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明的媽媽懂多少|最悲哀的教育,是把普通家庭的孩子,養成了“富二代”!

有不少父母, 百般努力, 傾盡所有, 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 結果卻並不理想。

事實上,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真實的成長, 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

教孩子珍惜饋贈與財富, 引導孩子依靠勤奮和努力, 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饋贈。

每個週末的清晨, 我都會去社區後面的一顆大榕樹下晨讀。 經常能看到這個小男孩, 幫他做環衛工的母親打掃街道。

打掃完了, 母子倆還會一起歇一歇,

說說話。 溫情的畫面令人感動。

我問小男孩的母親:你家孩子真懂事, 是怎麼教育的?

這位女環衛工不善言辭, 說不出太多的教育道理來, 有些不好意思的說:“我們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嘛!”

這句眾所周知的俗語, 沒有滿足我的好奇心, 我相信, 一定存在某種因素造成了這種區別。

蜜裡泡大的少年, 如何懂得愁滋味?

記得有位朋友說, 他的兒子一直不好好學習, 比吃比穿, 買的衣服不是名牌, 都不肯上身。

花大價錢給報了補習班, 孩子出工不出力。

父母說幾句, 孩子能有一百句話頂回去:“你們大人多好, 不用上學,

想玩兒就玩, 想穿什麼穿什麼, 想吃什麼吃什麼!真不願意上這個學了!”

那年暑假, 他決定給兒子找一份工作, 當然, 好工作是找不到, 因為人家不要。

他對兒子說:“你先試試, 如果你真得覺得打工非常好, 便可以退學!”

孩子在一家小飯店給人家端盤子, 也乾洗碗、掃地等雜工。

每天, 晚上回家都很晚, 到家累得倒頭就睡, 孩子說:“天天都是跑的, 特別是晚上人多, 被呼來叫去, 每次吃飯都是等客人走得差不多了, 早已過了飯點, 才能吃飯。 ”

不僅如此, 還遇到一些很厲害的客人, 有一回給客人送礦泉水, 就因為對方要冰的, 他聽錯拿來了常溫的, 就被客人罵了半天。

打工一個月, 孩子賺了一千五百塊錢, 一分沒花全交給了同事, 說:“這個當我下學期的學費吧!”

經過這個月的打工, 孩子的性子收斂了很多。 雖然依然還屬是愛美的青春期, 卻再也不像以前似挑三撿四, 也沒再說過不上學的話。

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體恤父母的, 他們只有切切實實感受到了父母的艱辛和苦難後, 才會對父母心生感激, 進而對自己嚴格要求,不辜負父母的一片苦心。

相反,如果父母把生活中的風風雨雨、艱難困苦,都向孩子進行過濾、遮罩,為孩子刻意營造了一個無憂無慮的生活環境,又怎能奢望他們知父母恩?

蜜裡泡大的少年,如何懂得愁滋味?

給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讓他親自感受

當下的中國,有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全民富二代”。

富人家的孩子當富二代養,窮人家的孩子也當富二代養,“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時代確是變了,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孩子都成了父母手心裡的寶。父母再苦再累,也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哪個不是好吃好喝好穿伺候著,哪個又替父母幹過一點活兒?

大多數的孩子都過著一種極其享樂的生活。他們熱了有空調,冷了有暖氣,家家都有零食吃,人人都有新衣服穿。

可是,這樣的生活下,我們卻越來越發現,孩子們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體貼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

相反,還滋生了很多,攀比、懶惰、不學無數的壞毛病。

真的,這足以令每一個為人父母的痛心。

但,也更應該引起父母的反思。

當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東西和所有的愛都給孩子時,卻忘了告訴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艱辛,是難以想像的。

給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讓他親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正如曾國藩所說:“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

成長過程中,物質越充裕,精神越疲敝;精神疲敝時,創造物質的腳步自然會停歇。

反之,給孩子真實的成長,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教孩子珍惜饋贈與財富,引導孩子依靠勤奮和努力,才是對孩子最深邃的饋贈。

父母的選擇與示範,對孩子品質養成很重要

有父母擔心,當別的孩子要什麼有什麼時,要求自己的孩子勤苦儉約,會不會讓孩子感到變得自卑、壓抑,影響健康快樂成長?

我們要求孩子勤苦儉約,不是說要像祥林嫂一樣,天天跟孩子訴苦,抱怨“我們很窮,買不起東西”,嘮叨“我每天起早摸黑地幹,還不是為了你?你如果不成才,你還有臉嗎?”這麼做,當然會把貧窮感和自卑感深深植入到孩子的心中,揮之不去。

在生活的艱苦面前,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另一種是坦然面對,自立自強。

父母的選擇與示範非常重要。

我認識一個母親,雖然家裡很窮,但總是穿著乾淨而陳舊的衣服,很早去撿瓶子,又很早回家給女兒做飯。她的臉上從來沒有那麼多情緒,洋溢著淡淡的知足和隨遇而安。而她的父親也是那麼平和,哪怕每天回家汗流浹背乃至臉色通紅,依然平和得沒有一點脾氣,開開心心地和家人一起吃著粗茶淡飯。

從他們身上,我能感受到一種在困境中仍然充滿希望,在貧窮中依舊保持堅韌的意志品質。

這樣的父母培養的孩子,即便生活在貧窮中,也不會養成寒酸、刻薄、拘謹的習氣,相反還能直面現實,錘煉內心,進入曾國藩所說的“極耐得苦,故能艱難馳驅”的境界。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琪羅》裡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生活”。

這是我們應有的生活觀和教育觀,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永不止息。深信再大的磨難,只要人活著,肯勤勞,就有轉機。

我們生下孩子,就要對他們負責,盡可能的給他們創造優越的生活,這是每一個父母的責任,但是,比給他們好的生活更重要的,還有良好的品質。

教育他,懂得付出,懂得感恩,懂得回報。

為人父母,請記住吧!

進而對自己嚴格要求,不辜負父母的一片苦心。

相反,如果父母把生活中的風風雨雨、艱難困苦,都向孩子進行過濾、遮罩,為孩子刻意營造了一個無憂無慮的生活環境,又怎能奢望他們知父母恩?

蜜裡泡大的少年,如何懂得愁滋味?

給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讓他親自感受

當下的中國,有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全民富二代”。

富人家的孩子當富二代養,窮人家的孩子也當富二代養,“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時代確是變了,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孩子都成了父母手心裡的寶。父母再苦再累,也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哪個不是好吃好喝好穿伺候著,哪個又替父母幹過一點活兒?

大多數的孩子都過著一種極其享樂的生活。他們熱了有空調,冷了有暖氣,家家都有零食吃,人人都有新衣服穿。

可是,這樣的生活下,我們卻越來越發現,孩子們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體貼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

相反,還滋生了很多,攀比、懶惰、不學無數的壞毛病。

真的,這足以令每一個為人父母的痛心。

但,也更應該引起父母的反思。

當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東西和所有的愛都給孩子時,卻忘了告訴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艱辛,是難以想像的。

給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讓他親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正如曾國藩所說:“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

成長過程中,物質越充裕,精神越疲敝;精神疲敝時,創造物質的腳步自然會停歇。

反之,給孩子真實的成長,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教孩子珍惜饋贈與財富,引導孩子依靠勤奮和努力,才是對孩子最深邃的饋贈。

父母的選擇與示範,對孩子品質養成很重要

有父母擔心,當別的孩子要什麼有什麼時,要求自己的孩子勤苦儉約,會不會讓孩子感到變得自卑、壓抑,影響健康快樂成長?

我們要求孩子勤苦儉約,不是說要像祥林嫂一樣,天天跟孩子訴苦,抱怨“我們很窮,買不起東西”,嘮叨“我每天起早摸黑地幹,還不是為了你?你如果不成才,你還有臉嗎?”這麼做,當然會把貧窮感和自卑感深深植入到孩子的心中,揮之不去。

在生活的艱苦面前,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另一種是坦然面對,自立自強。

父母的選擇與示範非常重要。

我認識一個母親,雖然家裡很窮,但總是穿著乾淨而陳舊的衣服,很早去撿瓶子,又很早回家給女兒做飯。她的臉上從來沒有那麼多情緒,洋溢著淡淡的知足和隨遇而安。而她的父親也是那麼平和,哪怕每天回家汗流浹背乃至臉色通紅,依然平和得沒有一點脾氣,開開心心地和家人一起吃著粗茶淡飯。

從他們身上,我能感受到一種在困境中仍然充滿希望,在貧窮中依舊保持堅韌的意志品質。

這樣的父母培養的孩子,即便生活在貧窮中,也不會養成寒酸、刻薄、拘謹的習氣,相反還能直面現實,錘煉內心,進入曾國藩所說的“極耐得苦,故能艱難馳驅”的境界。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琪羅》裡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生活”。

這是我們應有的生活觀和教育觀,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永不止息。深信再大的磨難,只要人活著,肯勤勞,就有轉機。

我們生下孩子,就要對他們負責,盡可能的給他們創造優越的生活,這是每一個父母的責任,但是,比給他們好的生活更重要的,還有良好的品質。

教育他,懂得付出,懂得感恩,懂得回報。

為人父母,請記住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