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泰國電影《暹羅之戀》讓我感觸頗深

聽朋友推薦去看了看《暹羅之戀》, 感覺看了之後也是深有感觸

生命就好像是一次華麗的旅行,旅途中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一段難以忘懷的風景.有些人闖了進來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被迫離開;有些人陪著我們走過一段之後微笑著告別;只有極少一部分人能不離不棄,最終陪著我們走完了全程.如果真的愛一個人,怎麼可能不害怕和他/她分離?

但是大多數時候,生活教會我們的只有妥協.我們以為他/她離開了,生活從此沒有了意義,於是像貝殼一般,開始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我們以為自己是最寂寞最無助的人,這世上沒有人真正瞭解我們,若干年後回頭一看,才知道當年的我們青澀得如此可笑.

如果像[暹羅之戀]這樣無法在一起,也許,我們能作出的最好的選擇就是彼此祝福.就像葉芝的詩歌裡所寫: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思昏沉/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那時,時光會把所有的痛苦都過濾掉,回憶裡沉澱的都是美好.。

今天給大家帶來這部在泰國獲得廣泛好評的浪漫愛情影片《暹羅之戀》, 影片勾勒了多層面的家庭與友情的相處生活場景, 其中備受關注的是兩個男孩之間純美的愛情故事。 儘管同性戀題材的電影在泰國並不少見,

但本片憑藉清新的風格、青春的形象和動人的情節, 格外受到矚目。

“暹”(xian)是泰國的舊稱, 是日光升起的意思

電影取名《暹羅之戀》, 是因為故事的一段重要情節在泰國曼谷的暹羅廣場展開。 暹羅廣場是曼谷的年輕人最喜歡聚集的地帶, 周圍更是購物中心林立。

《暹羅之戀》講述了兩個從小一起長大的男孩之間的感情經歷。 影片中, 緲和棟從小是鄰居也是同校的好朋友。 有一次棟全家人去清邁旅遊, 結果棟的姐姐在旅行中與大家走散失去蹤影, 棟的父母很自責, 其父更因此終日酗酒不理正事, 棟的母親一人辛苦工作支撐整個家庭, 不久後為了忘記不愉快的往事, 棟搬家至別處, 緲與棟從此失去聯繫。

數年後緲在就讀的學校組了個名為August(八月)的樂團,

樂團的自錄專輯在siam一帶賣到斷貨。 而棟搬回曼谷, 在Siam附近交了一個名叫Donut的漂亮女朋友。 棟無意間聽到August的歌曲, 十分喜歡, 但專輯已賣斷, 卻正巧在CD店前見到正要離開的緲。 緲正在創作聖誕演出的新歌, 其經理人希望他能寫首溫馨的情歌, 但緲說自己從未戀愛過, 不懂寫情歌。 緲的鄰居螢一直暗戀著緲, 就算整條街道的人都傳說緲是個同性戀也毫不在意, 而在與緲和棟的相處中, 螢漸漸發覺兩個男孩子之間有著一種超越友誼的情感。 緲最後寫出了那首歌曲——那首專為棟而寫的感人情歌, 並在棟家舉辦的Party中首次演唱, 贏得賓客的一致讚賞, 同時棟也終於開始正視自己的情感, 在Party結束後吻了緲,
卻被前來收拾碗碟的棟的媽媽看在眼裡。

棟的媽媽是一個基督教徒, 多年來一個人辛辛苦苦, 不僅要照顧還在念書的棟, 也要照顧已爛成酒鬼的丈夫, 同時她的心裡也在為自己女兒的走失而自責。 當她發現棟和緲的同志情感, 她開始害怕棟會走上一條不歸路, 害怕自己唯一的兒子會離開他, 而此時酒鬼丈夫多年宿醉造成肝臟功能損壞, 多重壓力與一身的她終於崩潰。 她去找緲讓他中止和棟的不正常關係。 此時螢就在門外聽著……

與此同時, 緲無意間發現螢房間藏了很多緲的照片, 才知道螢暗戀自己很久, 螢卻很坦然的面對緲, 她反而對緲說, 哪裡有愛, 哪裡就有希望!

此時耶誕節就要到了, 緲卻無法再唱出情歌,

棟在母親家庭與緲之間兩難, 兩人迷失Siam街頭, 他們該何去何從···

影片中緲與棟躺在綠色的床上, 緩緩訴說寂寞, “小時候, 寂寞是因為沒有朋友;長大了, 寂寞就是比沒有朋友更寂寞。 我有時在想, 如果真的很愛一個人, 我們能接受這種事麼?如果有一天, 他死了, 離別這種事是生命中的一個部分。 我們都知道, 我們真的能釋懷嗎?我們真的愛一個人, 不害怕他離我而去嗎?還有就是, 我們必須接受, 無論我們在哪裡, 所愛的人不在身邊了;這樣吧, 就是寂寞。

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寂寞有著不同的含義, 那你的寂寞是什麼呢?是缺少親人的關愛? 是無法融入朋友的歡樂?還是····你應該有自己的答案吧

大多數的同志電影總是悲傷匆忙的劃上劇幕的局點, 於是期待這是一個完整的愛情。原以為兩個人的愛情會修成正果,可看完緲現場表演後的棟最後還是選擇了放手, “ 我不能作你的男朋友,但,這並不代表我不愛你”——這是棟最後的抉擇。棟最後送給了緲那個木玩偶的鼻子,木玩偶終於完整了,他們的愛呢?緲看著那個傻傻撐出來的紅鼻子,忍不住大哭了起來,為了祭奠,為了遺忘,也為了感謝。一切都過去了,棟在緲這樣的年華里給了他一個最真實溫暖的回憶,給了他一份最美好的初戀。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悲傷的愛情: 在故事結尾,一直微笑著與棟告別的渺,回到家將木娃娃拼接完成。脫口而出的一句“謝謝你”,沒有預兆的哭出了聲,無法抑制的悲傷隨著電影主題曲的流出,令人心痛不已。其實不是因為不愛你才放手,而是因為我愛你才放手。

·····

《暹羅之戀》是由26歲的年輕導演 楚卡 編劇執導,上映後已成為泰國影迷們談論的熱點,《曼谷郵報》在一篇評論中稱《暹羅之戀》是一次突破,認為這是泰國第一部直率探討青少年性向話題的電影,影片還在人物故事的展開技巧上相當成熟。《曼谷郵報》的一篇評論則說,《暹羅之戀》對觀念仍普遍保守的泰國社會講授了關於感情和愛的一堂課。而在電影中,兩個男生的愛情只是一條主線,附著在主線上的還有親情的理解、友情的詮釋......

導演 楚卡 也不希望人們把這部影片稱為“同性戀電影”,他認為影片應面向所有觀眾。影片圍繞緲和棟的成長和感情展開,也呈現了棟的家人因為姐姐失蹤而遭受的痛苦,愛情、親情、友情等人類心靈相通的各種情感,始終是影片的關注焦點…… 只把《暹羅之戀》當作一部愛情片是不公平的。影片雖以棟和緲的成長和感情歷程為主線,但它絕對不只關於一段跨越性別的愛,親情和友情同樣中閃著耀眼的光彩。

其中:

棟母親的愛:她是一位好妻子,也是一位好母親,幾年來默默承受著很多壓力,獨自支撐起了一個瀕臨破裂的家。她愛她的丈夫,愛她的兒子。女兒的走失在她的心裡留下了一層抹不去的陰影。有一次棟沒有告知家人他會在緲家裡過夜,又把手機留在了自己房間。棟的母親見兒子這麼晚沒有回家,心急如焚地開著車出去到處找。她不能再失去棟,這是她唯一的兒子了。沒有尋到棟的她伏在方向盤上哭了起來,一直在車裡等到了天明。棟回家後,她也沒有一句責怪的話。她主動去找緲談話,也是希望自己的兒子不要選錯路。而最後決定把選擇權留給棟自己,更是她在用她的全部愛棟的體現。也正是這份太濃的親情之愛,讓棟覺得自己絕不能辜負母親,寧願選擇退出。

螢的痛:這個一直暗戀著緲的女孩子,傻得實在很可愛。她按自己買的《愛情魔典》中的方法,把緲的頭發放在娃娃熊裡,三天不吃豬肉,希望得到緲的愛。在得知緲和棟的戀情後,她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怨恨,反而安慰著內心迷茫的棟,並鼓勵緲走出了陰霾。她真的不怨,不痛,不恨,不悔麼?她怨,她痛,她恨,她悔。但她決定用愛來填滿自己的心房,讓那些恨無處安身。她選擇了成全這份愛,祝福這段愛,所以她可以跪下來求店老闆只賣給她那個玩偶的鼻子。這是一種超越了兒女之情的大愛。

Donut:片中著墨不多的人物,一副大小姐脾氣,也許很多人不喜歡她。但她對棟的愛是真摯的,棟的冷漠讓她不知所措。她也會發脾氣不接棟的電話,寂寞時無人陪伴而邀其他男生手挽手逛街,為棟執著於買木偶給“朋友”而吃醋,……仔細想想這些對一個戀愛中而被無端冷落的女子都是無可厚非的啊。她是愛著棟的,以至於一而再再而三的約棟出來,哪怕面對的從來都是他的冷漠。直到聖誕夜棟的一句“我們不能再在一起了”,Donut負氣說出“怎麼不早說?我好找別人去玩!”看似輕鬆,其實她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片中最可憐的人,直到最後都不知道所謂的“真相”,自己的感情為什麼付出卻從來得不到棟的回應?

Auguest樂隊:緲和棟的關係夥伴們不可能不知道,試新歌時接到電話溫柔叫出棟的名字;在棟家party上唱著為棟寫的情歌,夥伴們善意的相互提醒;聖誕LIVE後,棟送緲的木偶鼻子;……但一切的反應就好像緲只是在談一場再普通不過的戀愛一樣,這種自然的感覺真是很難得,但仔細想想本來不該就是這樣嗎?為何我會大驚小怪?現實中的非正常缺失吧。友誼之愛不能代替愛情,在心中的地位很多時候也來得比愛情要遜色許多,二者在人生命中本就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對於緲來說,從返回樂隊的那一天起就不會再輕言“沒有人明白和關心自己”了吧?因為他明白了---有朋友真好!

June的領悟:在假扮棟姐姐的過程中,June深深感受到,這個家庭雖然不夠完整還帶著傷,卻充滿了愛。她本失去完整一個家的愛,結果自己也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愛。她像天使一般幫助著這一家因為真愛而錯愛的人,或許是在以另一種方式彌補自己的遺憾吧。 她留給棟的信,正是導演想要表達的影片主題:我們都因為愛犯過錯誤,值得慶倖的是,這是為了我們所愛的人,不是嗎?生活總是給我們很多機會,讓我們從頭再來,改正我們曾犯下的錯誤,希望你們能一直保持這份真愛,謝謝你們讓我知道什麼是愛。我們有緣再聚。影片最後把信的內容以旁白的形式展示出來,乃點睛一筆。

於是期待這是一個完整的愛情。原以為兩個人的愛情會修成正果,可看完緲現場表演後的棟最後還是選擇了放手, “ 我不能作你的男朋友,但,這並不代表我不愛你”——這是棟最後的抉擇。棟最後送給了緲那個木玩偶的鼻子,木玩偶終於完整了,他們的愛呢?緲看著那個傻傻撐出來的紅鼻子,忍不住大哭了起來,為了祭奠,為了遺忘,也為了感謝。一切都過去了,棟在緲這樣的年華里給了他一個最真實溫暖的回憶,給了他一份最美好的初戀。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悲傷的愛情: 在故事結尾,一直微笑著與棟告別的渺,回到家將木娃娃拼接完成。脫口而出的一句“謝謝你”,沒有預兆的哭出了聲,無法抑制的悲傷隨著電影主題曲的流出,令人心痛不已。其實不是因為不愛你才放手,而是因為我愛你才放手。

·····

《暹羅之戀》是由26歲的年輕導演 楚卡 編劇執導,上映後已成為泰國影迷們談論的熱點,《曼谷郵報》在一篇評論中稱《暹羅之戀》是一次突破,認為這是泰國第一部直率探討青少年性向話題的電影,影片還在人物故事的展開技巧上相當成熟。《曼谷郵報》的一篇評論則說,《暹羅之戀》對觀念仍普遍保守的泰國社會講授了關於感情和愛的一堂課。而在電影中,兩個男生的愛情只是一條主線,附著在主線上的還有親情的理解、友情的詮釋......

導演 楚卡 也不希望人們把這部影片稱為“同性戀電影”,他認為影片應面向所有觀眾。影片圍繞緲和棟的成長和感情展開,也呈現了棟的家人因為姐姐失蹤而遭受的痛苦,愛情、親情、友情等人類心靈相通的各種情感,始終是影片的關注焦點…… 只把《暹羅之戀》當作一部愛情片是不公平的。影片雖以棟和緲的成長和感情歷程為主線,但它絕對不只關於一段跨越性別的愛,親情和友情同樣中閃著耀眼的光彩。

其中:

棟母親的愛:她是一位好妻子,也是一位好母親,幾年來默默承受著很多壓力,獨自支撐起了一個瀕臨破裂的家。她愛她的丈夫,愛她的兒子。女兒的走失在她的心裡留下了一層抹不去的陰影。有一次棟沒有告知家人他會在緲家裡過夜,又把手機留在了自己房間。棟的母親見兒子這麼晚沒有回家,心急如焚地開著車出去到處找。她不能再失去棟,這是她唯一的兒子了。沒有尋到棟的她伏在方向盤上哭了起來,一直在車裡等到了天明。棟回家後,她也沒有一句責怪的話。她主動去找緲談話,也是希望自己的兒子不要選錯路。而最後決定把選擇權留給棟自己,更是她在用她的全部愛棟的體現。也正是這份太濃的親情之愛,讓棟覺得自己絕不能辜負母親,寧願選擇退出。

螢的痛:這個一直暗戀著緲的女孩子,傻得實在很可愛。她按自己買的《愛情魔典》中的方法,把緲的頭發放在娃娃熊裡,三天不吃豬肉,希望得到緲的愛。在得知緲和棟的戀情後,她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怨恨,反而安慰著內心迷茫的棟,並鼓勵緲走出了陰霾。她真的不怨,不痛,不恨,不悔麼?她怨,她痛,她恨,她悔。但她決定用愛來填滿自己的心房,讓那些恨無處安身。她選擇了成全這份愛,祝福這段愛,所以她可以跪下來求店老闆只賣給她那個玩偶的鼻子。這是一種超越了兒女之情的大愛。

Donut:片中著墨不多的人物,一副大小姐脾氣,也許很多人不喜歡她。但她對棟的愛是真摯的,棟的冷漠讓她不知所措。她也會發脾氣不接棟的電話,寂寞時無人陪伴而邀其他男生手挽手逛街,為棟執著於買木偶給“朋友”而吃醋,……仔細想想這些對一個戀愛中而被無端冷落的女子都是無可厚非的啊。她是愛著棟的,以至於一而再再而三的約棟出來,哪怕面對的從來都是他的冷漠。直到聖誕夜棟的一句“我們不能再在一起了”,Donut負氣說出“怎麼不早說?我好找別人去玩!”看似輕鬆,其實她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片中最可憐的人,直到最後都不知道所謂的“真相”,自己的感情為什麼付出卻從來得不到棟的回應?

Auguest樂隊:緲和棟的關係夥伴們不可能不知道,試新歌時接到電話溫柔叫出棟的名字;在棟家party上唱著為棟寫的情歌,夥伴們善意的相互提醒;聖誕LIVE後,棟送緲的木偶鼻子;……但一切的反應就好像緲只是在談一場再普通不過的戀愛一樣,這種自然的感覺真是很難得,但仔細想想本來不該就是這樣嗎?為何我會大驚小怪?現實中的非正常缺失吧。友誼之愛不能代替愛情,在心中的地位很多時候也來得比愛情要遜色許多,二者在人生命中本就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對於緲來說,從返回樂隊的那一天起就不會再輕言“沒有人明白和關心自己”了吧?因為他明白了---有朋友真好!

June的領悟:在假扮棟姐姐的過程中,June深深感受到,這個家庭雖然不夠完整還帶著傷,卻充滿了愛。她本失去完整一個家的愛,結果自己也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愛。她像天使一般幫助著這一家因為真愛而錯愛的人,或許是在以另一種方式彌補自己的遺憾吧。 她留給棟的信,正是導演想要表達的影片主題:我們都因為愛犯過錯誤,值得慶倖的是,這是為了我們所愛的人,不是嗎?生活總是給我們很多機會,讓我們從頭再來,改正我們曾犯下的錯誤,希望你們能一直保持這份真愛,謝謝你們讓我知道什麼是愛。我們有緣再聚。影片最後把信的內容以旁白的形式展示出來,乃點睛一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