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北京中醫住院醫師心中好老師(16)|王玉光: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首都中醫”進行關注。

大醫精誠

還記得2011年時我在讀研究生時, 聆聽了北京市第二屆首都群眾喜愛的中青年名中醫評選活動, 一位來自地壇醫院的中年醫者在臺上講述了自己在平凡的崗位上如何與SARS、愛滋病、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等傳染病做鬥爭的經歷, 如何在國內率先開設了愛滋病中醫專科門診, 並在病房對機會性感染等急危重症患者開展了中醫會診。 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說:"若有疾厄來求救者, 不得問其貴賤貧富, 長幼妍媸, 怨親善友, 華夷愚智, 普同一等, 皆如至親之想。

亦不得瞻前顧後, 自慮吉凶, 護惜身命", 這位老師不正是完全在做這樣的事情嗎?自古文人相輕, 中醫界也多有此弊端, 老師的中醫會診, 不正是為了打破各家壁壘, 打破中西醫之間的隔閡, 融匯各家所長, 只為患者能得到更好的救治嗎?當時就想, 如果有一天我能拜在這位老師門下學習該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三年研究生生涯轉眼即逝, 期間忙於諸事, 當時的想法也無暇顧及。 畢業後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 當時北京有8家三甲中醫院是中醫規範化培訓基地, 思前想後最後選擇了北京中醫醫院--全國名老中醫最多的醫院, 因為我們住培期間能夠選擇一位指導老師跟診學習, 當時想沒准可以選擇一位名老中醫呢。

可是後來選擇導師的時候才發現, 到我選擇的時候, 僅有的名老中醫早已被別人選好了(為保證教學品質, 中醫局規定每位老師最多只能帶5名學生), 當時好失落啊。 突然我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王玉光老師, 他不是在地壇醫院嗎?負責的老師告訴我, 王老師剛從地壇醫院調來。 於是, 我終於如願以償的成為了王玉光老師的學生。

還記得第一次跟老師門診, 當時王老師在跟李士懋國醫大師學習脈診。 脈診自古即有"心中了了, 指下難明"之難, 門診後我向老師提問, 某某患者我覺得是某脈, 為何老師覺得是另外一種脈, 當時老師讓我回去自己看書, 心中一直想不明白為何老師不直接告訴我呢?只好耐住性子回去從《脈經》一直翻到李士懋老師的《脈學心悟》,

可是還是看不懂, 沒辦法, 只能一遍一遍的看這兩種脈到底有何區別, 功夫不負有心人, 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終於有一天終於搞清楚了它們之間的關係, 也終於明白了老師的用心良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後來再跟診時老師說只有把脈萬次以上才能徹底明白,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看來我所下的功夫還遠遠不夠, 原本因取得了些許成就沾沾自喜而快被沖昏了的頭腦瞬間驚醒, 老師這不是在告訴我"世有愚者, 讀方三年, 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 乃知天下無方可用。 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 精勤不倦, 不得道聼塗説, 而言醫道已了, 深自誤哉"嗎?

王老師的患者一半以上來自外地,

他們沒有在北京的住所, 每次都需要從外地做火車趕過來, 甚至為了省下治病的錢, 只能一路坐硬座過來。 因老師門診患者太多, 有的患者趕來的時候已經掛不上號, 老師都盡己所能, 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為他們加個號, 如果有患者高價買了黃牛的票, 老師知道後都會讓他們把號退了, 然後給他們加號, 一個上午普通的門診不吃飯、不上廁所的看到下午兩三點鐘都是常態。 外地的患者更沒有北京的醫療保險, 所有門診發生的費用都無法報銷, 這些對患者來說都是不小的開支。 有的外地患者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來診, 實在病情太重, 或者只在門診看病不能弄清楚到底什麼病的時候, 老師則建議他們住院治療,
但是通常都會叮囑管床大夫儘量簡化檢查, 儘量為他們節省每一筆開支。 雖然"若有疾厄來求救者, 不得問其貴賤貧富", 但是患者的每一步治療都需要家庭的經濟做支撐, 老師會根據患者的家庭狀況選擇更適合他們的治療方案, 前提當然是儘量為患者節省費用。

王老師的很多患者是病了很久, 抱著最後希望來診的, 患者和家屬的情緒早就壓抑到了極點。 有時候家屬難免會對我們說一些不好聽的話, 王老師卻從來不責備患者, 當時很不理解, 為什麼老師這麼縱容患者欺負自己的學生呢?後來讀到《大醫精誠》"見彼苦惱, 若己有之, 深心悽愴……一心赴救, 無作工夫形跡之心。 如此可為蒼生大醫, 反此則是含靈巨賊。"才明白王老師為何對患者如此容忍。難怪王老師常說,患者看到你的眼神就知道你是否在真心對他。於是反思自己,的確對患者的態度不太好,"徳不配位,必有災殃",無論對自己還是對患者,醫德始終是第一位的。

有一天終於輪轉到王老師所在的科室,入科頭一天就被他罵了一頓,"為什麼穿不帶領子的衣服?為什麼穿短褲?明天必須換掉!"大熱天的,我穿這些衣服就是圖個涼快啊,幹嘛非得跟自己過不去穿那麼齊整,多熱啊!沒辦法,為了不挨駡,只好委屈一下自己了。第二天按王老師的要求換了一身比較正式的衣服,那叫一個熱啊!正想不通的時候,突然抬頭看到科室掛的《大醫精誠》:"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夫一人向隅,滿堂不樂,而況患者苦楚,不離斯須,而醫者安然歡娛,傲然自得,茲乃人神之所共恥,至人之所不為,斯蓋醫之本意也。"是啊!患者本已經很痛苦了,若我們看上去還吊兒郎當的樣子,患者怎麼會信任我們呢?如果我們只圖自己的一時舒服,而忽略了患者的感受,又怎麼對得起醫者的稱呼?

"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回想跟隨老師的三年時間,老師無時無刻不在踐行著大醫精誠的精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老師很少對我們苦口婆心的說教,但時刻在用自己大醫精誠的行為影響著我們。我們之于老師似璞玉,而老師之于我們如瑰寶,三年住培生涯即將結束,不知不覺到了要離開老師的時候,但是王老師大醫精誠般的精神會永遠教育著我們如何做一名真正的醫者。

北京市密雲區中醫院 張金中

老師簡介

王玉光, 47歲,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兼肺病研究室主任。現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委員會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呼吸熱病分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分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肺系分會常務理事。

編輯:朱蕗鋆

相關閱讀

“首都中醫”ID:

bjtcm010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您投稿,收稿郵箱 sdzywx@126.com

反此則是含靈巨賊。"才明白王老師為何對患者如此容忍。難怪王老師常說,患者看到你的眼神就知道你是否在真心對他。於是反思自己,的確對患者的態度不太好,"徳不配位,必有災殃",無論對自己還是對患者,醫德始終是第一位的。

有一天終於輪轉到王老師所在的科室,入科頭一天就被他罵了一頓,"為什麼穿不帶領子的衣服?為什麼穿短褲?明天必須換掉!"大熱天的,我穿這些衣服就是圖個涼快啊,幹嘛非得跟自己過不去穿那麼齊整,多熱啊!沒辦法,為了不挨駡,只好委屈一下自己了。第二天按王老師的要求換了一身比較正式的衣服,那叫一個熱啊!正想不通的時候,突然抬頭看到科室掛的《大醫精誠》:"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夫一人向隅,滿堂不樂,而況患者苦楚,不離斯須,而醫者安然歡娛,傲然自得,茲乃人神之所共恥,至人之所不為,斯蓋醫之本意也。"是啊!患者本已經很痛苦了,若我們看上去還吊兒郎當的樣子,患者怎麼會信任我們呢?如果我們只圖自己的一時舒服,而忽略了患者的感受,又怎麼對得起醫者的稱呼?

"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回想跟隨老師的三年時間,老師無時無刻不在踐行著大醫精誠的精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老師很少對我們苦口婆心的說教,但時刻在用自己大醫精誠的行為影響著我們。我們之于老師似璞玉,而老師之于我們如瑰寶,三年住培生涯即將結束,不知不覺到了要離開老師的時候,但是王老師大醫精誠般的精神會永遠教育著我們如何做一名真正的醫者。

北京市密雲區中醫院 張金中

老師簡介

王玉光, 47歲,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兼肺病研究室主任。現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委員會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呼吸熱病分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分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肺系分會常務理事。

編輯:朱蕗鋆

相關閱讀

“首都中醫”ID:

bjtcm010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您投稿,收稿郵箱 sdzywx@126.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