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BBC談修昔底德陷阱:美對華貿易戰將動搖中美關係“壓艙石”

英國廣播公司8月23日刊登題為《再談修昔底德陷阱:中美較量 必有一戰?》的文章稱, 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認為, 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存在的統治霸權競爭時, 雙方都面臨類似西元前5世紀雅典崛起引起陸地霸主斯巴達警惕的局面, 現有霸主面對崛起強權的挑戰多以戰爭告終。 雅典同斯巴達經過長達30年的戰爭後均走向滅亡。

文章稱, 唐太宗曾經說過, 以史為鏡, 可以知興替。 1400多年後的中美競爭似乎到了狹路相逢的境地, 中美決策者能夠從歷史中吸取什麼教訓呢?

“中美競爭, 贏者通吃”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貝爾佛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主任格雷厄姆·艾裡森曾用“修昔底德陷阱”來比喻當前中美關係面臨的危險。

剛剛離開白宮的特朗普總統的前戰略顧問史蒂夫·班農不久前曾說, 美國同中國正在進行一場贏者通吃的較量:“我們正在與中國打經濟戰。 25或30年內, 我們中的一個將成為霸主, 如果我們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霸主將是他們。 ”

“與中國的經濟戰爭決定一切, 我們必須瘋狂地關注這一點。 我認為, 如果我們繼續落敗, 我們就離到達一個我們永遠無法恢復的拐點隻差5年, 至多10年。 ”

班農絕非白宮唯一的, 也不是最資深的經濟民族主義者。 早在班農進入特朗普的核心圈子之前, 特朗普本人在2011年的經濟宣言中就堅稱:“中國不是我們的朋友”,

“要對中國強硬”。 特朗普寫道, “中國偷走了我們的工作, 破壞了我們的製造業, 快速盜取我們的技術和軍事能力”。

班農認為, 美國目前經歷的“是美國歷史上的第四次大危機”, 而之前的危機, 諸如獨立革命, 內戰和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 無一不以戰爭結束。 他認為大規模衝突是解決這些歷史危機的辦法。

文章稱, 2010年班農認為20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了目前的危機。 班農的危機導致戰爭的邏輯暗合中美必然走向“修昔底德陷阱”的看法。 中國自30年前改開以來在經濟、政治、軍事等綜合實力方面的崛起, 一直招致來自美國及其西方盟國的“中國威脅論”懷疑。

以史為鏡知興替?

在哈佛大學的一項應用歷史研究在總結過去500年歷史時找到16次國家崛起撼動了主宰強權的例子,

研究人員認為其中12次符合“修昔底德陷阱”模式, 因為競爭結果都導致了戰爭。 但是還有4次最後並沒有發生戰爭, 避免了“修昔底德陷阱”。 這些案例對中美競爭有多少借鑒呢?

文章稱, 對比歷史案例, 年貿易額超過5000多億美元的雙邊經貿關係使中美關係同美蘇冷戰有了本質不同。 美國作為世界頭號經濟, 政治和軍事強國正面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全方位崛起, 已經不同於歐洲範圍的競爭案例。

另外, 在世界主權國家比比相鄰, 世界政治地圖呈飽和狀態的時候, 雖然中國多次對美國強調說, 太平洋足夠大, 容得下中美兩國發展。

經貿關係往往被說成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

但如果美國啟動貿易法案的301條款調查中國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行為, 引發美國同中國的貿易戰, 那麼隨著中美關係中被形容成“壓艙石”的穩定因素降低, 對抗因素就會加劇。

中國一再提醒美國中美“在貿易戰中沒有贏家”, “19世紀或20世紀的零和思維不能被應用於處理21世紀的問題。 ”一戰前一邊是熱衷結盟的英法俄, 一邊是德國和奧匈帝國結盟, 爭取和平的外交努力相對決策者的陰謀和猜忌顯得微不足道。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 歷史給人們的教訓就是:人們從來都不知道汲取歷史的教訓。

特朗普

剛剛離開白宮的特朗普總統的前戰略顧問史蒂夫·班農(右) (路透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