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好山好水好石門 有情有義薛家村|文明旅遊走進生態石門特輯

石門縣南北鎮薛家村是一座位於湖南西北部默默無聞的小山村, 家家戶戶以種茶為生, 由於這個地方出產的茶葉賣不出好價錢,

村民收入始終得不到保障, 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 村裡剩下的大多為老年人和兒童, 這就進一步導致了這個大山中的村莊難以脫貧。

2013年, 河北省石家莊市退伍軍人王新法, 帶著他全部積蓄64萬元和“與民同富軍人團隊”來到了薛家村。 他看到這裡空有一片好山好水好風光, 但居民卻始終過著艱難的日子, 於是下定決心, 要留在這片秀美的土地上, 幫助這裡的村民早日脫貧。

在參觀王新法辦公、生活的屋子時, 我們一行人看到的是一座四面漏風的老木屋。 這座木屋, 遠比村裡的其他建築破舊得多。 而王新法, 當年就是在這座冬天雪花都可以飄進來的屋子裡, 日夜操勞著。

參觀薛家村王新法工作和居住過的老木屋

對於這個來自北方的“外鄉人”, 薛家村的村民一開始是很不信任的, 他們覺得不會有人完全出於好心, 千里迢迢來到這裡做費力不討好的事, 王新法肯定有什麼目的, 沒准是為了騙取脫貧經費而來。 面對這些質疑, 王新法沒有太在意, 他做的只是用實際行動來證明,

自己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精神。

薛家村有一條河流穿村而過, 村民每次過河都要蹚水。 這給村裡的老人和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王新法主動帶領村民修建橋樑。 他還為住得較遠的幾戶居民接通了水源, 免去他們每日挑水的辛勞;加寬村道, 方便村民每日出行;挖通隧道, 貫通部分居民家通往村裡的道路……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 大大便利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村民們看到的王新法, 是一個無私忘我, 全心全意為老百姓的脫貧事業而實幹的人, 於是轉變了對他的看法, 王新法也在村裡樹立了威信, 被大家一致推舉為“名譽村長”。 他的精神感染了整個村子, 在後面的修路修橋工程中,

村民們有錢的出錢, 有力的出力, 為了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 自願犧牲自己的部分利益。 更有村民受到影響, 主動要求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因為他們覺得, 像王新法這樣的黨員, 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黨員, 成為這樣的黨員, 是光榮的!

薛家村是一個有著紅色歷史的村莊, 80多年前, 曾經有68名紅軍受到國民黨軍隊圍剿而跳崖。 他們離世後, 屍骨一直散落在四處, 王新法得知此事後, 主動提出要“送烈士回家”, 在薛家村的一座山上為烈士修建了陵園——“山河圓”, 安放這68位烈士的遺骨, 讓他們的亡靈得以安息。

扶貧楷模王新法的事蹟讓每個在場的人感動、落淚

今年2月, 由於操勞過度, 王新法同志突然因病辭世。 他去世後, 薛家村的村民萬分悲痛, 深切懷念這位來自遠方的無私退伍軍人、中共黨員。 村裡的很多老人決定, 將來離世後也要安葬在王新法修建的“山河圓”中, 和王新法一起永眠於此。 老人們的決定, 改變了當地土家族居民世世代代的殯葬習慣, 開創了當地文明殯葬的風氣。 如果王新法能看到這一幕,他一定會感到欣慰。

如今,王新法走了,他住過的屋子顯得格外空寂,但是,薛家村裡的這一段感人至深的奉獻故事,卻流傳得更廣了,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

攝影:李磊 齊征

編輯:朱芳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出品

如果王新法能看到這一幕,他一定會感到欣慰。

如今,王新法走了,他住過的屋子顯得格外空寂,但是,薛家村裡的這一段感人至深的奉獻故事,卻流傳得更廣了,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

攝影:李磊 齊征

編輯:朱芳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出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