後, 便可登臺表演。

少女粵港展歌喉

1946年, 14歲的黃少梅進入廣州華南茶樓開始了演藝生涯。 因年紀還小, 每次登臺演唱都低垂著頭, 完全不敢看臺下的觀眾。

豆蔻年華的黃少梅膚白貌美, 齊肩卷髮上束一條鮮豔的蝴蝶結發帶, 穿上合身的旗袍在臺上一展歌喉, 活脫脫又一位小明星。 唱得有了經驗後, 她跟隨李少芳前往香港, 先後在高升、先施、蓮香等多間大茶座表演。

師父常以舞臺經驗教授後輩, 這讓黃少梅受益匪淺。 為採納各家經典,

黃少梅還先後向失明老藝人梁鴻學習南音、向梁以忠、王者師、梁巨洵等名師學藝, 全面提升藝術素養。 不論古今中外、各種類型的音樂, 黃少梅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元素, 並從中吸收“營養”, 加上自己長期不斷的登臺實踐, 逐步形成以了“星腔”為基礎, 同時又有自身特點的平喉唱腔, 20多歲便創作出名曲《王十朋祭江》。

“粵曲演唱, 最重要的是以情傳聲、聲隨情轉, 只有有感情的演唱, 才能打動人心。 ”黃少梅清唱著示範, 儘管已是85歲高齡, 但音色悅耳、情感飽滿。 低眉婉轉間, 依稀看到她當年臺上的風采。

20多歲的黃少梅成為廣東曲藝劇團台柱 受訪者提供

“星腔”流傳海內外

上世紀50年代, 黃少梅成為廣東曲藝劇團的一員, 再後來, 又成為國家一級演員。

“這是天差地別的待遇, 以前是被人瞧不起的戲子, 後來是為人民服務的演員。 ”黃少梅說, 從藝70多年來, 她隨團去過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數十個國家演出;曾代表廣州曲藝界接待前蘇聯領導人;曾參加第一屆中國曲藝匯演, 在北京懷仁堂受到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接見……那些年,黃少梅每年要唱400多場。

1986年,黃少梅在廣州市平安戲院舉辦了個人從藝40周年獨唱會,演出盛況空前,場場滿座,80多位港澳“鐵杆粉絲”為觀看演出乾脆在廣州住了下來,2元人民幣的戲票被人炒到75元仍一票難求。新時代唱片公司在戲院進行了現場錄音,製作出來的卡帶一上市就供不應求,更連續翻版了3次。

作為“星腔”傳人,黃少梅演唱的《子建會洛神》、《王十朋祭江》、《瀛台恨》等,成為傳唱甚廣的曲目,去英國演出時,有些從來沒有來過廣州的華人戲迷,一見便認出了她。

藝無止境不停息

為弘揚“星腔”藝術,她努力培養接班人,先後收了莫少鷹、梁玉嶸、梁妙珠等9名正式弟子。1992年,黃少梅從廣東音樂曲藝團退休,之後全身心投入到輔導徒弟和從事粵曲普及的工作中。

如今,黃少梅依舊每天都看《梨園飄香》,聽聽音樂、唱唱曲。她說,“藝無止境、集思廣益、專注藝術,永不停息”這十六個字是她從藝70年最大的感受,也是送給後輩的經驗之談。(完)

在北京懷仁堂受到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接見……那些年,黃少梅每年要唱400多場。

1986年,黃少梅在廣州市平安戲院舉辦了個人從藝40周年獨唱會,演出盛況空前,場場滿座,80多位港澳“鐵杆粉絲”為觀看演出乾脆在廣州住了下來,2元人民幣的戲票被人炒到75元仍一票難求。新時代唱片公司在戲院進行了現場錄音,製作出來的卡帶一上市就供不應求,更連續翻版了3次。

作為“星腔”傳人,黃少梅演唱的《子建會洛神》、《王十朋祭江》、《瀛台恨》等,成為傳唱甚廣的曲目,去英國演出時,有些從來沒有來過廣州的華人戲迷,一見便認出了她。

藝無止境不停息

為弘揚“星腔”藝術,她努力培養接班人,先後收了莫少鷹、梁玉嶸、梁妙珠等9名正式弟子。1992年,黃少梅從廣東音樂曲藝團退休,之後全身心投入到輔導徒弟和從事粵曲普及的工作中。

如今,黃少梅依舊每天都看《梨園飄香》,聽聽音樂、唱唱曲。她說,“藝無止境、集思廣益、專注藝術,永不停息”這十六個字是她從藝70年最大的感受,也是送給後輩的經驗之談。(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