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面對侵犯 兒童性教育不可諱莫如深

近段時間, 全國發生多起猥褻兒童事件在網上引起熱議, 同時, 也給家長和學校敲響了性教育的警鐘。

據一份最高人民法院統計資料顯示,

2013~2016年, 全國法院審結的性侵兒童案件量達到10782起, 在這些案件中, 70%以上是熟人作案。 而與這些資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人們包括家長對兒童的性教育意識的淡薄。 在我們身邊, 情況更是如此。

家庭兒童性教育“尷尬”多

近期, 記者在我市幾處遊樂場及超市等地方隨機採訪幾位家長, 瞭解他們是否有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結果大多數家長的回答都是“沒有”。

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太小, 可以等孩子長大一點再和他談“性”, 甚至有的家長表示, 對於“性”教育自己不知該從何談起。

家住德鄰苑的劉女士表示:“我不知道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另外, 我擔心太早和孩子談‘性’, 孩子會早熟, 等到孩子年齡到了,

他自然就懂了, 我們小的時候不也沒有進行過這方面的教育。 ”

“媽媽, 我是從哪裡來的啊”“你是從媽媽肚子裡生出來的”“那我是怎麼進到媽媽肚子裡的”……家住兆祥社區的王女士常常被上大班的兒子問得“無言以對”, 她告訴記者, 儘管自己也知道應該正視孩子的性教育, 但是真要實踐起來卻覺得有些“力不從心”。

性教育宜早不宜遲 家長應重視

性, 是每個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 家長如何給孩子正確的引導至關重要。 從事嬰幼稚教育多年的李靖告訴記者, 在家庭中, 父母針對孩子情況開展低齡性教育很有必要, 家長可以通過繪本故事給孩子進行性啟蒙。 “我從哪裡來”“我和他(她)為什麼不一樣”“某某說要和我結婚”這樣的問題是孩子們在幼稚園階段最常遇到的,

李靖告訴記者, 這些都表示孩子已經開始對性有了思考和認識, 而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喜歡的物件、要求和誰結婚等, 則是兒童婚姻敏感期的特徵, 這些都是兒童成長必經的一個階段。 這時家長們要充分理解, 切忌嘲笑, 保護孩子的情感表達。 而家長要做的就是耐心傾聽、避免追問和過分關注, 若孩子有講述的欲望, 則仔細傾聽並適當解釋。

我市資深心理諮詢師文華表示, 孩子的性教育不是等到長大了才能講, 而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開始引導。 目前, 兒童性教育非常不足, 而性教育的缺乏導致很多孩子對自身性安全的保護不夠。 “現在網路媒體很發達, 孩子在很小時就可以接觸到關於性的各種資訊和知識,

但是, 他們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獲悉, 也不知道分辨對錯, 不能樹立起自我保護意識。 ”文華說, 近年來, 兒童遇到性侵犯的案例越來越多, 更讓人心痛的是, 事發時不少孩子甚至家長竟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家長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文華建議家長, 首先不要回避與孩子談論與性有關的話題。

“當孩子問到有關性器官或者性的知識時, 不能阻止孩子不要問, 或者敷衍孩子說‘等你長大了再說’。 ”文華說, 孩子提出這些問題, 說明他們對性感興趣了, 有了好奇心, 家長有責任解答孩子在成長發育過程中遇到的性困惑, 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討, 自己不能回答時, 還可以去查閱相關專業的資料或請教專業人員和機構,

儘量解決孩子在性教育方面提出的問題。 另外, 要對孩子進行性生理、身體結構和個人衛生的教育。 家長或學校要把這些性知識介紹給孩子, 讓他們在掌握了之後能保護自己。

面對性教育, 文華認為, 更重要的是要告訴孩子進行性和身體的保護。 “要教育孩子保護好個人隱私和身體, 不要給孩子打扮得很性感、太裸露。 ”李靖說, 要教育孩子不要單獨跟陌生人一起, 跟異性長輩相處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因為很多性傷害都是熟人所為。

同時, 文華認為, 性保護還應該包括教育孩子怎樣與異性進行交往, 如何正確處理與異性的關係, 她說:“中小學生到了一定階段都會對異性產生一些朦朧的感覺, 家長應該教育他們在交往中如何去尊重異性。”

本報記者 徐春豔

家長應該教育他們在交往中如何去尊重異性。”

本報記者 徐春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