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肺凡力量”肺癌患者教育在滬啟動

啟迪肺癌患者健康素養, 助力患者跨越五年生存期

上海2017年3月27日電 /美通社/ -- 日前, 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發起、阿斯利康中國支持的“肺凡力量”肺癌患者教育項目在上海正式啟動。 該項目旨在為肺癌患者提供從疾病科普、社群關愛到心理疏導的全方位支持, 提升肺癌患者對肺癌規範化診療的認知。 希望通過持續全面的健康教育, 幫助肺癌患者樹立科學治癌、樂觀抗癌的觀念, 幫助肺癌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宋慶齡基金會公益項目處副處長趙賓, 上海胸科醫院廖美琳教授, 上海長征醫院臧遠勝教授,

上海龍華醫院孫建立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楊煥軍教授, 上海肺科醫院倪健教授共同出席了啟動會。

活動現場圖片:廖美琳教授發言

在我國, 每年新發病的肺癌患者超過73萬人[1], 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肺癌是我國所有癌症類型中總體5年生存率幾乎最低的癌症類型, 僅為16.1%[2]。 面對嚴峻的疾病防控和治療形勢, 趙賓副處長表示, “國務院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中提出了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總目標, 而加強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素養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路徑。 ”

“肺凡力量”肺癌患者教育專案彙聚了權威專家、抗癌組織等資源, 將在全國20個主要城市、100家醫院及100家專業新特藥藥房陸續開展,

全年共計組織約300場形式多樣的患教活動。 除此之外, 基金會還將邀請杜克大學癌症生物學和藥理學博士, 科普暢銷書《癌症.真相:醫生也在讀》作者李治中(筆名“鳳梨”)和他的專業科普團隊編寫患教手冊, 預計將在四五月份發行, 手冊將通過患教活動並在醫院、藥店等處發放。

上海市胸科醫院首席專家, 肺內科主任醫師廖美琳教授介紹:“過去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很低, 大家都認為得了肺癌活不長, 但現在治療手段進步了, 生存期和生活品質都有明顯提高。 我尤為高興的是, 去年以來國家出臺了新的政策, 幫患者解決支付的問題, 伴隨新藥的研發和政策的支持, 肺癌的治療可以說進入了一個很好的時代, 帶癌生存超過五年、十年的病人會越來越多。

但她同時也指出, “治療手段突破了, 但患者的健康素養未必跟上。 我們經常看到有病人拿網路當醫生, 盲目聽從別人的經驗, 盲吃靶向藥, 治療效果也會受影響。 其實病人也希望能瞭解新的治療方法、得到權威指導, 給他們信心。 加強對病人的教育, 也能提高患者依從性, 讓他們正確地配合醫生的治療, 獲得更好的生存。 ”

患癌近3年的閆靜雯女士也現場分享了自己與癌抗爭的經驗和積極的生活心態, 她講到:“2014年被確診為肺癌後, 我也經歷過一段恐懼的時期, 特別是去年6月發生耐藥後病情進展, 一度以為走到了盡頭。 幸運的是, 通過醫生介紹, 我找到新的治療方法, 再次挺了過來, 現在朋友都說我看起來就像健康人。

回顧三年的抗癌經歷, 我希望癌友們第一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第二要加強學習, 從權威的管道科學地認識癌症及治療方法;三要給自己戰勝癌魔的信心, 肺癌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可怕, 堅持下去一定能得到更好的治療。 ”

活動現場圖片:趙賓副處長發言

趙賓副處長表示:“我們希望打造一個由基金會、醫藥企業及社會各方參與的患者關愛平臺, 通過觀念引導、專家指導和患友鼓勵, 向患者傳遞正確的治療方式和延續生命的信心。 同時推動肺癌診療進一步規範化, 引導患者科學治癌, 樹立長期管理的治療理念。 疾病教育與治療進步相輔相成, 幫助患者活得更長、活得更好。 ”

隨著專案啟動,

基金會計畫4月將在廣州、南京、西安、成都等10個城市開展線下專家講座, 通過線上患者社區“覓健”持續招募患者參與活動。

(患教活動報名連結:http://m.mijian360.com/Activity?is_menu=1&state=16&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活動二維碼

[1] Wanqing Chen,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2] 周清華, 範亞光, 王穎,等. 中國肺部結節分類、診斷與治療指南(2016年版)[J]. 中國肺癌雜誌, 2016, 19(12):793-79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