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書畫家王建華:賞意境般畫卷,品水墨畫的韻味

山水畫創作之時, 首先需要把大自然的壯麗景色印在腦海, 達到“胸有成竹”, 將所要表達的韻味和意境融入到畫卷中, 這樣方成一幅好畫。

王建華, 字海旭, 號乾龍、天朗。 先後畢業於魯迅美院、北京畫院中國畫高級創作班, 師從楊延文先生。 現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成員;中國書畫科學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同濟大學藝術顧問;中國田園畫會副主席;文化部中國水墨研究院藝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民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協會員;北京市豐台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泰山又名岱宗, 杜甫詩中:“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就是描述泰山壯麗風景, 自古文人墨客常在泰山之巔揮毫潑墨。 這幅山水畫展現了泰山清晨美麗景色, 泰山日出被譽為“泰山四大奇觀”。 朝陽初升, 遠處的山峰映的紅如楓葉, 山巔玉皇頂也如披著紅色袈裟默默參禪的高僧, 左側山間著名景點“南天門”清晰可見, 松枝翠柏或群聚成林, 或在山巔傲然獨立, 山腳下雲海飄渺翻騰, 仿佛人間仙境。 近處星羅棋佈的溪水彙聚成瀑布, 涼亭立于天然形成的平臺上, 幾棵松柏近在眼前, 枝條蜿蜒曲折, 紅綠結合, 多姿多彩。

此幅山水畫, 遠近結合, 虛實相生。 作者把泰山朝陽初升的美麗景象生動的定格在畫卷上, 仔細欣賞時, 山水的意境和韻味仿佛躍出紙面, 觀賞性和藝術性極佳, 是一幅精品畫作。

此畫名為《惠風和暢》, 作者用了大量積墨手法描繪了一幅風和日麗的美景,

畫面視角獨特。 從松林望向幾位雲遊而出的文人, 三位男子仿佛踏青而來, 極目遠望, 遠處飄過一群飛鳥, 當欣賞這幅畫時如沐春風。

作者雖然筆墨較輕, 但是層次有序、質感有別, 畫中多種樹木, 前後、高矮、開合的變化形成另外一種美景。 遠處三人與美麗景色結合的很自然, 與畫卷名字《惠風和暢》剛好相對。

這幅水墨畫描繪出一名黃衣男子站立於山間平臺觀看自然美景, 作者的積墨手法嫺熟自然、爐火純青, 瀑布順流直下, 在底部激起大量雲霧, 使得水與霧“氣脈相通”, 作者以黑擠白, 形成自然流動的雲霧。 掛在山巔的瀑布之水傾瀉而下, 宛如銀河, 詩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用來形容此瀑布非常恰當。

雲霧的飄渺流動表現出各種形態, 其周邊顯示出半透明, 說明作者傾注了極大的精力和心血, 作畫技巧嫺熟, 有道是:“畫實容易畫虛難”, 以虛代實是更加有難度的, 給人以無限聯想, 欣賞此畫越久, 就能品味出更多的情趣與意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