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樟樹記憶丨比古羅馬龐培古城更為古老,贛中腹地奇觀,千古之謎

考古學家饒惠元先生一首詩中寫道:

重登築衛城, 遺址曆目親,

三十年過去, 記憶若猶新。

學者四方集, 訪古探地情,

鹹稱發現早, 譽我清江人。

在樟樹市城區南, 古老的薌溪河蜿蜓淌過, 在大橋街道洪光塘村形成一個S形的彎道, 河東岸便是築衛城遺址, 這裡就是江南先民繁衍生息之地。 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它比新疆樓蘭古城、古羅馬龐培古城更為古老;它是贛中腹地的一大奇觀;它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文明大型土城之一。

古城探幽

來到遺址築衛城, 只見土築的城牆高聳於廣闊的綠野田園中, 充滿了遠古城郭的神秘之感。 緩緩走入城內, 感覺到古城在沉睡, 周圍寂靜仿佛一聲咳嗽都會驚擾它的夢境。 沿著古河道前行, 古街、土牆、“灰坑”(考古用語, 即古人埋藏廢棄物的所在)突入眼簾, 遠古的先民們分明就在這裡繁衍了一代又一代。

轉過古河道, 去先民的生活區瞧瞧, 觸摸古街的歷史創痕;穿越內城牆, 去城內的祭祀台看看, 聆聽亙古之音。 在城東面的陶窯遺跡, 還散落著先民們燒制的象徵遠古文明的器物。 當地人自豪地說, 城裡一鏟子下去就能挖到古物, 這一點頗有點像咸陽地區隨處可拾到秦磚漢瓦一樣。

這是一座4000多年的大型城址, 漫天綠野中, 雖是殘牆林立, 築衛城猶見當年氣勢。 這塊神秘的土地上, 隨手就能觸探到江南先民的遺存, 放眼便能牽扯出遠古的蒼涼。 據清同治九年《清江縣誌》記載, 該地“鄉民築城以自保”, 因此得名。 築衛城整個城址呈方形佈局, 規模龐大, 保存完好, 東西寬410米, 南北長360米, 面積約14萬平方米, 古城的殘牆最高處約20多米, 最低也有6-8米。 城牆皆為泥土沙石夯築, 殘牆上長滿了野草, 足以容三、四人並排行走。 沿著牆頂走, 缺口處似乎是城門遺址, 一數有6個城門。 城內是較為平坦廣闊的土地, 西南部有祭祀房屋遺跡及祭祀場地。

從築衛城遺址的佈局看, 北鄰贛江支流薌溪河, 南接廣袤的平原地帶, 內河水系由西向東貫穿全城, 使內河與外河(古河道)相通, 城外又有護城河環流;以河為中心, 河東面是生活區, 河西面是當時的上層建築,內城、外城輪廊清晰……, 築衛城的江南先民很可能是有意引水入城, 這樣做既是為了生活,

更是為了防禦的需要, 是古人聰明智慧的產物。 “內河的東北部有3米多的文化堆積, 是居住區, 估計當時城內居住人口應在千人以上。 ”

往事逾千年, 人己作古, 但古城猶存。 站在築衛城北段古城牆上。 聽著市博物館李昆館長的娓娓講述, 記者眼前不禁凸現出一座巍峨的江南古城;遠古時代, 贛江下游, 河岸曠野中, 繁華的古城建築……城外, 林木蔥籠;城內, 男耕女織。 燦爛的江南文明, 順著古河道汨汨流淌……

發現古城

1947年春天的一個日子, 當江西考古學家饒惠元先生在清江縣東南進行野外考古時, 發現一些精美的石器, 在進一步的發掘中, 築衛城遺址得以展現在世人面前。

隨後圍繞古城遺址的發掘研究仍斷斷續續地開展著。1974年,江西省博物館、清江縣博物館人員,以及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師生聯合進行第一次科學發掘,其發掘成果得到了考古界的高度評價;此後的1977年,在廈門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師生的參加下,江西省博物館、清江縣博物館又組織人員進行了第二次科學發掘,兩次發掘共揭露面積566平方米。築衛城由此因其濃厚的地域特色逐漸引起考古學界的關注。

這兩次發掘出土的大量文物、遺跡,出土的石器有斧、刀、鏟等;陶器有陶鼎、罐、盤、缸、陶紡輪、陶網墜等。遺跡有房基柱洞30餘個,經過焙燒的紅燒土塊,還有鋪築平整的卵石硬面。其中砍伐器石斧16件,石制掘土器12件,刮削器石刀8件,這些器物的出土標誌築衛城居民當時尚處“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階段,先民們過著以農業為主,漁獵經濟為輔的生活。網墜、石石族出土數量較多,表明漁獵生產在當時仍占一定地位,並已有制陶、紡織手工業,處於父系氏族社會。

據此,有關專家斷言:樟樹境地在距今4500年前已出現原始村落,且築衛城遺址包括新石器時代、夏代、商代、西周、春秋、戰國六個大時期的文化堆積,是中國先秦遺址中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堆積豐富的典型遺存。它對於確立江西,乃至華南先秦考古學歷史編年有著重要意義。

榮膺“國保”

儘管築衛城遺址發現很早,但由於種種原因,築衛城遺址一直默默無聞,以至於許多人吃驚于它能夠於2001年6月被國家文物局批准為“國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讓江西考古界驚訝的是,這一殊榮的獲得竟然得益于一張照片。

據介紹,因為築衛城多年來科學發掘的面積和研究的深度有限,資料很少,使得讓遺址的申報文本較為單薄,圖片資料僅有一張航拍的照片。因此,在申報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江西省文物局與樟樹市方面是懷著勝數難蔔的心情進行申報,並沒有抱多大希望,並且預料它的最佳結果也就是作為已有“國保”——樟樹市吳城遺址的附屬專案。誰也沒想到,正是這張唯一的航拍照片,給國家級專家們帶去了意外的驚喜。“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課題——“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教授捧著這張照片說道:“築衛城如此完整、壯觀,即使只是一個春秋戰國的古城,那也不得了,更何況它還有許多更早的遺跡。”專家們一致認為它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早期古城之一,並將它單獨列出批准為“國保”。

千古之謎

記者在探訪古城時,感覺總有巨大的疑團揮之不去,但還沒來得及細想,當地人告訴了記者築衛城的三大古怪之處:遠望築衛城,並不見多高,但愈走近愈見其城牆之高,乃至站在築衛城城牆上朝北遠眺,與周圍地勢不相上下,可往城下一看,卻分明有陡峭之感,此一怪;城牆上放眼觀瞧城內,風光一眼收盡,感覺築衛城小得可以,但真正到城裡走一遭,一個小時也走不完,此二怪;第三怪是在城西南的古祭祀台遺址,在這裡記者看到一種獨特的草,挖出一棵,但見筆直的根莖,針尖一般的葉子,手觸之下,有刺痛感,有點像松針。奇怪的是這種草只在祭祀台內生長,找遍城內其它地方都見不著。

二十多米高古城牆

據說,築衛城遺址傳有十四大懸疑。這些怪異之處無疑為築衛城添加了另一份神秘。築衛城之謎令人匪夷所思,也令人浮想聯翩:她就像一位沉睡千年的老人,靜靜地躺在贛中豐饒的土地上,給世人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但我們相信隨著對遺址文物的不斷發掘、研究,她終有醒的那一天,那時我們興許能從她的絮絮叨叨裡,依稀聽聞到那段遙遠而美麗的歷史,體味那遠古的洪荒與豪情……

隨後圍繞古城遺址的發掘研究仍斷斷續續地開展著。1974年,江西省博物館、清江縣博物館人員,以及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師生聯合進行第一次科學發掘,其發掘成果得到了考古界的高度評價;此後的1977年,在廈門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師生的參加下,江西省博物館、清江縣博物館又組織人員進行了第二次科學發掘,兩次發掘共揭露面積566平方米。築衛城由此因其濃厚的地域特色逐漸引起考古學界的關注。

這兩次發掘出土的大量文物、遺跡,出土的石器有斧、刀、鏟等;陶器有陶鼎、罐、盤、缸、陶紡輪、陶網墜等。遺跡有房基柱洞30餘個,經過焙燒的紅燒土塊,還有鋪築平整的卵石硬面。其中砍伐器石斧16件,石制掘土器12件,刮削器石刀8件,這些器物的出土標誌築衛城居民當時尚處“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階段,先民們過著以農業為主,漁獵經濟為輔的生活。網墜、石石族出土數量較多,表明漁獵生產在當時仍占一定地位,並已有制陶、紡織手工業,處於父系氏族社會。

據此,有關專家斷言:樟樹境地在距今4500年前已出現原始村落,且築衛城遺址包括新石器時代、夏代、商代、西周、春秋、戰國六個大時期的文化堆積,是中國先秦遺址中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堆積豐富的典型遺存。它對於確立江西,乃至華南先秦考古學歷史編年有著重要意義。

榮膺“國保”

儘管築衛城遺址發現很早,但由於種種原因,築衛城遺址一直默默無聞,以至於許多人吃驚于它能夠於2001年6月被國家文物局批准為“國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讓江西考古界驚訝的是,這一殊榮的獲得竟然得益于一張照片。

據介紹,因為築衛城多年來科學發掘的面積和研究的深度有限,資料很少,使得讓遺址的申報文本較為單薄,圖片資料僅有一張航拍的照片。因此,在申報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江西省文物局與樟樹市方面是懷著勝數難蔔的心情進行申報,並沒有抱多大希望,並且預料它的最佳結果也就是作為已有“國保”——樟樹市吳城遺址的附屬專案。誰也沒想到,正是這張唯一的航拍照片,給國家級專家們帶去了意外的驚喜。“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課題——“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教授捧著這張照片說道:“築衛城如此完整、壯觀,即使只是一個春秋戰國的古城,那也不得了,更何況它還有許多更早的遺跡。”專家們一致認為它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早期古城之一,並將它單獨列出批准為“國保”。

千古之謎

記者在探訪古城時,感覺總有巨大的疑團揮之不去,但還沒來得及細想,當地人告訴了記者築衛城的三大古怪之處:遠望築衛城,並不見多高,但愈走近愈見其城牆之高,乃至站在築衛城城牆上朝北遠眺,與周圍地勢不相上下,可往城下一看,卻分明有陡峭之感,此一怪;城牆上放眼觀瞧城內,風光一眼收盡,感覺築衛城小得可以,但真正到城裡走一遭,一個小時也走不完,此二怪;第三怪是在城西南的古祭祀台遺址,在這裡記者看到一種獨特的草,挖出一棵,但見筆直的根莖,針尖一般的葉子,手觸之下,有刺痛感,有點像松針。奇怪的是這種草只在祭祀台內生長,找遍城內其它地方都見不著。

二十多米高古城牆

據說,築衛城遺址傳有十四大懸疑。這些怪異之處無疑為築衛城添加了另一份神秘。築衛城之謎令人匪夷所思,也令人浮想聯翩:她就像一位沉睡千年的老人,靜靜地躺在贛中豐饒的土地上,給世人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但我們相信隨著對遺址文物的不斷發掘、研究,她終有醒的那一天,那時我們興許能從她的絮絮叨叨裡,依稀聽聞到那段遙遠而美麗的歷史,體味那遠古的洪荒與豪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