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颱風“天鴿”已到 颱風究竟是怎麼命名的?

2017年第13號颱風“天鴿”的中心已於北京時間8月23日12時50分前後在中國廣東珠海南部沿海登陸, 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

颱風“天鴿”將成為1964年颱風“露比”以來對港、珠、澳影響最大的颱風。 夏秋兩季是颱風的多發季節, 中國廣東每年都要遭受颱風侵襲, 那麼, 颱風究竟是怎麼命名的呢?

“天鴿”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 圖為颱風“天鴿”路徑圖

人們對颱風的命名始于20世紀初, 據說, 首次給颱風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一個澳大利亞預報員, 他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 借此, 氣象員就可以公開的戲稱它。

為了避免各國亂七八糟取名, 造成稱謂混亂,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 在中國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 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由颱風委員會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日本、老撾、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各自挑選10個名字進入名單,

製成一個命名表, 然後按照排序迴圈使用。

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 每組的14個名字, 按每個成員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 按順序迴圈使用, 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 同時, 保留原有熱帶氣旋的編號。

而颱風的命名特點是:每個名字不超過9個字母、容易發音、在各成員語言中沒有不好的意義、不會給各成員帶來任何困難、不是商業機構的名字、選取的名字應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可, 如有任何一成員反對, 這個名稱就不能用作颱風命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