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在滇藏線的盡頭,把布達拉宮收進窗內!

3小時, 衝破3000萬。 直到現在, 我依然記得去年11月份, 當我把“松贊環線”推出後收到的巨大反響。

我想這或許是“松贊”創下的另一個神話。

我把松贊所在的六處風景串聯起來, 用旅行的方式介紹給更多的人, 沒想到竟然意外地受歡迎

“你家鄉美得像世外桃源, 夢中仙境, 卻沒有一個住得舒服的酒店!”

18年前, 因為朋友的一句話, 在這個“小布達拉宮”的隔壁, 我把自己家的老房子改造成了一個藏式的客棧--松贊綠穀。

松贊林寺, 又被稱為“小布達拉宮”

連續九年Trip Advisor(貓途鷹), 把松贊酒店評選為“中國最好的25家酒店”, 也有全世界各大旅行雜誌忙不迭地推薦著它。

而從這裡出發, 在香格里拉的核心區域, 三江並流的交匯處, 慢慢地有了其它酒店。

金沙江畔的松贊奔子欄、滇金絲猴故鄉的松贊塔城、梅裡雪山和白馬雪山夾峙的松贊梅裡, 和瀾滄江畔、碧羅雪山腳下的松贊茨中。

松贊環線包含的六家酒店:松贊香格里拉[綠穀]、松贊奔子欄、松贊梅裡、松贊茨中、松贊塔城和松贊香格里拉林卡

6家山居酒店, 一個一個散落在隱世村莊, 或是深山雪穀裡, 遺世獨立, 鮮為人知, 但當我把它們聯結起來, 卻擁有了強大而神秘的力量。

這股力量, 吸引了更多的人來到松贊, 也推動我一直向前, 而貫穿以麗江為起點, 橫跨香格里拉, 以拉薩為終點的滇藏線便是松贊下一個目標。

很多人知道我, 因為香格里拉, 因為松贊。

走過許多地方, 我仍舊認為, 家鄉是最美的。 2000年以前, 中甸還不叫香格里拉, 後來, 它成了世人心中的日月。

我是白瑪多吉, 松贊系列酒店創始人。

1999年, 我從央視辭職, 回到家鄉香格里拉。

2001年, 從第一座用自家老房子改造成的藏式客棧“松贊綠穀”開始, 我花了足足十七年時間, 讓松贊在中國精品旅遊酒店裡, 成為一個傳奇般的存在。

酒店98%的員工來自當地農村;客房單價過千且好評率超高;美國CNN將其列入中國風景最好的9家酒店;英國皇室的安德魯王子就曾專程跑來在松贊林卡下榻......

很多人都好奇:你到底花了錢多少宣傳, 怎麼能吸引到這麼多名人來松贊?

其實, 我沒有做過任何宣傳, 只是拿出“有人來做客”的態度, 為遠方的來客做一個家。

松贊 · 綠穀

於是一處荒坡, 三五棵樹,

一片寧靜的土地之上,

也能在石木渾然天成的溫和氣質裡,

感受萬物的呼吸與靈性。

松贊·林卡

拍了二十多年的紀錄片, 我知道真正經得起推敲的美景風景, 多藏在相對偏遠的山區, 或少數民族的村落中, 那是連背包客都可能到不了的地方。

我就按著攝影機架的位置來一個個尋找。

慢慢的, 就有了後來的金沙江畔的“松贊奔子欄”、滇金絲猴故鄉的“松贊塔城”、梅裡雪山和白馬雪山夾峙的“松贊梅裡”、碧羅雪山腳下的秘境“松贊茨中”。

這才知道原來江水會隨著季節變化, 夏天的金沙江是混沌、湍急, 冬天的金沙江卻是婉約、碧綠。

不變的是夜晚的繁星銀河。

松贊 · 奔子欄

梅裡雪山沒有想像中的高冷,

從屋子裡望出去,

就像掛在窗上的一幅畫。

躺在這裡, 待上一整天都不膩。

松贊 · 梅裡

風景無需走到窗外,

只要把窗戶打開,

山林、藍天,雲朵和風,

就會毫無保留飄進來。

松贊·塔城

一年一年,我在香格里拉,布下了松贊的六個點,形成一條松贊環線。

人們將看見的不僅是天堂下降了一點的樣子,更能試圖去尋找到通向烏托邦——香巴拉王國的“地之肚臍”,抵達每個人心中的香格里拉。

而在我心中,這個通往香巴拉的路徑,一定少不了拉薩。

我第一次到拉薩是93年,一到那兒就感覺特別親切!

那個時候,只要有空閒我就會跑去八角街,古老的建築機理、虔誠的香客人流、各種老物件的攤點、燃燒的松柏枝和酥油燈混雜成一種熟悉的味道。

還有斜射在石板路上陽光、時隱時現在大昭寺上空的彩虹和大昭寺裡一尊尊精美的造像……

這些都吸引著我一次次來到這裡。

在西藏的文化裡,有一個遙遠的國度,叫做香巴拉,傳說那裡沒有痛苦和欲望,戰爭和瘟疫,通過地之肚臍的通道可以自由進出。

我做松贊,就是希望成就一個通往香巴拉的路徑。

每一個小小的山居,連接起來,能離香巴拉更近一些,最終成為一個分享藏族文化的平臺。

而拉薩所承接的濃重的藏族文化,讓我覺得它是通往香巴拉的路徑裡不可缺少的一個點。

大昭寺

因為我一直想為客人造的是“遠方的家”,所以在松贊酒店選址上,熱鬧的,發展空間太大的,我都不會選擇。

等轉遍了拉薩所有有意思的地方,看遍了八廓街裡所有有價值的院子,還是沒找到最合適的。

最後就把目光從古城裡移出來,找到了現在這個離拉薩城市有點距離、非常安靜、卻擁有很好的布達拉宮景觀的慈覺林村。

傳說當年隨文成公主進藏的隨從和工匠、藝人就落腳在這裡,隨後形成了今天的村莊規模。

那時候還只是幾塊荒廢的農田,遠處是布達拉宮,附近連路都沒有,需要把車停到遠處爬過一個小山坡,穿過村莊才能到達。

松贊每一個酒店都會考慮在地文化,所以我們在確認建築形式的時候,毫不猶豫選擇了西藏的傳統建築。

不同于現代建築,傳統工藝建築所需花費的精力和功夫要多很多。既要遵守傳統的建築工藝模式,又要兼顧建築牢固、安全、環保和可持續性,同時又要對空間做適當的調整以適應現代生活的實用性需求。

所以這個項目,我們足足做了23個月,這是松贊所有項目裡面花費時間最多的一個。

拉薩的傳統建築都是採用石砌牆體建造,在十八世紀之前所用的石塊都選用片岩,到十八世紀之後,因為工藝發展,大多演變成人工加工的方塊石來砌造。但我個人更喜歡早期片岩所表現的肌理,其中位於山南地區的敏珠林寺大殿的選材和工藝都達到了極致。

從設計規劃開始,我就親自操刀,全程參與。我給自己規定是不能離開工地超過一周,如果出去其它地方,不超過一周必須再飛回拉薩。

一開始我們來到這塊空地到處撿石頭,然後就開始用石頭堆砌,來反復推衍松贊拉薩的建築形態。

最終在進入設計圖之前,我心中已經有比較明確的設計原則,就是兼顧北向布達拉宮的景觀和南向的日照。

松贊拉薩效果圖

等到了施工階段,所有的建築細節我還是要自己檢查確認,不合格的都推倒重來。

整個松贊拉薩建築過程中請了兩位主要的建築專家,一位大石匠、一位大木匠,都是曾經負責布達拉宮等古建築修復的專家。

所以松贊拉薩酒店的木建築和外牆的處理也都充分借鑒了布達拉宮、羅布林卡等宮廷建築的模式。

完全尊重當地文化,加上設計施工上的嚴格把控,等到最終松贊拉薩酒店建成,我想,這應該是松贊歷史上最好的酒店了。

背靠山谷,面向拉薩河,遙望布達拉宮,松贊拉薩酒店的位置還是一如既往被放在了架攝像機的位置上。

從南向高處進入松贊拉薩,首先是一棟地上三層地下兩層的藏式建築。

一層是大堂接待、手工藝品售賣區、大堂。二層是餐廳,三層是書吧和會議室。最妙的是,二三層都可以遠眺布達拉宮,兩個大露臺是觀賞布達拉宮夜景最好的位置。

從窗戶就可以看到布達拉宮

再往北沿自然地形往地處走,就到了一排排錯落分佈獨棟藏式建築。

從每一棟樓所在的位置都可以很好的看到布達拉宮,互不遮擋。而松贊拉薩室內的客房主要是用木材來裝修,包括窗框、鏡框、地板、隔牆、床榻等。

我們請了20多位來自香格里拉的藏式傳統木匠,

他們除了有熟稔的技藝,

還對藏地的文化十分瞭解,

藏式建築上的每一寸雕琢、顏色、

圖案的運用都十分講究。

主樓挑高3層,進入一樓的大堂時,

聽到舒心的梵音,聞見靜心香氣,

抬頭望見那恢弘的玻璃屋頂,

讓你不會錯過拉薩的每一縷陽光和白雲。

所有的燈具都是從土耳其採購回來,

松木的柱子,黑胡桃木的茶几,梨花木的邊桌,

配上藏式的窗框和手工地藏毯、真皮沙發,

一切都那麼美好。

多年來,我收藏了許多珍貴古代藝術品,

從藏族佛像、手工臧毯、銅器到漢族的絲綢,

還有近100件珍貴的精品,

從未和世人見面。

如今,我都把他們放進了酒店主樓裡,

等待你來發現、駐足欣賞。

主樓的二樓是酒店的餐廳,

這裡供應著應季最美味的藏餐、西餐,

週末還有自助餐,

都是對外開放的。

我們即將推出的“拉薩時光”下午茶,

不但能品味美食,

還有欣賞藏族的傳統表演。

除了主樓外,從2棟到9棟,呈三角形三開的建築,就是酒店的客房。

這一次,我打破了傳統,不管是大床房還是雙床標間,不管是高級房還是豪華房,我都採用了套房的模式,讓每一位元住客都擁有超大的客廳,和南北通透的格局。

我把客廳的沙發改成了榻,

可以盤腿而坐,睡一個大人也沒問題。

傳統工藝粉飾的牆體,有的明黃有的駝色,

配上朱紅、藏藍、墨綠的窗簾、布藝,

也不會讓人眼花繚亂。

房間裡的每一個柱子給人以安全感,

柱子、牆壁、桌椅,各種自然的機理,

值得你自己撫摸和欣賞。

豪華房裡還有無所不能吧台,

從咖啡到英式茶,任你自選。

期待你打開每一扇櫃門,

發現我們為你準備的小秘密。

為了精美的傳統手工藝品能夠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繼續傳承下去,松贊長期聘請了一批手工藝人打制傳統手工藝品,將他們的作品用於酒店內飾,或是放置於松贊精品店內出售,讓更多人能夠關注。

拉薩酒店所有的銅裝飾:銅洗手盆、銅門牌、銅鑰匙扣、銅燭臺等等,均是由松贊自己的手工藝人一點一滴純手工打制而成,再送往拉薩。

這次松贊拉薩取名“松贊拉薩曲吉林卡”的全稱,其中“曲吉”是我一位特別敬重的老朋友在藏區用七年時間研發“傳統文化產品發展路徑”之後創立的品牌,這些產品也會在這裡展覽。

拉薩本地老人們來到拉薩曲吉林卡會激動地說:“有點像小時候走在八廓街的感覺。”

我想這就是我要的感覺,完全融入當地文化,也給到遠方的客人一個在拉薩的家。

“拉薩”在藏語裡是“佛土”的意思,每一個篤信佛教的藏族人一生最渴望的就是能去趟拉薩朝拜。

而對大多數其他民族的人來說拉薩就是秘境,永遠看不穿、讀不懂。

我相信透過松贊大家一定能在這個世界之顛的聖城,感受到人和人之間不同的親近和溫暖。並透過一種不同的視角來看待自己和生命。

而這也是我做松贊的初心,給到大家一個路徑去尋找內心更真實的香巴拉。

松贊 · 梅裡

風景無需走到窗外,

只要把窗戶打開,

山林、藍天,雲朵和風,

就會毫無保留飄進來。

松贊·塔城

一年一年,我在香格里拉,布下了松贊的六個點,形成一條松贊環線。

人們將看見的不僅是天堂下降了一點的樣子,更能試圖去尋找到通向烏托邦——香巴拉王國的“地之肚臍”,抵達每個人心中的香格里拉。

而在我心中,這個通往香巴拉的路徑,一定少不了拉薩。

我第一次到拉薩是93年,一到那兒就感覺特別親切!

那個時候,只要有空閒我就會跑去八角街,古老的建築機理、虔誠的香客人流、各種老物件的攤點、燃燒的松柏枝和酥油燈混雜成一種熟悉的味道。

還有斜射在石板路上陽光、時隱時現在大昭寺上空的彩虹和大昭寺裡一尊尊精美的造像……

這些都吸引著我一次次來到這裡。

在西藏的文化裡,有一個遙遠的國度,叫做香巴拉,傳說那裡沒有痛苦和欲望,戰爭和瘟疫,通過地之肚臍的通道可以自由進出。

我做松贊,就是希望成就一個通往香巴拉的路徑。

每一個小小的山居,連接起來,能離香巴拉更近一些,最終成為一個分享藏族文化的平臺。

而拉薩所承接的濃重的藏族文化,讓我覺得它是通往香巴拉的路徑裡不可缺少的一個點。

大昭寺

因為我一直想為客人造的是“遠方的家”,所以在松贊酒店選址上,熱鬧的,發展空間太大的,我都不會選擇。

等轉遍了拉薩所有有意思的地方,看遍了八廓街裡所有有價值的院子,還是沒找到最合適的。

最後就把目光從古城裡移出來,找到了現在這個離拉薩城市有點距離、非常安靜、卻擁有很好的布達拉宮景觀的慈覺林村。

傳說當年隨文成公主進藏的隨從和工匠、藝人就落腳在這裡,隨後形成了今天的村莊規模。

那時候還只是幾塊荒廢的農田,遠處是布達拉宮,附近連路都沒有,需要把車停到遠處爬過一個小山坡,穿過村莊才能到達。

松贊每一個酒店都會考慮在地文化,所以我們在確認建築形式的時候,毫不猶豫選擇了西藏的傳統建築。

不同于現代建築,傳統工藝建築所需花費的精力和功夫要多很多。既要遵守傳統的建築工藝模式,又要兼顧建築牢固、安全、環保和可持續性,同時又要對空間做適當的調整以適應現代生活的實用性需求。

所以這個項目,我們足足做了23個月,這是松贊所有項目裡面花費時間最多的一個。

拉薩的傳統建築都是採用石砌牆體建造,在十八世紀之前所用的石塊都選用片岩,到十八世紀之後,因為工藝發展,大多演變成人工加工的方塊石來砌造。但我個人更喜歡早期片岩所表現的肌理,其中位於山南地區的敏珠林寺大殿的選材和工藝都達到了極致。

從設計規劃開始,我就親自操刀,全程參與。我給自己規定是不能離開工地超過一周,如果出去其它地方,不超過一周必須再飛回拉薩。

一開始我們來到這塊空地到處撿石頭,然後就開始用石頭堆砌,來反復推衍松贊拉薩的建築形態。

最終在進入設計圖之前,我心中已經有比較明確的設計原則,就是兼顧北向布達拉宮的景觀和南向的日照。

松贊拉薩效果圖

等到了施工階段,所有的建築細節我還是要自己檢查確認,不合格的都推倒重來。

整個松贊拉薩建築過程中請了兩位主要的建築專家,一位大石匠、一位大木匠,都是曾經負責布達拉宮等古建築修復的專家。

所以松贊拉薩酒店的木建築和外牆的處理也都充分借鑒了布達拉宮、羅布林卡等宮廷建築的模式。

完全尊重當地文化,加上設計施工上的嚴格把控,等到最終松贊拉薩酒店建成,我想,這應該是松贊歷史上最好的酒店了。

背靠山谷,面向拉薩河,遙望布達拉宮,松贊拉薩酒店的位置還是一如既往被放在了架攝像機的位置上。

從南向高處進入松贊拉薩,首先是一棟地上三層地下兩層的藏式建築。

一層是大堂接待、手工藝品售賣區、大堂。二層是餐廳,三層是書吧和會議室。最妙的是,二三層都可以遠眺布達拉宮,兩個大露臺是觀賞布達拉宮夜景最好的位置。

從窗戶就可以看到布達拉宮

再往北沿自然地形往地處走,就到了一排排錯落分佈獨棟藏式建築。

從每一棟樓所在的位置都可以很好的看到布達拉宮,互不遮擋。而松贊拉薩室內的客房主要是用木材來裝修,包括窗框、鏡框、地板、隔牆、床榻等。

我們請了20多位來自香格里拉的藏式傳統木匠,

他們除了有熟稔的技藝,

還對藏地的文化十分瞭解,

藏式建築上的每一寸雕琢、顏色、

圖案的運用都十分講究。

主樓挑高3層,進入一樓的大堂時,

聽到舒心的梵音,聞見靜心香氣,

抬頭望見那恢弘的玻璃屋頂,

讓你不會錯過拉薩的每一縷陽光和白雲。

所有的燈具都是從土耳其採購回來,

松木的柱子,黑胡桃木的茶几,梨花木的邊桌,

配上藏式的窗框和手工地藏毯、真皮沙發,

一切都那麼美好。

多年來,我收藏了許多珍貴古代藝術品,

從藏族佛像、手工臧毯、銅器到漢族的絲綢,

還有近100件珍貴的精品,

從未和世人見面。

如今,我都把他們放進了酒店主樓裡,

等待你來發現、駐足欣賞。

主樓的二樓是酒店的餐廳,

這裡供應著應季最美味的藏餐、西餐,

週末還有自助餐,

都是對外開放的。

我們即將推出的“拉薩時光”下午茶,

不但能品味美食,

還有欣賞藏族的傳統表演。

除了主樓外,從2棟到9棟,呈三角形三開的建築,就是酒店的客房。

這一次,我打破了傳統,不管是大床房還是雙床標間,不管是高級房還是豪華房,我都採用了套房的模式,讓每一位元住客都擁有超大的客廳,和南北通透的格局。

我把客廳的沙發改成了榻,

可以盤腿而坐,睡一個大人也沒問題。

傳統工藝粉飾的牆體,有的明黃有的駝色,

配上朱紅、藏藍、墨綠的窗簾、布藝,

也不會讓人眼花繚亂。

房間裡的每一個柱子給人以安全感,

柱子、牆壁、桌椅,各種自然的機理,

值得你自己撫摸和欣賞。

豪華房裡還有無所不能吧台,

從咖啡到英式茶,任你自選。

期待你打開每一扇櫃門,

發現我們為你準備的小秘密。

為了精美的傳統手工藝品能夠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繼續傳承下去,松贊長期聘請了一批手工藝人打制傳統手工藝品,將他們的作品用於酒店內飾,或是放置於松贊精品店內出售,讓更多人能夠關注。

拉薩酒店所有的銅裝飾:銅洗手盆、銅門牌、銅鑰匙扣、銅燭臺等等,均是由松贊自己的手工藝人一點一滴純手工打制而成,再送往拉薩。

這次松贊拉薩取名“松贊拉薩曲吉林卡”的全稱,其中“曲吉”是我一位特別敬重的老朋友在藏區用七年時間研發“傳統文化產品發展路徑”之後創立的品牌,這些產品也會在這裡展覽。

拉薩本地老人們來到拉薩曲吉林卡會激動地說:“有點像小時候走在八廓街的感覺。”

我想這就是我要的感覺,完全融入當地文化,也給到遠方的客人一個在拉薩的家。

“拉薩”在藏語裡是“佛土”的意思,每一個篤信佛教的藏族人一生最渴望的就是能去趟拉薩朝拜。

而對大多數其他民族的人來說拉薩就是秘境,永遠看不穿、讀不懂。

我相信透過松贊大家一定能在這個世界之顛的聖城,感受到人和人之間不同的親近和溫暖。並透過一種不同的視角來看待自己和生命。

而這也是我做松贊的初心,給到大家一個路徑去尋找內心更真實的香巴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