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獨家報告:2017年中國雲計算和混合雲發展觀察

今天, 在IT技術變革的時代, 雲計算已經成為行業的“新潮流”。 如果說, 共用經濟正處於互聯網的風口, 那麼雲計算就是處於IT行業的風口。

從全球市場來看, 美國的雲計算一家獨大, 有著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穀歌雲以及IBM等諸多雲計算大廠商。 他們在全球市場獨領風騷, 傲視其他玩家。 並從美國市場向其他市場進軍, 比如中國。

在新興經濟體中, 中國的雲計算經過幾年的“寂寞發展”, 現在正處於爆發階段。 不管是國內的阿裡雲、騰訊雲、金山雲等, 還是其他的雲計算創業企業, 比如青雲、UCloud和ZStack等, 它們都在用新技術來推動這塊市場的新發展。

如果, 觀察今天的中國的雲計算市場, 公有雲仍然為主流, 因為公有雲能夠為企業帶來上雲的最大好處。 但是企業性質、安全要求和法律法規等因素, 讓私有雲和混合雲未來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主任工程師栗蔚對雲計算的觀察, 國內公共雲規模高速增長, IaaS產值首超SaaS。 在市場總體規模上, 中國公共雲服務逐步從互聯網向行業市場延伸, 2016年市場整體規模達到170.1億元, 比2015年增長66%。

預計2017-2020年中國公共雲市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03.6億元。

其次, 國內私有雲規模穩步增長, 軟體逐步成熟。 2016年, 中國私有雲市場規模達到344.8億元, 相比2015年增長25.1%。 預計, 2017-2020年中國私有雲市場仍將保持穩定增長, 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762.4億元。

同時, 報告也提到, 雲計算開源在私有雲建設中的應用比例穩步提升。 超過八成企業選擇開源軟體部署私有雲, 企業對雲計算開源認可度大幅提高, 並且已有半數金融機構開始使用雲計算開源技術。 雲計算產值逐漸向行業大客戶轉移, 行業雲成為“新戰場”。

此外, 據栗蔚表示, “混合雲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

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的調查顯示,

2016年我國企業採用混合雲占雲計算應用的比例已超過10%。 RightScale 2017調查報告顯示, 混合雲在全球的部署較2015年上升了9%。

而Gartner則預測, 到2020年, 90%的組織將利用混合雲管理基礎設施。 因此, 混合雲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採納, 對大多數企業而言, 混合雲似乎成為最優的雲戰略。

實際上,單純的公有雲和私有雲已經不能滿足現有業務需求,企業需要多雲環境來適應新的業務發展。根據報告,企業使用混合雲的驅動因素包括成本、災難恢復、業務峰值負載分擔、應用測試等。

目前,眾多雲計算廠商紛紛推出自己的混合雲,比如AWS向客戶提供了VPC(虛擬專線服務)、AWS DirectConnect專線連接、AWS Snowball Edge等服務;阿裡雲則針對混合雲推出混合雲專線服務、混合雲託管服務等。

此外,她也提到了混合雲典型的使用者應用場景,比如負載擴充、災難恢復、資料備份和應用部署。以災難恢復為例,它一般採用主從架構,如果都使用私有雲的話,運維成本較高。在混合雲架構裡,可以考慮把備用部分放在公有雲上,用於在主服務宕機時,短時內保證服務的連續性,同時也可節省成本。

實際上,單純的公有雲和私有雲已經不能滿足現有業務需求,企業需要多雲環境來適應新的業務發展。根據報告,企業使用混合雲的驅動因素包括成本、災難恢復、業務峰值負載分擔、應用測試等。

目前,眾多雲計算廠商紛紛推出自己的混合雲,比如AWS向客戶提供了VPC(虛擬專線服務)、AWS DirectConnect專線連接、AWS Snowball Edge等服務;阿裡雲則針對混合雲推出混合雲專線服務、混合雲託管服務等。

此外,她也提到了混合雲典型的使用者應用場景,比如負載擴充、災難恢復、資料備份和應用部署。以災難恢復為例,它一般採用主從架構,如果都使用私有雲的話,運維成本較高。在混合雲架構裡,可以考慮把備用部分放在公有雲上,用於在主服務宕機時,短時內保證服務的連續性,同時也可節省成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