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看這個少女的酥☆禁☆胸,她又甜又貴!

說到巴黎, 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是高聳入雲的埃菲爾鐵塔?

是歷史悠久的盧浮宮?

亦或是靜謐流淌、戀人依偎的塞納河?

其實除此之外,

那遍佈街口小巷的各類甜品店

琳琅滿目的泡芙、拿破崙蛋糕、千層酥......

更是讓每一個甜食愛好者仿佛來到了天堂

而其中最能代表巴黎頂級甜品味道的

無疑是那五彩斑斕的, 馬卡龍

馬卡龍被稱為“少女的酥胸“, 光聽這名字就已經讓人浮想聯翩了!她外皮輕脆光滑, 泛著細膩的光澤, 腰上還圍著一圈優美的蕾絲花邊, 就像一個踮起腳尖的芭蕾舞少女, 亭亭玉立。 再加上它內裡柔軟, 口感豐富, 輕輕一咬, 綿滑的餡料便迫不及待地流入嘴裡, 味蕾在一刹那便得到了滿足, 幸福感油然而生。

這個小東西為什麼被稱為“少女的酥胸”呢?原來, 一個叫謝忠道的臺灣作家在旅居巴黎期間, 寫了一篇關於馬卡龍的文章——《性感小圓餅》。 裡面寫道, 頂級馬卡龍很像少女的胸部“軟硬適中、新鮮香甜”, 而且馬卡龍不宜動刀叉, 只禁得起兩指間適度力道的輕捏, 而且觸感滑膩, 由手及口的感受過程好生引人遐想。

其實馬卡龍並不源於法國, 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義大利甜品!16世紀中葉,

佛羅倫斯的貴族凱薩琳·德·梅第奇嫁給法國國王亨利二世。 雖然身處王室, 但畢竟遠嫁他鄉, 王后不久就患上了鄉思病。 於是, 跟隨王后來到法國的廚師做出家鄉的馬卡龍來博取王后的歡心, 從此這種甜點也在法國流傳開來。

路易十四於1682年入住凡爾賽宮後,

馬卡龍成為了宮廷點心中的常客, 這一傳統延續到波旁王朝覆滅。 然而法國歷史上馬卡龍最尊貴的擁躉來自末代法王, 路易十六的王后奧地利公主瑪麗·安圖瓦內特, 她甚至將自己的帽子命名為馬卡龍以示對這種食物的喜愛。

電影《絕代豔後》的基調就是馬卡龍色的

事實上, 路易十六十七的馬卡龍仍然保持著樸素的、一般點心的奶黃色, 普遍是單片的, 以杏仁粉混合乳酪粉、麵粉烘焙而成。 直到19世紀30年代, 巴黎的糕餅店中的杏仁小圓餅才開始配對出現, 上面一層點綴奶油、果醬和酒味調料。

1862年, 著名的Ladurée糕餅屋的副手Pierre, 發明了兩片杏仁小圓餅外裹以奶油、果醬和巧克力夾心的“甘納許(ganache)”吃法, 逐漸征服了巴黎並創立了不可替代的法式馬卡龍。 到了20世紀初, 巴黎人對於沙龍文化、咖啡館文化以及裝飾藝術的熱愛激發了點心師傅的創造力, 造就了今天馬卡龍的華麗外表。

起初馬卡龍的餡料主要以巧克力、咖啡等口味為主,後來伴隨著馬卡龍在全球的風靡,它也不斷地吸收各地的風味、包容各種元素和食材。如白松露-胡桃、香草-橄欖油、百香果-檸檬、南瓜、抹茶……只有想不到,沒有吃不到的口號,在馬卡龍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當然,國人們關於馬卡龍更多的印象,恐怕還在於“甜得發膩”、“貴得要死”。

對於吃慣了咸食的中國人來說,想要把自己的味蕾切換到甜食“頻道”上來,還是有些水土不服的,所以“齁甜”是很多人對馬卡龍味道最深的印象。其實,這與它的製作材料有直接的關係。

以製作30枚左右的馬卡龍材料為例,製作餅身大概需要75克白砂糖以及90克的糖粉,而在製作內餡過程中還需添加60克左右的白砂糖進去。而其他原料如蛋白只需66克,水只需22克,杏仁粉也只是90克而已。

那能不能減糖呢?內餡的60克由於口味的不同可以適量減少,但餅身75克的白砂糖和90克的糖粉是不敢亂減的,特別是白砂糖,作為製作蛋白霜的主要原料,是製作馬卡龍能否成功的關鍵步驟。

雖然製作馬卡龍無非杏仁粉、糖粉、蛋清、細砂糖四樣主料,但由於她的多樣性和烘焙過程中的不穩定性,導致了超高的失敗率。

決定馬卡龍製作能否成功的關鍵步驟有蛋白霜的打發程度、麵糊表面的晾乾程度、烘烤時上下火的溫度等等,每個步驟都馬虎不得。如何讓它出現完美的裙邊,更是難倒了大批製作者。

還有一個原因是用料的成本。一般的甜點使用低筋粉、高筋粉就足夠了,但馬卡龍的原料杏仁粉價格昂貴。打開某寶一搜你就明白,一袋500克的知名品牌低筋粉價格大概在10元左右,而同樣500克的美國進口杏仁粉價格卻是70元!

此外,如果你不打算食用色素的話,每次用的天然粉末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比如從日本進口過來的抹茶粉,百元也只不過能買幾十克而已。內餡的製作更不用說了,黃油、乳酪、覆盆子,個個都是進口貨,價格自然高居不下。

工作至下午,人難免疲倦。這時不如用手輕輕拿起一塊馬卡龍,閉上眼睛用你的牙齒去感知它的層次,由脆到軟,由幹到濕,慢慢的與唾液滲入融合,意猶未盡之時喝一口清茶,將馬卡龍的甜與清茶的苦一併和諧的融入你的身體,讓還未到晚餐但已有些饑腸轆轆的腸胃,得到適當的滿足。

— 本期互動話題 —

你最喜愛的甜點是?

文中部分素材源自網路

如有侵權聯繫後臺刪除

戳《這個水果,蕭敬騰看了想唱歌,威廉王子看了笑出聲》

☟☟☟點擊閱讀原文一探究竟

起初馬卡龍的餡料主要以巧克力、咖啡等口味為主,後來伴隨著馬卡龍在全球的風靡,它也不斷地吸收各地的風味、包容各種元素和食材。如白松露-胡桃、香草-橄欖油、百香果-檸檬、南瓜、抹茶……只有想不到,沒有吃不到的口號,在馬卡龍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當然,國人們關於馬卡龍更多的印象,恐怕還在於“甜得發膩”、“貴得要死”。

對於吃慣了咸食的中國人來說,想要把自己的味蕾切換到甜食“頻道”上來,還是有些水土不服的,所以“齁甜”是很多人對馬卡龍味道最深的印象。其實,這與它的製作材料有直接的關係。

以製作30枚左右的馬卡龍材料為例,製作餅身大概需要75克白砂糖以及90克的糖粉,而在製作內餡過程中還需添加60克左右的白砂糖進去。而其他原料如蛋白只需66克,水只需22克,杏仁粉也只是90克而已。

那能不能減糖呢?內餡的60克由於口味的不同可以適量減少,但餅身75克的白砂糖和90克的糖粉是不敢亂減的,特別是白砂糖,作為製作蛋白霜的主要原料,是製作馬卡龍能否成功的關鍵步驟。

雖然製作馬卡龍無非杏仁粉、糖粉、蛋清、細砂糖四樣主料,但由於她的多樣性和烘焙過程中的不穩定性,導致了超高的失敗率。

決定馬卡龍製作能否成功的關鍵步驟有蛋白霜的打發程度、麵糊表面的晾乾程度、烘烤時上下火的溫度等等,每個步驟都馬虎不得。如何讓它出現完美的裙邊,更是難倒了大批製作者。

還有一個原因是用料的成本。一般的甜點使用低筋粉、高筋粉就足夠了,但馬卡龍的原料杏仁粉價格昂貴。打開某寶一搜你就明白,一袋500克的知名品牌低筋粉價格大概在10元左右,而同樣500克的美國進口杏仁粉價格卻是70元!

此外,如果你不打算食用色素的話,每次用的天然粉末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比如從日本進口過來的抹茶粉,百元也只不過能買幾十克而已。內餡的製作更不用說了,黃油、乳酪、覆盆子,個個都是進口貨,價格自然高居不下。

工作至下午,人難免疲倦。這時不如用手輕輕拿起一塊馬卡龍,閉上眼睛用你的牙齒去感知它的層次,由脆到軟,由幹到濕,慢慢的與唾液滲入融合,意猶未盡之時喝一口清茶,將馬卡龍的甜與清茶的苦一併和諧的融入你的身體,讓還未到晚餐但已有些饑腸轆轆的腸胃,得到適當的滿足。

— 本期互動話題 —

你最喜愛的甜點是?

文中部分素材源自網路

如有侵權聯繫後臺刪除

戳《這個水果,蕭敬騰看了想唱歌,威廉王子看了笑出聲》

☟☟☟點擊閱讀原文一探究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