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清代皇家獵苑——木蘭圍獵

圍場組成

歷史上的木蘭圍場主要由現在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禦道口草原森林風景區和紅松窪國家自然保護區等三大景區組成

塞罕壩景區

木蘭圍場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園, 蒙古語叫“塞罕達巴罕色欽”, 意思是美麗的高嶺。 在清朝屬著名的皇家獵苑之一“木蘭圍場”的一部分。

森林公園總面積41萬畝, 其中森林景觀106萬畝, 草原景觀20萬畝, 森

木蘭圍場

林覆蓋率75.2%。 獨特的氣候與悠久的歷史, 造就了這裡特殊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這裡有浩瀚的林海、廣袤的草原、清澈的高原湖泊和清代歷史遺跡。

塞罕壩動植物種類繁多, 有高等植物81科、312屬、659種, 有以麅子為主的獸類11科、25種, 有以黑琴雞為主的鳥類27科88種。

著名景點有:康熙點將台、將軍泡子、塞罕湖、塞罕塔和十裡畫廊等。

秋天的木蘭圍場

禦道口景區

總面積一千平方公里,

海拔1230米至1820米, 寒溫帶大陸性季風型高原氣候, 風景區內有原始草原70萬畝, 濕地20萬畝, 天然次生林50萬畝, 天然淡水湖21個, 泉水47處, 河流13條, 是灤河發源地之一。 有植物50科659種, 野生動物100多種, 山野珍品幾十種, 具有典型的生物多科性。 這裡春夏綠草如茵, 山花爛漫;秋季層林盡染, 野果飄香;冬季銀妝素裹, 玉樹瓊花。

紅松窪景區

紅松窪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西北部, 是清代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一部分, 總

木蘭圍場

面積7300公頃。 是一個以亞高山草甸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屬寒溫帶季風氣候, 夏季氣候涼爽, 最高氣溫一般不超過25°C。 紅松窪面積110萬畝, 草原面積20萬畝, 森林覆蓋率高達78%, 是該縣北方較大的草原風景區.這裡動植物種類繁多,

水草豐美, 是該縣一處新興的旅遊勝地。 這裡位於內蒙古高原與冀北山地的交匯地帶, 地形結構和植被複雜。 山地高原交相呼應;丘陵曼甸連綿起伏;河流湖泊星羅棋佈;森林草原交錯相連。 尤其是浩瀚的林海與大面積天然草原渾然一體, 優美壯觀。

生態功能

防風固沙

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所處的地理位置, 決定了這個保護區必然要擔負起護衛京津生態安全的生態特區這一重任。

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的森林、草原、濕地, 不僅阻擋了風沙, 固住了本地的流沙, 起到了防風固沙的重要作用, 而且還具備著攔洪蓄水、涵養水源的生態功能, 成為灤河的主要水源地。 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使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成為天然的生物資源、基因資源和植物種質資源庫。

保護區完好的植被自然狀態及完美的森林生態系統, 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組成部分, 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 是人類未來的遺產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木蘭圍場

物種保護

保護區茂密的森林, 原始狀態的生態環境, 是各種野生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 據調查, 保護區有陸生野生動物317種, 昆蟲970種。 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5種, 分別是黑鸛、金雕、白頭鶴、大鴇、金錢豹。 國家Ⅱ級保護動物40種。

圍場歷史

建立起源

遼代時, 此處為遼帝避暑狩獵之所, 有“千里松林”之稱。 清代, 這裡為蒙古喀喇沁杜楞君王紮錫和翁牛特

木蘭圍場

鎮國公吳塔特的領地。

西元1677 年, 康熙皇帝首次北巡塞外,

看中了這塊“萬里山河通遠檄, 九邊形勝抱神京”的地方。

1681年, 康熙第二次北巡, 以“喀喇沁、敖漢、翁牛特諸旗敬獻牧場” 的名義劃定了14000 多平方公里的圍獵場, 這座清代的皇家獵苑就此而建立, 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皇家獵苑。

自康熙二十年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前後一百多年的新建和擴建, 木蘭圍場逐步界定為72個圍。

圍獵活動

當時的木蘭圍場, 根據地形和禽獸的分佈, 劃分為72圍。 每次狩獵開始, 先由管圍大臣率領騎兵, 按預先選定的範圍, 合圍靠攏形成一個包圍圈, 並逐漸縮小。 頭戴鹿角面具的清兵, 隱藏在圈內密林深處, 吹起木制的長哨, 模仿雄鹿求偶的聲音, 雌鹿聞聲尋偶而來, 雄鹿為奪偶而至, 其他野獸則為食鹿而聚攏。

等包圍圈縮得不能再小了,野獸密集起來時,大臣就奏請皇上首射,皇子、皇孫隨射,然後其他王公貴族騎射,最後是大規模的圍射。

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內有一幅《乾隆木蘭秋獮圖》,生動地描繪了清代圍獵的壯觀情景。每次圍獵,一般要進行二十幾天。圍獵結束以後,以張三營行宮舉行盛大的慶功告別宴會,飲酒歌舞,摔跤比武。並宴請蒙古等王公,按軍功大小,予以獎賞。

演武發展

康熙帝選擇木蘭圍場作為皇家獵苑,有其政治目的和戰略意義。木蘭圍場北控蒙古,南拱京津,是歷史上

木蘭圍場

的戰略要地。 清王朝自設立木蘭圍場之後,每年都要在這裡以行圍狩獵的方式演練軍旅,推行“肄武綏藩”的國策,從而達到控制蒙古、震懾沙俄、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北部邊防的目的。這時的木蘭圍場實際上已成為清政府的主要政治、軍事活動場所,是北京——避暑山莊政治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1690年,康熙在這裡舉行了著名的平定噶爾丹叛亂的烏蘭布通戰役。

從康熙二十年(1681 年)至嘉慶二十五年 (1820 年)140 年間,康熙、乾隆、嘉慶先後來圍場舉行“木蘭秋獮”105 次之多。雍正在位13年,沒有到過圍場,但他遺囑“後世子孫,當遵皇考所行,習武木蘭,毋忘家法。”

其他野獸則為食鹿而聚攏。

等包圍圈縮得不能再小了,野獸密集起來時,大臣就奏請皇上首射,皇子、皇孫隨射,然後其他王公貴族騎射,最後是大規模的圍射。

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內有一幅《乾隆木蘭秋獮圖》,生動地描繪了清代圍獵的壯觀情景。每次圍獵,一般要進行二十幾天。圍獵結束以後,以張三營行宮舉行盛大的慶功告別宴會,飲酒歌舞,摔跤比武。並宴請蒙古等王公,按軍功大小,予以獎賞。

演武發展

康熙帝選擇木蘭圍場作為皇家獵苑,有其政治目的和戰略意義。木蘭圍場北控蒙古,南拱京津,是歷史上

木蘭圍場

的戰略要地。 清王朝自設立木蘭圍場之後,每年都要在這裡以行圍狩獵的方式演練軍旅,推行“肄武綏藩”的國策,從而達到控制蒙古、震懾沙俄、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北部邊防的目的。這時的木蘭圍場實際上已成為清政府的主要政治、軍事活動場所,是北京——避暑山莊政治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1690年,康熙在這裡舉行了著名的平定噶爾丹叛亂的烏蘭布通戰役。

從康熙二十年(1681 年)至嘉慶二十五年 (1820 年)140 年間,康熙、乾隆、嘉慶先後來圍場舉行“木蘭秋獮”105 次之多。雍正在位13年,沒有到過圍場,但他遺囑“後世子孫,當遵皇考所行,習武木蘭,毋忘家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