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自媒體人的獨白

【導讀】做一件事之前, 一旦帶有明確的目的性, 就會失去享受做事的樂趣, 功利性太強, 就忘了覺知當下的快樂。 關於目的性

兒子今年八歲, 從他學會玩玩具開始, 就酷愛公車, 不僅喜歡坐公交, 而且喜歡畫公交, 模仿公車報站名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幾年下來, 家裡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公車, 有一天, 我試圖找出他喜歡公車的原因, 問他“兒子, 你為什麼這麼喜歡公車啊?”他揚起小臉, 一臉迷惑的看著我, 悠悠的說了一句”就是喜歡啊“。 哦!頓時我無言以對, 就是喜歡還不夠嗎?難道非要一個明確的目的嗎?難道非要一個功利的理由嗎?突然想起了一段電影臺詞:喜歡一個人需要理由嗎?需要嗎?不需要嗎?看來這是個哲學問題。

好, 現在回過頭來說寫文章, 需要理由嗎?周圍有朋友問為什麼要寫, 是想出名嗎?是不是想跟很多知名的自媒體人一樣, 擁有萬千粉絲好日賺過萬。 說真的還真想有那麼一天, 但是這是我寫文章的目的嗎?不是, 做一件事之前, 一旦帶有明確的目的性, 就會失去享受做事的樂趣, 功利性太強, 就忘了覺知當下的快樂。 如果想吸引粉絲關注, 就要去思考他們都喜歡看什麼, 就要思考如何遣詞用句, 那樣太苦了。 失去了寫文章的樂趣。 由此看來, 不是任何事情都需要帶有目的性的。 從寫第一篇文章開始, 我沒有去研究過什麼樣的標題會吸引眼球,

沒有去研究過什麼內容會贏得關注, 就是想到了什麼就寫什麼, 一切隨心隨性, 僅此而已。 最終的結果是自認為寫的很一般的反倒閱讀量很高, 而自認為寫的很不錯的反倒閱讀量寥寥無幾, 所以, 堅持做自己, 寫我所想, 想我所寫, 只要你覺得有意思就夠了。 有很多人覺得做自媒體很苦逼, 比作文字民工。 我想說的是當你很苦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 覺知不到任何的快樂, 那麼就不會有創造力, 奴隸是造不出金字塔的。

奴隸造不出金字塔

一直以來, 我們都認為聞名於世的埃及金字塔是由30萬奴隸歷時20多年建成的。 直到1560年, 有個叫塔.布克的鐘錶匠, 在遊歷了埃及金字塔後斷言:金字塔的建造者,

不會是奴隸, 應該是一批歡快的自由人, 但這一說法一直沒有被證實。 四個多世紀過去了, 2003年, 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宣佈:通過對吉薩附近近六百處墓葬的發掘考證, 金字塔是由當地具有自由身份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建造的。 於是, 400多年前一個鐘錶匠對世界奇跡的精確判斷, 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塔.布克是瑞士鐘錶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當時因反對羅馬教廷的刻板教規, 被捕入獄。 入獄後, 他被安排製作鐘錶。 在那個失去自由的地方, 他發現無論自己怎麼用心, 都造不出日誤差小於1/10秒的鐘錶。 可是入獄前的情形卻不是這樣的, 那時他在自己的作坊裡, 能使表的誤差率小於1/100秒。 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起初,

塔.布克把它歸結為工作時的環境。 後來, 他發現影響鐘錶精確度的真正原因不是外在環境, 而是鐘錶製作者的心情。

在塔.布克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個鐘錶匠在不滿和憤懣中, 要想十分圓滿地完成1200道工序, 是不可能的;在對抗和憎恨中, 要精准地銼磨出254個鐘錶零件, 更難於上天。 金字塔這麼曠世浩大的工程, 構造得那麼精巧, 各個環節被銜接得天衣無縫, 其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懷有虔誠之心的自由人。 難以想像, 一群充滿對抗思想和懈怠行為的人, 是不可能讓金字塔的巨石之間連一張薄薄的刀片都插不進去的。 所以, 快樂才是創造力的前提, 帶著快樂的心情寫字、生活, 只有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才會有溫度,

不是有那麼一句話, 藝術都來源於生活嘛。 既然是生活就不要有那麼多的功利性, 功利的結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 得了芝麻丟了西瓜, 如果最終變成了苦哈哈的拼詞湊句, 整天焦慮於如何提高閱讀量?糾結于如何快速開通原創?如何實現日進鬥金?那個時候跟生產文字的機器有什麼區別呢?所以, 堅持做自己, 少點目的性, 讓文字成為自己思想和心情的折射, 那樣觀眾將會觸摸到一個有溫度的你, 那時還擔心閱讀量嗎?

感謝這個網路時代, 它讓我們每個人都有展示自我的舞臺, 既然是舞臺, 重要的不是觀眾如何看你, 首先應該是臺上的你帶著什麼樣的心情演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