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陽澄湖大閘蟹9月23日開捕,產量減少,當下售賣多為假冒

秋風將起, 又是一年吃蟹季。 記者從蘇州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得知, 陽澄湖大閘蟹定於9月23日開捕, 當下售賣的多為假冒。 據該協會負責人預計, 由於近兩月高溫少雨, 今年大閘蟹個頭將普遍偏大, 但總產量減少, 價格可能小幅上漲。 據知情人透露, 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產量減少的主因在於養殖面積的大幅減少, 僅去年就拆了約1.6萬畝圍網, 相當於整個湖區養殖面積的一半。

拆圍網是陽澄湖環保戰中的一部分, 到2018年, 陽澄湖沿岸印染企業將淘汰約74家, 湖上的船餐將清除121家……記者更關注的是陽澄湖的生態問題。

畢竟, 從上世紀90年代起, 陽澄湖大閘蟹名聲在外, 可陽澄湖生態卻一度不堪。 一位陽澄湖漁業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 25年前他剛來時陽澄湖還清澈見底, “一根針掉下去也能撿起來”。 不過也從那時起, 當地大閘蟹價格從早先的“5角錢10只”數十倍甚至數百倍地往上翻,

曾讓當地不少企業職工放棄工人待遇回家養蟹。 到1997年前後, 陽澄湖裡圍網四起, 不少人申請挖魚塘養蟹, 湖水被發現富營養化。 2000年後, 陽澄湖出現藍藻, 快艇幾乎開不進湖, 密密麻麻的圍網形成“迷魂陣”, 即便是本地漁民晚上也不敢貿然進湖, 怕迷路。 此外, 陽澄湖周圍曾有數百家工廠在排放, 農村生活污水也只能往湖裡去……

水環境直接影響陽澄湖數億元的大閘蟹產業, 當地為此沒少費腦筋:建設現代漁業產業園, 引進生物修復技術, 優化養殖技術, 並在十多年前就啟動“退塘換湖”, 引導養殖戶開飯店, 之後又建設3家汙水處理廠。 可到了2013年, 陽澄湖水質依舊是Ⅳ類, “主要適用於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不少食客每年念著大閘蟹的價格,

一批經營者總想著蟹季的生意, 可“生態賬”似乎並不上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陽澄湖不下決心治理不行。 2013年, 蘇州市政府實施首輪陽澄湖三年生態優化行動;去年, 《蘇州市陽澄湖生態優化行動實施方案(2016-2018年)》發佈,

實施範圍擴增3倍至2750平方公里, 邊界直接推進到長江邊, 幾乎圈進三分之一的蘇州。 可以期待的是, 到2018年末, 陽澄湖將達到飲用水源地的水質標準。

目前來看, 生態優化和大閘蟹生意有著共贏之勢。 8月25日, 一場陽澄湖蟹文化交流會上已有至少五千多公斤大閘蟹被預訂, 簽下數百萬元訂單。 作為陽澄湖大閘蟹原產地, 昆山巴城至今已舉辦20屆蟹文化旅遊節, 回望與展望中, 大閘蟹產業新思路已經啟程。

編輯郵箱:alexklj@126.com

題圖來源:新華社 資料圖 責任編輯:孔令君 圖片編輯:徐佳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