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泰坦尼克號為何錯失兩次救援機會?

1912年4月14日, 泰坦尼克號正航行在北大西洋上。 晚上11點40分左右, 船上了乘客大多進入了夢想。 正在這時, 瞭望員敲響了警鐘, 37秒後泰坦尼克號撞上了冰山, 船身的震動驚醒了史密斯船長。

位於貝爾法斯特的哈蘭德·沃爾夫造船廠主管皮裡爵士(左)和泰坦尼克號船長史密斯(右)

同時, 船上的另外一位客人、泰坦尼克號的總設計師安德魯斯也醒了。 他查明情況後, 立刻抱著設計圖來到了船長室。 當時, 海水僅僅用了十分鐘的時間, 就已經漫過了首間倉, 三間底倉和六號鍋爐房。 船長建議用, 水泵把水抽出來。 但安德魯斯告訴他, 這樣做也只能夠緩解幾分鐘, 不管怎麼做, 都阻止不了泰坦尼克號下沉。 他預計, 兩個小時之後, 泰坦尼克號將沉入海底。

總設計師安德魯斯

淩晨0點5分, 史密斯船長下令準備放救生艇。 0點15分, 泰坦尼克號發出了“CQD MGY”的呼救信號。 CQD是當時通用的遇險信號,MGY則是泰坦尼克號的無線電呼叫代號。 很快, 發報員就收到了回復, 情況卻不容樂觀。 因為收到他們的求救信號的船都很遠, 距離他們最近的只有一艘名叫卡帕西亞號的船。 可卡帕西亞號就算全速趕來, 都需要四個小時。

卡帕西亞號

無奈之下, 史密斯船長下令繼續發送求救信號, 並且改換新近被國際海事協會確定的SOS求救信號。 這次大西洋上的很多船隻都收到了SOS的求救電報, 所有在附近的船隻都在加速向出事地點趕來。 可它們沒有一艘比卡帕西亞號更近, 更快。

然而, 事後大家才知道,

一艘名叫“加利福尼亞號”的船是個例外。 泰坦尼克號出事時, 與加利福尼亞號相距只有18海裡, 如果它收到了電報以後全速救援, 完全可以趕在沉船前到達現場, 但是加利福尼亞號卻沒有來。 這是為什麼呢?

加里福利亞號

原來, 當時加利福尼亞號已經在浮冰區被困了將近一天,

船上的發報員在按規定向周圍所有船發出冰情預警後, 就關掉電報機睡覺了, 也就因此錯過了泰坦尼克號的求援電報。 0點45分, 泰坦尼克號發射出第一枚遇險火箭, 但遠處加利福尼亞號上的值班員卻不以為然的認為那只是晚宴上的焰火。

儘管現在看來加利福尼亞號的做法簡直不可理喻,但在當時,國際海事法規並沒有規定所有船隻要24小時不間斷監聽電報,也沒有規定看到任何顏色的信號都必須確認情況。這些現在大家習以為常的規則,都是因為泰坦尼克號出事以後才被完善的。就這樣,泰坦尼克號痛失兩次救援機會。

儘管現在看來加利福尼亞號的做法簡直不可理喻,但在當時,國際海事法規並沒有規定所有船隻要24小時不間斷監聽電報,也沒有規定看到任何顏色的信號都必須確認情況。這些現在大家習以為常的規則,都是因為泰坦尼克號出事以後才被完善的。就這樣,泰坦尼克號痛失兩次救援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