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我在基層做信訪——用真情譜寫我的信訪人生

編者按:

按照國家信訪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內蒙古信訪》微信公眾號推出“我在基層做信訪”專欄。 專欄將定期展播各盟市推薦的優秀原創作品, 充分展示全區廣大基層信訪幹部立足崗位、甘於奉獻, 全心全意為群眾排憂解難的工作狀態, 有效樹立信訪部門和信訪幹部隊伍良好形象,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今天, 小編帶你走進“我在基層做信訪”的第十三篇——《用真情譜寫我的信訪人生》, 一起來圍觀吧!

“作為一名信訪幹部, 我們工作的閃光點不在於幹出多少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 只要把群眾反映的每一件小事處理好, 就是不平凡;只要把群眾反映的問題解決好, 就是不簡單。 自從2000年走上信訪工作崗位成為一名普通的信訪接訪員那天起, 我就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這句話的真諦。

主動為信訪群眾排憂解難

“謝謝楊主任,

如果沒有你的幫助, 不知我的事情什麼時候才能得到解決, 不知我還要忍饑挨餓多少天, 如果不是你, 我可能都沒勇氣活在這個世上了, 我太感謝你了”, 張某流著淚緊握著我的手動情地說道。 事情還得從2011年說起, 戶籍河北省邯鄲市務工人員張某在承建建鼎元商貿城時從三角架摔落, 致使其腿受傷嚴重, 之後到縣政府上訪。 在到相關部門協調處理的十幾日裡, 我頂著烈日勸訪、陪訪, 信訪人在行動不便的情況下, 我為信訪群眾送去熱水, 幾次掏出現金給其解決溫飽, 同時督促相關部門儘早予以解決, 經過不懈努力, 此信訪事項得到妥善解決。 信訪群眾用顫抖的手寫下了我的聯繫方式, 並強烈償還我幾次給他的“救命錢”,
這一幕幕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 時刻提醒我, 為了還百姓的這一份情, 要繼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為他們解決更多的實事。 截止目前, 我調解處理了600多件信訪事項, 解決了群眾大量的合理訴求。

做群眾利益的守護者

“為政之要在於安民, 安民之要在於知其疾苦”。 作為一名接訪工作人員, 每天都處在接訪第一線, 首先具備的能力就是“聽”, 無論群眾是帶著情緒大吵大鬧, 還是安靜地傾訴, 我都要掌控局面, 耐心地傾聽群眾的訴說。 在充分瞭解信訪訴求的基礎上, 就需要“說”的功底, 說既是指明問題的所在, 也是一個解釋政策、化解情緒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當中, 我總是穿梭於群眾與部門之間, 面對群眾的報怨熱情解答,

面對部門的牢騷耐心引導;臉上總是掛著自信的微笑, 無論任務多麼艱巨、矛盾多麼複雜, 總是迎難而上用和風細雨般地語言, 化解群眾的怨氣, 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 使群眾切身感受到信訪幹部真的是把群眾的事當作家事來辦, 使其怒氣衝衝而來, 高高興興而歸。

時刻把群眾裝在心中

處理群眾信訪訴求時, 我始終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去工作。 記得有一次已是下班時分, 一名老人來到信訪局, 說是自己想不起來住址了, 名字也忘了。 我忙把老人迎到接訪室, 讓他休息休息, 慢慢想, 並自掏腰包買了晚飯, 和老人一同吃起來, 慢慢的老人的臉色紅潤起來, 話也多了。 原來, 老人姓史, 家住電杆廠, 今年83歲, 是從敬老院走出來的,

說孩子不養老, 在路上遇到好心人給送到信訪局。 於是我馬上與民政局負責人取得聯繫, 並聯繫到老人的家人後將其接回, 這時已是晚上10點多了。

“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 ”今後, 我將繼續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莊重諾言, 用行動詮釋一個共產黨人與人民群眾的血肉之情, 實踐一個信訪工作者的公僕情懷。 (巴彥淖爾市磴口縣信訪局供稿)

轉載於:《內蒙古信訪》微信公眾號

您看此文用·秒, 轉發只需1秒呦~

把您的觀點看法告訴我們

點擊下方“寫留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