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央主要媒體對河北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範例的報導在各地引起共鳴

央廣網北京8月25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 近日, 中央主要媒體集中對河北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範例的報導在各地引起共鳴。 甘肅結合塞罕壩林場生態建設的經驗, 整改自身生態問題;內蒙古深化生態文明建設, 各地積極弘揚“忠於使命、艱苦奮鬥、科學求實、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2017-8-25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上個月, 中央曾嚴厲通報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破壞問題, 包括3名甘肅省副省級幹部在內的上百人被問責。 甘肅痛定思痛, 明確今年停止所有探採礦活動, 又在日前新修訂的祁連山保護區管理條例中增加了七大類禁止性活動。

河北塞罕壩林場的生態建設, 更讓這裡的幹部群眾深刻反思。 記者在張掖市肅南縣隆暢河林區黑鴉溝保護站見到做了20多年護林員的何衛錄。 他說, 有了塞罕壩這樣的經驗, 祁連山的保護更能看到希望。

何衛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習總書記他的這個話說得好。 再到五年的話, 我們祁連山退牧還草, 山全是綠, 水也是清。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多倫縣與河北圍場比鄰接壤, 提到塞罕壩, 多倫人再熟悉不過, 也最清楚曾經的賽罕壩也和多倫一樣是一個植被稀少、荒漠化嚴重的地方。

多倫縣多倫諾爾鎮新民村村民馬雲平:我去過塞罕壩, 葉子長得真好,

那都是人工林, 以前那也是個不毛之地, 用幾十年治理的那麼好。

多倫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楊建軍說, 當地將以賽罕壩精神引領, 打造全縣“雙百萬”林業工程, 深化生態文明建設。

楊建軍:塞罕壩精神是林業生態建設的一面旗幟, 發揚塞罕壩艱苦創業、科學求實、無私奉獻的精神, 一任接著一任幹, 一張藍圖繪到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