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坦克道具進化史:《狂怒》動用了目前唯一可開動的“虎”式坦克

細數坦克道具進化史

軍迷 趙彥

無論好萊塢軍事大片還是國產的戰爭電影, 各種酷炫的坦克一直都是影片中的搶眼明星, 引發軍事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為了提高電影的還原度, 導演和道具師們用盡各種方法, 或使用真實武器, 或自行搭建製造, 或跑遍世界找尋……這些坦克道具背後也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戰狼2》中出場的59D坦克。

老電影中的坦克

二戰結束後, 世界各國紛紛拍攝了大量二戰題材的影片, 尤其到了冷戰時期, 以美蘇兩國拍攝的數量最多, 兩個超級大國都想要標榜自己才是將反法西斯戰爭引向勝利的國家, 所以在這一時期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其中不乏大量鴻篇巨制。

蘇軍主導的東線戰場是二戰歐洲戰場的主要戰場, 蘇聯電影人為此拍攝了大量描述蘇德戰爭的影片。 以《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解放》等為代表的影片中,

由於納粹德國滅亡, 德軍的武器裝備除輕武器、汽車、火炮和裝甲車外, 坦克、飛機之類的大型道具都是由蘇軍自己的武器改造而成, 其中坦克是重頭戲。

蘇軍將自己的坦克外面焊上鋼板並重新塗漆, 來飾演納粹的各型坦克, 比如用改造後的IS-2坦克扮演“豹”式坦克、T-34坦克扮演“虎”式坦克等, 甚至在有的遠景拍攝的鏡頭中, 乾脆直接將蘇軍坦克重新粉刷塗裝來扮演德軍坦克。

儘管有不足, 但是這些道具在那個時代已經堪稱完美, 加上蘇聯巨大的物資投入, 道具使用上的瑕疵絲毫不影響影片的史詩感。 而且蘇聯電影人在拍攝過程中使用了大量蘇聯老式坦克, 整部電影已經堪比紀錄片了。

同時期美國拍攝的老電影中,

也動用了相當多的武器道具。 不過美國人在拍攝戰爭電影時, 對扮演敵方的武器道具, 卻不是很“良心”, 比如在《坦克大決戰》和《巴頓將軍》中, 由於找不到能動的德軍坦克, 美軍乾脆拿自己的坦克重新粉刷後塗上納粹標誌直接出演德軍戰車, 尤其以《坦克大決戰》中用M47中型坦克冒充德軍“虎王”坦克的橋段最為人詬病。

《遙遠的橋》中, 聯邦德國的“豹”-1坦克經改造後扮演了二戰德軍的“黑豹”式坦克。

後來在影片《遙遠的橋》中, 美國道具師開始“走心”, 他們學習蘇聯改造其他坦克的方法, 將德軍“豹”-1坦克進行改造扮演德軍的“黑豹”式坦克, 此外在《戰略大作戰》中用T-34改造的“虎”式坦克也是以假亂真, 深入人心。

新中國成立之後, 我國老一代電影藝術家為了表現人民軍隊在歷次革命戰爭中的英勇表現, 也拍攝了大量戰爭電影, 以抗戰題材為主。 由於這個時期距離戰爭結束時間較短, 大量老式武器都有很多庫存, 所以拍攝道具較為真實, 在堪稱軍教片的《地雷戰》《地道戰》兩部電影中表現尤為突出,

不過, 日軍在東方戰場上沒有投入大量的重型裝備, 因此像坦克這類道具屬於稀有品。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 我國拍攝了大量電影來紀念這場戰爭。 《上甘嶺》《英雄兒女》《奇襲白虎團》這些影片中, 從輕武器到車輛都大量應用了戰爭中繳獲自美軍的各類裝備, 道具十分出色。 比如, 在拍攝《英雄坦克手》時更由有繳獲自美軍的坦克實車出演, 為影片增光添彩。

這些老電影雖然在畫面、特效等方面遜色于現代電影, 但是受益於拍攝時間距離戰爭結束的時間短, 在表現當時戰爭的大型道具上的便利性, 反而會比現代戰爭電影更佔優勢。

坦克道具的與時俱進

上世紀90年代, 電影成本越來越高, 隨著觀眾們對武器裝備的瞭解越來越多, 對電影大型道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過去拿各種差異巨大的坦克充數的做法也越來越不能被觀眾接受。既然觀眾的要求高了,那麼各個劇組自然也就不斷與時俱進、自力更生了。

很多裝備既然借不到也買不到,那麼就只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在影片《集結號》中的M26坦克、M4坦克,以及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M4坦克都是由劇組向道具公司訂購,經道具公司自製出來的大型可動道具,雖然細看的話能看出瑕疵,但是已經足夠以假亂真了。

自製的大型道具往往就是個殼子,並沒有真實武器的厚重感,於是很多劇組依舊選擇了改造之路。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攝製組為了還原在最後影片高潮中出現的德軍“虎”式坦克,硬生生地將蘇軍的T-34坦克改成了“虎”式坦克的模樣,相對於經典老電影《戰略大作戰》,這次的改造更加逼真,影片上映後獲得了觀眾一致好評。

如果既不想自己動手造、也不想自己動手改的話,那麼就只有求助於高科技了。隨著CG技術的發展,現在依靠電腦特效已經足夠做出以假亂真的虛擬模型了。

《潘菲洛夫28勇士》中電腦特效製作的德軍坦克群。

在俄羅斯電影《潘菲洛夫28勇士》中,影視公司使用電腦特效還原出了德軍全部的重型武器。今年上映的電影《神奇女俠》中最後被扔來扔去的蘇聯坦克也是由電腦特效製作而成。不同於自製和改造道具,這些經過軍事專家考證、由電腦特效公司製作的虛擬道具在還原度上極其完美,細節刻畫入微,這也必將是日後電影道具的一個主要發展趨勢。

美國軍方歷來支持有美軍部隊出演的美式主旋律電影,譬如《我們曾經是士兵》《變形金剛》等影片。美軍還有一支小規模的正規軍專門用於支援好萊塢的各類戰爭電影的拍攝。正規軍在電影中客串,這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了。在最新的國產大片《戰狼2》中,為了弘揚主旋律和愛國主義情懷,解放軍同樣借出了不少59D坦克用於拍攝。要知道這些武器大部分都不是劇組可以輕易獲得的。

如果沒有軍隊支持該怎麼辦呢?劇組自然也有解決之道。不想自製、不想改造,也不想勞煩特效公司,但是又要追求那種極高還原度的話,就只有到處去找武器的實物了。在著名戰爭影片《風語者》中,導演吳宇森為了追求還原度,從收藏家手中出高價借來了一堆坦克裝甲車輛參與拍攝,其中以日本“小豆坦克”為最,這種稀有物件在博物館中都屬於珍藏品。

《狂怒》中動用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輛可開動的“虎”式坦克。

前幾年火爆一時的好萊塢大片《狂怒》,導演不惜血本從英國博文頓戰車博物館借出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輛能開動的“虎”式坦克參與演出,當然博物館為了保障坦克的安全,除了收取高昂的租金外,少不了還要收取大量的保險費和簽訂大量限制條款。在俄羅斯2015年戰爭大片《敢死營》中,道具組也是挖空心思到處搜羅一戰時期的輕武器,居然聯手持馬克沁機槍這種稀有貨色都找了出來,足見用心良苦。

道具背後的良苦用心

在我國老一代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題材影片中,出現了各種真實的日本和美國重型地面武器,這些裝備都是老一輩先烈用鮮血和生命從日本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派和美帝國主義手中繳獲而來的,這些道具見證了人民軍隊的光榮戰鬥經歷。

現在很多電影中真實的武器裝備都是來源於部隊的老倉庫、博物館以及私人收藏家手中,由此可見對老裝備的保養、維護和收藏也是很必要的。雖然這些老裝備都已過時,早就喪失了使用價值,但是這些武器都是歷史的見證人,值得保存和收藏。

在影片《狂怒》中出現的“虎”式坦克是二戰時期的英軍從北非戰場上的德軍手中繳獲而來,後來經過博物館歷時十年的修理才得以重新開動。為了追求高還原度,博物館修復所使用的零件都是來源於世界各地的同型坦克之中,可謂原汁原味的“老虎”坦克。

每年在英國軍迷重演二戰的活動中,博物館都會將該坦克開出去透透風,更是有專人進行維護保養。保存住這些老裝備也是留住了那段歷史最後的記憶,能夠使後人瞭解當年戰爭的真實風貌。

戰爭電影大都是對某段歷史的真實還原,我們能在影片中看到各種真實的大型裝備,都是源於電影人的辛勤付出,為的就是給觀眾呈現出一段真實戰爭歷史的寫照。今後大家在走進電影院觀影的同時,也希望能注意到這些武器裝備背後的故事,感受到其中的良苦用心!

(原標題:細數坦克道具進化史,刊於《中國國防報-軍事特刊》2017年8月25日第19版)

中國軍網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趙 彥

編輯:張 鵬 韓新新

對電影大型道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過去拿各種差異巨大的坦克充數的做法也越來越不能被觀眾接受。既然觀眾的要求高了,那麼各個劇組自然也就不斷與時俱進、自力更生了。

很多裝備既然借不到也買不到,那麼就只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在影片《集結號》中的M26坦克、M4坦克,以及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M4坦克都是由劇組向道具公司訂購,經道具公司自製出來的大型可動道具,雖然細看的話能看出瑕疵,但是已經足夠以假亂真了。

自製的大型道具往往就是個殼子,並沒有真實武器的厚重感,於是很多劇組依舊選擇了改造之路。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攝製組為了還原在最後影片高潮中出現的德軍“虎”式坦克,硬生生地將蘇軍的T-34坦克改成了“虎”式坦克的模樣,相對於經典老電影《戰略大作戰》,這次的改造更加逼真,影片上映後獲得了觀眾一致好評。

如果既不想自己動手造、也不想自己動手改的話,那麼就只有求助於高科技了。隨著CG技術的發展,現在依靠電腦特效已經足夠做出以假亂真的虛擬模型了。

《潘菲洛夫28勇士》中電腦特效製作的德軍坦克群。

在俄羅斯電影《潘菲洛夫28勇士》中,影視公司使用電腦特效還原出了德軍全部的重型武器。今年上映的電影《神奇女俠》中最後被扔來扔去的蘇聯坦克也是由電腦特效製作而成。不同於自製和改造道具,這些經過軍事專家考證、由電腦特效公司製作的虛擬道具在還原度上極其完美,細節刻畫入微,這也必將是日後電影道具的一個主要發展趨勢。

美國軍方歷來支持有美軍部隊出演的美式主旋律電影,譬如《我們曾經是士兵》《變形金剛》等影片。美軍還有一支小規模的正規軍專門用於支援好萊塢的各類戰爭電影的拍攝。正規軍在電影中客串,這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了。在最新的國產大片《戰狼2》中,為了弘揚主旋律和愛國主義情懷,解放軍同樣借出了不少59D坦克用於拍攝。要知道這些武器大部分都不是劇組可以輕易獲得的。

如果沒有軍隊支持該怎麼辦呢?劇組自然也有解決之道。不想自製、不想改造,也不想勞煩特效公司,但是又要追求那種極高還原度的話,就只有到處去找武器的實物了。在著名戰爭影片《風語者》中,導演吳宇森為了追求還原度,從收藏家手中出高價借來了一堆坦克裝甲車輛參與拍攝,其中以日本“小豆坦克”為最,這種稀有物件在博物館中都屬於珍藏品。

《狂怒》中動用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輛可開動的“虎”式坦克。

前幾年火爆一時的好萊塢大片《狂怒》,導演不惜血本從英國博文頓戰車博物館借出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輛能開動的“虎”式坦克參與演出,當然博物館為了保障坦克的安全,除了收取高昂的租金外,少不了還要收取大量的保險費和簽訂大量限制條款。在俄羅斯2015年戰爭大片《敢死營》中,道具組也是挖空心思到處搜羅一戰時期的輕武器,居然聯手持馬克沁機槍這種稀有貨色都找了出來,足見用心良苦。

道具背後的良苦用心

在我國老一代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題材影片中,出現了各種真實的日本和美國重型地面武器,這些裝備都是老一輩先烈用鮮血和生命從日本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派和美帝國主義手中繳獲而來的,這些道具見證了人民軍隊的光榮戰鬥經歷。

現在很多電影中真實的武器裝備都是來源於部隊的老倉庫、博物館以及私人收藏家手中,由此可見對老裝備的保養、維護和收藏也是很必要的。雖然這些老裝備都已過時,早就喪失了使用價值,但是這些武器都是歷史的見證人,值得保存和收藏。

在影片《狂怒》中出現的“虎”式坦克是二戰時期的英軍從北非戰場上的德軍手中繳獲而來,後來經過博物館歷時十年的修理才得以重新開動。為了追求高還原度,博物館修復所使用的零件都是來源於世界各地的同型坦克之中,可謂原汁原味的“老虎”坦克。

每年在英國軍迷重演二戰的活動中,博物館都會將該坦克開出去透透風,更是有專人進行維護保養。保存住這些老裝備也是留住了那段歷史最後的記憶,能夠使後人瞭解當年戰爭的真實風貌。

戰爭電影大都是對某段歷史的真實還原,我們能在影片中看到各種真實的大型裝備,都是源於電影人的辛勤付出,為的就是給觀眾呈現出一段真實戰爭歷史的寫照。今後大家在走進電影院觀影的同時,也希望能注意到這些武器裝備背後的故事,感受到其中的良苦用心!

(原標題:細數坦克道具進化史,刊於《中國國防報-軍事特刊》2017年8月25日第19版)

中國軍網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趙 彥

編輯:張 鵬 韓新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