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外賣垃圾“圍城”潛伏生態隱患 寫字樓成重災區

外賣垃圾“圍城” 餐盒源頭缺監管

餐盒多為不可降解的聚丙烯材質, 尚無相關規定明確品質標準;目前主要採取焚燒方式處理

足不出戶輕點手機, 大概十幾分鐘後一份熱騰騰的美食便擺在了面前。 近兩年, 隨著外賣行業迅速發展, 不斷增長的外賣垃圾潛伏的生態隱患引發擔憂。 外賣平臺、商家能否從源頭控制餐盒材質及數量?巨量的外賣垃圾又該如何處理?

記者探訪發現, 目前市場上餐盒材質主要為PP5(聚丙烯), 這類材料雖然有無毒害、耐高溫等優點, 但其不可降解的特點卻引出了垃圾處理難題。

記者從市城管委瞭解到, 目前外賣垃圾中的塑膠製品回收量極低, 多數外賣垃圾都通過焚燒處理。

針對餐盒品質監控問題, 市食藥監局表示, 目前尚無針對外賣餐盒具體成分的標準, “無毒無害, 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就行”。

8月24日, 建外SOHO東區辦公樓, 工作人員在樓層間運垃圾。

據介紹, 他們只把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分開收集, 廚餘外賣垃圾並沒有特別分揀。 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平臺對塑膠袋、餐盒無品質要求

在外賣餐盒產生的源頭, 各家外賣平臺在商戶入駐時, 是否會針對餐盒品質提出要求?記者探訪發現, 各主流外賣平臺均沒有對餐盒提出具體要求。

美團外賣一位鄭姓市場經理表示, 目前外賣包裝都由商家自己負責, 平臺並不免費提供。 “這種東西屬於商家售給顧客的, 由他們自己提供。 ”一位美團外賣騎手也證實, 外賣包裝基本上都由商家自行準備的。

“餓了麼”商戶中心一位元客服人員告訴記者, 對入駐商戶的餐盒在材質、品質上並無具體要求, 只要求包裝必須嚴實,

沒有漏撒。 工作人員介紹, 一般情況下平臺不會提供餐盒售賣服務, 由商戶自己採購。 在被問及如何管控商戶自行採購的餐盒是否環保時, 工作人員表示, 平臺沒有給出具體要求, 但商戶應該有這樣的意識, “肯定不能含有有害物質”。

8月24日中午,

建外SOHO東區辦公樓, 一名外賣小哥在樓層內送餐。 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餐盒多為PP5材質 由商家自行採購

記者探訪北京朝陽區、東城區十一家商戶發現, 外賣商戶使用的餐盒全部都由商家從線上、批發商處採購, 其材質主要為PP5材質。 多位商戶表示, 採購餐盒時並不清楚這類材質是否環保, 有商戶在大量採購的同時, 還建議顧客儘量不要使用這類餐盒。

記者從上述十一家商戶獲悉, 其外賣餐盒均自行採購, 平臺沒有任何具體要求。

目前常見的PP5(聚丙烯)材質餐盒。 新京報記者 盧通 攝

餐盒銷量以卡車計 多數不可降解

記者探訪線上餐盒商家發現, 目前外賣餐盒需求量巨大, 均屬PP5材質(聚丙烯)。 一家入駐天貓的餐盒供應商告訴記者, 他們的銷量用卡車來衡量, 每年平均銷售達3000卡車, 每卡車能裝200箱, 每箱有300套餐具, 即每年可銷售1.8億套。

不同的產品配方和添加的化學成分都不一樣, 但其原材料主要是PP5。 該商家的天貓網站店鋪也注明:產品採用聚丙烯材料, 無毒無害無氣味, 並且通過國家食品衛生認證,符合國家食品要求。

另一家名為千牛家居專營店的京東商家告訴記者,他們也可以提供PP5餐盒。“但是PP5餐盒是不能降解的,它其實就是塑膠,但比塑膠袋會好一些,耐熱性更好,一般外賣餐盒只能用這種材質。”

該商家還告訴記者,雖然他們生產的餐盒屬於“食品級”,但國家並沒有對餐盒的生產廠家提出此類“可降解”的要求或標準。其他一些可降解餐盒的原料或為澱粉,或為紙質,用量很少。

■ 探訪

寫字樓成外賣垃圾“重災區”

每日穿梭在建外SOHO寫字樓裡的小李(化名)已經很難想像沒有外賣的日子。她在B區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工作日的午餐,訂外賣成為小李的常態選擇。“基本工作日都會訂外賣”,她說,公司其他人也基本以外賣為主,個別人會選擇出去吃。

下午將近一點,寫字樓樓梯間最常見的景象便是穿著各色工作服的送餐員在樓道內“飛奔”。一位送餐員一手提了6份外賣,等候在電梯旁。他不斷挪著腳,又看看手錶,似乎準備隨時沖進即將開啟的電梯。

這名送餐員平時負責給周邊寫字樓送餐,他告訴記者,“大概11點半開始,訂單會大量增加。有時候一個中午要送30到40份外賣”。不過,他並不清楚究竟有多少送餐員負責周邊寫字樓的外賣。“可能十幾個吧”,他有些含混地說。

每天大量的外賣垃圾都被扔進每層樓的垃圾房內。一位負責清潔的工作人員說,中午時候一般多是外賣垃圾,多的時候一層就能收拾五六袋。記者在未封口的垃圾箱內看到散亂堆放的外賣盒,有些還剩下大半碗麻辣燙。

一位正在收集各個樓層垃圾袋的工作人員說,從下午開始,一直到晚上下班前,他需要不間斷工作,才能把每層垃圾房捆紮好的垃圾收淨,再送到樓下臨時堆放垃圾的地方。“工作日時,一天平均要收十七八車垃圾,每車大概30袋垃圾”。這樣算下來,一天大概產生數百袋垃圾。

在另一處位於大望路的寫字樓內,寫字樓內的垃圾桶也被外賣垃圾塞滿了,垃圾袋內露出塑膠餐盒和剩下的食物等。

■ 現狀

外賣餐盒材質暫無明確標準

美團外賣官網公佈的資訊顯示,目前美團每日訂單量達1200萬份,累計用戶2億。另據NGO組織素社引用“餓了麼”發佈的中國外賣大資料顯示,中國市場規模達到6億。2016年線上外賣用戶消費頻次,每週消費3次以上的用戶占比高達63.3%。

該公益組織統計,按照上述這種消費方式,每週至少有4億份外賣“飛馳在中國的大街小巷”,至少產生4億個一次性打包盒和4億個塑膠袋,以及4億份一次性餐具的廢棄。

它們的平均使用時間為25分鐘,所承擔的使命就是在不到半小時的派送過程中,保證用戶的外賣不被混淆。而使用過後,每個被廢棄的塑膠袋的降解至少需要470年。除焚燒外,據統計,每年約有800萬噸的塑膠傾倒入海洋。中國的塑膠傾倒量大致占三分之一,位居全世界第一。

如此巨大的使用量,相關部門對餐盒材質標準有無明確要求?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部門表示,對於外賣行業使用的餐盒,目前尚未有具體成分標準。而對於是否為可降解環保材料、是否有利於日後處理則沒有相關規定。“無毒無害,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就行。”一名工作人員表示。

■ 追問

不可降解材料為何成主流?

外賣包裝主要考慮品質要求,能保證健康衛生

中國環境保護組織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稱,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外賣餐盒分為四大類: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PP5塑膠餐具、紙質餐具以及可降解餐具。其中,PP5因無毒無味、重量較輕、耐高溫等優點,被廣泛用於餐盒包裝當中。

“PP5廣泛用於外賣,還與中國飲食特色和烹飪結構有關。”馬軍解釋道,與國外相比,國內外帶食品多湯汁、油水,不宜用紙袋等材料打包。而PP5材料本身的特性,被外面打包廣泛應用,有其必然性。

他表示,PP5雖不可降解,但目前外賣的包裝主要還是考慮其可以達到品質要求,能夠保證健康衛生。

對於市場上被宣傳推廣的可食用外賣餐盒和餐具,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偉稱,這些材料在運輸保存環節及衛生較難保證,因此相對而言,PP5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至於其如何處理,他解釋,目前國內對於廢棄PP5材料的處理方式主要為焚燒用於發電。

外賣垃圾分類處理有難度?

分揀代價高,一次性塑膠餐具大多無法迴圈利用

採訪中,幾乎沒有人將盒內剩餘的食物與一次性塑膠餐具分離。記者看到,垃圾臨時堆放處的黑色垃圾袋內,不少塑膠餐盒內,還留下丟棄的食物。工作人員介紹,稍晚,這些垃圾將被統一拉走進行處理。

外賣垃圾中的廢棄食物是否應與一次性塑膠製品分離?對此,北京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解釋,二次分揀及清洗的成本很高,而且塑膠製品再生利用的價值有限。因此,大多不會進行二次分揀。

這一說法得到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史博士、北京零廢棄發起人毛達的贊同。他解釋,食品一旦與一次性塑膠製品混合,分揀的代價太大。以目前的現狀來看,分離後,這些一次性塑膠餐具也大多無法迴圈利用。

外賣垃圾為處理設施添負擔?

外賣垃圾大多焚燒處理,不會增加處理難度

隨著外賣訂單持續走高,產生的外賣垃圾也“水漲船高”。這是否會加重垃圾設施處理壓力?對此,北京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回應,這些外賣垃圾大多焚燒處理,不會增加難度。這些塑膠製品熱值較高,焚燒時可適當助燃。

記者瞭解到,目前,北京共有6座在運垃圾焚燒廠,包括高安屯焚燒二期及魯家山焚燒廠等。接下來,北京仍將加緊建設生活垃圾處理設施。

城管委相關負責人此前介紹,目前,正在加緊推進建設20項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其中有5處垃圾焚燒廠是今年力推的,包括阿蘇衛、通州、順義二期、密雲、懷柔等焚燒處理設施。2020年,垃圾的消納能力要跟實際垃圾產生量相匹配,甚至要有較大彈性。

外賣垃圾是否可再生利用?

塑膠餐盒不好再生,回收利用前景低迷

外賣垃圾中塑膠製品占比較大,這些塑膠是否可回收再利用?對此,上述城管委相關負責人並不樂觀。他曾做過相關調研,發現這些塑膠餐盒質地很薄,不好再生。在可回收領域並不“吃香”。“目前來看,市場對這類塑膠需求並不大”,他說。

一位從事再生資源領域十餘年的從業者說,這樣的塑膠餐盒甚至沒有紙製品“值錢”。他舉例,現在,回收一噸塑膠餐盒大概賣600塊左右,附加值較低。一般都是做成顆粒後,再重新賣給塑膠廠。如果是發泡餐具,價格會更低。

回收利用前景低迷,上述城管委相關負責人及毛達均呼籲,應從源頭進行垃圾減量。毛達說,一旦產生垃圾,後續措施都是“無奈之舉”。產生越多,風險越大。他認為,首先應減少外賣垃圾產量,如減少訂外賣,或降低使用一次性餐具頻率。

並且通過國家食品衛生認證,符合國家食品要求。

另一家名為千牛家居專營店的京東商家告訴記者,他們也可以提供PP5餐盒。“但是PP5餐盒是不能降解的,它其實就是塑膠,但比塑膠袋會好一些,耐熱性更好,一般外賣餐盒只能用這種材質。”

該商家還告訴記者,雖然他們生產的餐盒屬於“食品級”,但國家並沒有對餐盒的生產廠家提出此類“可降解”的要求或標準。其他一些可降解餐盒的原料或為澱粉,或為紙質,用量很少。

■ 探訪

寫字樓成外賣垃圾“重災區”

每日穿梭在建外SOHO寫字樓裡的小李(化名)已經很難想像沒有外賣的日子。她在B區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工作日的午餐,訂外賣成為小李的常態選擇。“基本工作日都會訂外賣”,她說,公司其他人也基本以外賣為主,個別人會選擇出去吃。

下午將近一點,寫字樓樓梯間最常見的景象便是穿著各色工作服的送餐員在樓道內“飛奔”。一位送餐員一手提了6份外賣,等候在電梯旁。他不斷挪著腳,又看看手錶,似乎準備隨時沖進即將開啟的電梯。

這名送餐員平時負責給周邊寫字樓送餐,他告訴記者,“大概11點半開始,訂單會大量增加。有時候一個中午要送30到40份外賣”。不過,他並不清楚究竟有多少送餐員負責周邊寫字樓的外賣。“可能十幾個吧”,他有些含混地說。

每天大量的外賣垃圾都被扔進每層樓的垃圾房內。一位負責清潔的工作人員說,中午時候一般多是外賣垃圾,多的時候一層就能收拾五六袋。記者在未封口的垃圾箱內看到散亂堆放的外賣盒,有些還剩下大半碗麻辣燙。

一位正在收集各個樓層垃圾袋的工作人員說,從下午開始,一直到晚上下班前,他需要不間斷工作,才能把每層垃圾房捆紮好的垃圾收淨,再送到樓下臨時堆放垃圾的地方。“工作日時,一天平均要收十七八車垃圾,每車大概30袋垃圾”。這樣算下來,一天大概產生數百袋垃圾。

在另一處位於大望路的寫字樓內,寫字樓內的垃圾桶也被外賣垃圾塞滿了,垃圾袋內露出塑膠餐盒和剩下的食物等。

■ 現狀

外賣餐盒材質暫無明確標準

美團外賣官網公佈的資訊顯示,目前美團每日訂單量達1200萬份,累計用戶2億。另據NGO組織素社引用“餓了麼”發佈的中國外賣大資料顯示,中國市場規模達到6億。2016年線上外賣用戶消費頻次,每週消費3次以上的用戶占比高達63.3%。

該公益組織統計,按照上述這種消費方式,每週至少有4億份外賣“飛馳在中國的大街小巷”,至少產生4億個一次性打包盒和4億個塑膠袋,以及4億份一次性餐具的廢棄。

它們的平均使用時間為25分鐘,所承擔的使命就是在不到半小時的派送過程中,保證用戶的外賣不被混淆。而使用過後,每個被廢棄的塑膠袋的降解至少需要470年。除焚燒外,據統計,每年約有800萬噸的塑膠傾倒入海洋。中國的塑膠傾倒量大致占三分之一,位居全世界第一。

如此巨大的使用量,相關部門對餐盒材質標準有無明確要求?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部門表示,對於外賣行業使用的餐盒,目前尚未有具體成分標準。而對於是否為可降解環保材料、是否有利於日後處理則沒有相關規定。“無毒無害,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就行。”一名工作人員表示。

■ 追問

不可降解材料為何成主流?

外賣包裝主要考慮品質要求,能保證健康衛生

中國環境保護組織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稱,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外賣餐盒分為四大類: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PP5塑膠餐具、紙質餐具以及可降解餐具。其中,PP5因無毒無味、重量較輕、耐高溫等優點,被廣泛用於餐盒包裝當中。

“PP5廣泛用於外賣,還與中國飲食特色和烹飪結構有關。”馬軍解釋道,與國外相比,國內外帶食品多湯汁、油水,不宜用紙袋等材料打包。而PP5材料本身的特性,被外面打包廣泛應用,有其必然性。

他表示,PP5雖不可降解,但目前外賣的包裝主要還是考慮其可以達到品質要求,能夠保證健康衛生。

對於市場上被宣傳推廣的可食用外賣餐盒和餐具,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偉稱,這些材料在運輸保存環節及衛生較難保證,因此相對而言,PP5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至於其如何處理,他解釋,目前國內對於廢棄PP5材料的處理方式主要為焚燒用於發電。

外賣垃圾分類處理有難度?

分揀代價高,一次性塑膠餐具大多無法迴圈利用

採訪中,幾乎沒有人將盒內剩餘的食物與一次性塑膠餐具分離。記者看到,垃圾臨時堆放處的黑色垃圾袋內,不少塑膠餐盒內,還留下丟棄的食物。工作人員介紹,稍晚,這些垃圾將被統一拉走進行處理。

外賣垃圾中的廢棄食物是否應與一次性塑膠製品分離?對此,北京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解釋,二次分揀及清洗的成本很高,而且塑膠製品再生利用的價值有限。因此,大多不會進行二次分揀。

這一說法得到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史博士、北京零廢棄發起人毛達的贊同。他解釋,食品一旦與一次性塑膠製品混合,分揀的代價太大。以目前的現狀來看,分離後,這些一次性塑膠餐具也大多無法迴圈利用。

外賣垃圾為處理設施添負擔?

外賣垃圾大多焚燒處理,不會增加處理難度

隨著外賣訂單持續走高,產生的外賣垃圾也“水漲船高”。這是否會加重垃圾設施處理壓力?對此,北京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回應,這些外賣垃圾大多焚燒處理,不會增加難度。這些塑膠製品熱值較高,焚燒時可適當助燃。

記者瞭解到,目前,北京共有6座在運垃圾焚燒廠,包括高安屯焚燒二期及魯家山焚燒廠等。接下來,北京仍將加緊建設生活垃圾處理設施。

城管委相關負責人此前介紹,目前,正在加緊推進建設20項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其中有5處垃圾焚燒廠是今年力推的,包括阿蘇衛、通州、順義二期、密雲、懷柔等焚燒處理設施。2020年,垃圾的消納能力要跟實際垃圾產生量相匹配,甚至要有較大彈性。

外賣垃圾是否可再生利用?

塑膠餐盒不好再生,回收利用前景低迷

外賣垃圾中塑膠製品占比較大,這些塑膠是否可回收再利用?對此,上述城管委相關負責人並不樂觀。他曾做過相關調研,發現這些塑膠餐盒質地很薄,不好再生。在可回收領域並不“吃香”。“目前來看,市場對這類塑膠需求並不大”,他說。

一位從事再生資源領域十餘年的從業者說,這樣的塑膠餐盒甚至沒有紙製品“值錢”。他舉例,現在,回收一噸塑膠餐盒大概賣600塊左右,附加值較低。一般都是做成顆粒後,再重新賣給塑膠廠。如果是發泡餐具,價格會更低。

回收利用前景低迷,上述城管委相關負責人及毛達均呼籲,應從源頭進行垃圾減量。毛達說,一旦產生垃圾,後續措施都是“無奈之舉”。產生越多,風險越大。他認為,首先應減少外賣垃圾產量,如減少訂外賣,或降低使用一次性餐具頻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