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百度外賣被收購,全球的O2O外賣公司也不好過

8月24日, 餓了麼將百度外賣收入麾下, 從此中國外賣市場由三足鼎立變成雙雄爭霸, 僅剩餓了麼和美團。 中國互聯網創業公司現在拼的你死我活,

在海外, 競爭也不輕鬆。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 早期炙手可熱的O2O餐飲外賣平臺, 在度過早期的一路狂奔之後, 已經出現了兩極分化的不同格局。

那些功成名就的上市外賣平臺

Grubhub:美國最大的線上移動外賣平臺, 成立於2004年。 Grubhub可以說是飲食行業裡,

運用互聯網技術的前輩級企業。 這家由兩個工程師成立的餐飲企業, 開始是以校園市場作為切入點, 在代理了一批提供餐飲的商家後, 通過網站、APP將用戶與當地提供的餐館連接。 允許使用者根據自己的需求在用餐平臺上進行搜索、下單, 然後收取10%的服務費。 2014年上市, 市值28億美元。 Grubhub目前已經覆蓋了美國600多個城市和2.88萬家餐廳。

JustEat:丹麥的外賣巨頭, 2001年成立, 業務範圍主要在歐洲。 JustEat可以讓附近的餐廳提供餐飲, 客戶在應用上選擇自己需要的食物, 然後支付。 Justeat通過向餐廳收取巨額手續費, 來達到盈利, 並於2014年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 目前市值35億美元, 擁有超過1100萬活躍用戶。

DeliveryHero:德國的外賣巨頭, 成立于2011年。 Delivery Hero主要在全球50多個高密度城市地區運營自己的外賣服務,

該公司與34個國家的20多萬家餐館合作, 市場佔有率和訂單數量都非常高。 每個月處理1200萬個外賣訂單, 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動外賣平臺。 在2017年成功上市, 目前市值50億美元。

Takeaway.com:荷蘭的O2O巨頭, 成立于2000年, 業務主要集中在歐洲, 從事線上餐飲訂購和配送上門的服務。 Takeaway.com和其他外賣巨頭一樣, 是消費者和餐廳之間的中間平臺, 消費者可以在網上下單想要的食物, 外賣平臺接單後將食物直接送到家中。 Takeaway.com目前在超過10個以上的國家和地區線性增長。 覆蓋超過50000家餐館, 每月超過一百萬份訂單。 2016年成功上市, 目前估值為10億美元。

眼看全球範圍內, 這麼多外賣巨頭都能上市, 也許在很多人眼中, 認為創業就是一件一帆風順的事。

但是即便有如此多成功的案例, 對於失敗或者半路夭折的企業數量來說, 這只不過是滄海一粟。 近幾年, 海外有數不盡的移動互聯網外賣平臺創立, 但因為資金斷裂、收支不平衡, 導致倒閉和被收購企業不在少數。

那些被洗牌出局的公司們

SpoonRocket:美國矽谷的外賣初創公司, 2013年通過Y Combinator(YC孵化器)的天使輪投資, 籌集1350萬美元而成立。 擁有集製作、銷售、輸送於一身的平臺服務, 媒體需要自有的廚師, 製作出有限的食物, 然後通過帶有保溫箱的汽車進行外送, 但迫于高額的運營成本, SpoonRocket在2016年3月, 宣佈停止營業。

Maple:美國紐約一家餐飲外賣創業公司, 2015年成立。 因為提供即食, 高端, 定制的高品質外賣服務, 讓Maple作為曾經最受歡迎的外賣平臺之一。

2014年Maple籌集到400萬美元的種子投資, 總融資金額5000萬美元。 由於按需定制的外送服務, 讓Maple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據Recode於12月份的報導顯示, Maple在2016年虧損1600萬美元。 隨後, 2017年5月, Maple正式宣佈關閉。

Sprig:最新倒下的O2O外賣巨頭, 2013年成立於美國矽谷。 2015年, Sprig曾以1.1億美元的估值募集了5700萬美元。 Sprig的主要業務, 是高端的外賣服務, 消費者可以在該平臺上點到許多高品質的食物, 然後由平臺進行點對點的配送。 正因如此, Spring光在食物花費, 每月就超過85萬美元, 受到高額成本的挑戰, Sprig不得不在2017年5月宣佈倒閉。

那些替人做嫁衣的O2O公司們

Foodpanda:來自德國的外賣巨頭。 成立於2012年。 與DeliveryHero類似, 同樣是外賣點單平臺, FoodPanda曾遍佈五大洲40多個國家, 500個城市, 以及與全球超過60,000家餐廳合作, 以大面積覆蓋著稱。 總融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但由於競爭激烈,Foodpanda在2016年12月被競爭對手DeliveryHero全面收購。

Seamless:成立於1999年的SeamlessWeb,是美國一家專門提供企業點餐的網路平臺系統。與Seamless合作的餐廳超過12000家,曾經為4000多家公司提供外賣服務,在美國和倫敦擁有超過200萬註冊會員。Seamless在2011年募集到融資5000萬美元後,於2013年與美國最大的外賣平臺Grubhub進行合併。

無論是微信和支付寶,滴滴和快滴,以及正在拼如火如荼的共用單車平臺膜拜和ofo也是如此。每家公司都懷著做平臺的心,一上來就瘋狂砸錢,成為標準模式。但這種燒錢的套路,真的是必然成功的公式嗎?

微信支付寶等協力廠商支付,憑藉著培養起來的消費習慣,佔據市場份額,成為互聯網金融代表,新時代的生錢利器;滴滴和快滴、ofo和摩拜等新興交通出行平臺,打破傳統計程車壟斷市場的局面,改變出行選擇。以上提到的企業,雖然都經過燒錢補貼階段,並且取得一些成績,但是對於外賣來說,沒那麼簡單。

為什麼外賣這個生意不好做?

雖然外賣需求一直存在,外賣市場早期也是一片藍海。為了搶佔市場分量、提高用戶粘性,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外賣平臺。大多試圖通過大量補貼、買滿就送等燒錢方式,獲得使用者,然後期望一統天下,然後再找新的商業模式。這種補貼大戰的模式,像是中國所有互聯網約定俗成的老套路。但是外賣平臺燒錢多、盈利難,一直是被詬病的話題。

首先,外賣針對餐飲的低端市場。現在的外賣軟體一般是,平臺將所有合作餐廳的資源進行整合,然後向用戶提供點餐、配送的仲介服務,再通過收取廣告費和服務費的方式獲利折現。平臺想依靠大資料,提供完整供應鏈服務、電商導流變現盈利的想法,在目前依然沒有清晰的模式。

為了佔據市場份額、擴大客戶群體、提高使用者粘性。所有外賣平臺,一上來就開始瘋狂補貼,提供很多優惠和折扣、讓多數用戶體驗到免費用餐的服務。長時間的補貼戰,導致很多已經融資幾輪的企業,因為高額支出,過早的耗盡資金,最終倒閉。

其次,費用水漲船高,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外賣提供的服務主要以食品為主。由於食物產品的特性,不同於一般物流快遞,無論是時間、還是儲存條件,對外賣平臺都有極高的要求。外賣點單的高峰通常是在中午和晚上,所以外賣配送密度要高於普通物流。平臺和商家,為了保證出品的效率和配送速度,就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現階段最可行的配送方法,仍是採用人員配送,而不是諸如無人機等不成熟的科技。勞動力成本在不斷增加,在智聯招聘上搜索送餐員一職,比如在北上廣等主要的一線城市,月薪在4000-8000元不等。

最後,補貼培養出享受福利的用戶群體。經歷過第一階段的高強度補貼之後,使用外賣平臺點餐的用戶,早已形成“用低於市場價吃飯”的消費習慣。一旦外賣平臺停止補貼後,一部分占不到便宜的用戶就流失了。

O2O巨頭們早期為了搶奪市場,瘋狂燒錢拉人,卻長時間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面臨配送支出越來越高、長期補貼的入不敷出、形成高度依賴補貼的用戶群體。陷入一個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正如尼爾波茲曼說的那樣,毀滅我們的,正是我們熱愛的東西,就像補貼。

本文由南七道和許博才共同完成。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互聯網明星創業公司臉萌、FaceU等品牌操盤手,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歡迎關注我們。

總融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但由於競爭激烈,Foodpanda在2016年12月被競爭對手DeliveryHero全面收購。

Seamless:成立於1999年的SeamlessWeb,是美國一家專門提供企業點餐的網路平臺系統。與Seamless合作的餐廳超過12000家,曾經為4000多家公司提供外賣服務,在美國和倫敦擁有超過200萬註冊會員。Seamless在2011年募集到融資5000萬美元後,於2013年與美國最大的外賣平臺Grubhub進行合併。

無論是微信和支付寶,滴滴和快滴,以及正在拼如火如荼的共用單車平臺膜拜和ofo也是如此。每家公司都懷著做平臺的心,一上來就瘋狂砸錢,成為標準模式。但這種燒錢的套路,真的是必然成功的公式嗎?

微信支付寶等協力廠商支付,憑藉著培養起來的消費習慣,佔據市場份額,成為互聯網金融代表,新時代的生錢利器;滴滴和快滴、ofo和摩拜等新興交通出行平臺,打破傳統計程車壟斷市場的局面,改變出行選擇。以上提到的企業,雖然都經過燒錢補貼階段,並且取得一些成績,但是對於外賣來說,沒那麼簡單。

為什麼外賣這個生意不好做?

雖然外賣需求一直存在,外賣市場早期也是一片藍海。為了搶佔市場分量、提高用戶粘性,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外賣平臺。大多試圖通過大量補貼、買滿就送等燒錢方式,獲得使用者,然後期望一統天下,然後再找新的商業模式。這種補貼大戰的模式,像是中國所有互聯網約定俗成的老套路。但是外賣平臺燒錢多、盈利難,一直是被詬病的話題。

首先,外賣針對餐飲的低端市場。現在的外賣軟體一般是,平臺將所有合作餐廳的資源進行整合,然後向用戶提供點餐、配送的仲介服務,再通過收取廣告費和服務費的方式獲利折現。平臺想依靠大資料,提供完整供應鏈服務、電商導流變現盈利的想法,在目前依然沒有清晰的模式。

為了佔據市場份額、擴大客戶群體、提高使用者粘性。所有外賣平臺,一上來就開始瘋狂補貼,提供很多優惠和折扣、讓多數用戶體驗到免費用餐的服務。長時間的補貼戰,導致很多已經融資幾輪的企業,因為高額支出,過早的耗盡資金,最終倒閉。

其次,費用水漲船高,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外賣提供的服務主要以食品為主。由於食物產品的特性,不同於一般物流快遞,無論是時間、還是儲存條件,對外賣平臺都有極高的要求。外賣點單的高峰通常是在中午和晚上,所以外賣配送密度要高於普通物流。平臺和商家,為了保證出品的效率和配送速度,就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現階段最可行的配送方法,仍是採用人員配送,而不是諸如無人機等不成熟的科技。勞動力成本在不斷增加,在智聯招聘上搜索送餐員一職,比如在北上廣等主要的一線城市,月薪在4000-8000元不等。

最後,補貼培養出享受福利的用戶群體。經歷過第一階段的高強度補貼之後,使用外賣平臺點餐的用戶,早已形成“用低於市場價吃飯”的消費習慣。一旦外賣平臺停止補貼後,一部分占不到便宜的用戶就流失了。

O2O巨頭們早期為了搶奪市場,瘋狂燒錢拉人,卻長時間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面臨配送支出越來越高、長期補貼的入不敷出、形成高度依賴補貼的用戶群體。陷入一個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正如尼爾波茲曼說的那樣,毀滅我們的,正是我們熱愛的東西,就像補貼。

本文由南七道和許博才共同完成。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互聯網明星創業公司臉萌、FaceU等品牌操盤手,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歡迎關注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