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許昌今年小麥中後期病蟲害將呈偏重發生趨勢防治小麥病蟲害不可鬆懈

【中原經濟網訊】記者從植保部門獲悉, 根據當前田間病蟲害發生情況, 結合歷史資料、小麥栽培條件及氣象條件等因素綜合分析, 2017年我市小麥中後期主要病蟲害總體將呈偏重發生趨勢。 其中, 小麥蚜蟲、紋枯病在全市將偏重發生, 條銹病有偏重流行的可能, 赤黴病存在較大範圍流行的風險。

小麥病害預計偏重發生, 發生面積535 萬畝次。 其中, 紋枯病預計偏重發生, 盛行期在3月中旬到4月下旬, 發生面積180萬畝;條銹病預計偏重發生, 盛行期在4月上旬到5月上旬, 發生面積70萬畝;葉銹病預計中度發生, 部分田塊偏重發生,

盛行期在5月份, 發生面積80萬畝。 另外, 還有白粉病、孢囊線蟲病、赤黴病、全蝕病等, 預計都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

小麥蟲害偏重發生, 預計發生面積505萬畝次。 其中, 蚜蟲預計偏輕發生, 穗蚜偏重發生, 盛行期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 發生面積380萬畝;麥蜘蛛預計中度發生, 盛行期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 發生面積100萬畝;地下害蟲、麥葉蜂偏輕發生, 預計各發生15萬畝、10萬畝。

麥田草害偏重發生, 預計發生程度重于去年和常年, 發生面積280萬畝, 品種有播娘蒿、澤漆、薺菜、野燕麥等。

據中長期天氣預測, 3月份除禹州外, 全市降水正常略偏多, 氣溫正常略偏高, 有利於小麥紋枯病、全蝕病等土傳病害進一步侵染蔓延。 4—5月份, 全市降雨正常略偏少, 氣溫正常略偏高,

對小麥穗蚜、麥葉蜂的發生為害有利。

市植保站相關負責人介紹, 隨著氣溫回升, 以紋枯病、條銹病、蚜蟲等為主的小麥病蟲害開始擴展蔓延, 多種病蟲將陸續進入發生危害高峰期。 他提醒農民朋友做好小麥中後期病蟲害防治工作, 努力把病蟲害控制在初發階段, 把危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