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和尚去西湖打水,看到大雁用翅膀護著一個棄嬰,養大後成為古聖人

陸羽, 字鴻漸, 複州竟陵人, 道號竟陵子, 又號茶山禦史。 是唐代著名茶學家, 文學家, 被譽為茶仙, 尊為茶聖。 陸羽一生酷愛喝茶品茶, 精於茶道, 並以一生的經驗撰寫《茶經》三卷, 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聞名中外的茶葉專著。

陸羽的一生曲折而富有傳奇色彩。 唐朝開元二十三年, 三歲的陸羽因為相貌醜陋, 而且口吃, 被父母拋棄在杭州西湖邊。 一天清晨, 竟陵龍蓋寺的智積禪師經過西湖邊一個小石橋時, 忽然聽到一陣大雁的哀鳴之聲, 智積禪師尋聲望去, 只見一群大雁正用翅膀護著一個哇哇大哭的棄嬰, 此時天氣處於深秋時節, 男嬰雖然被大雁護著, 仍舊被凍的瑟瑟發抖, 面色鐵青。

佛語有言:救人一命, 勝造七級浮屠。 智積禪師立刻將這名棄嬰抱回寺中, 撫養了起來。 後來陸羽有了名氣, 這座石橋也被人們稱為“古雁橋”, 附近的街道稱為雁叫街。

陸羽在給自己寫的自傳《陸文學自傳》中說:“陸羽, 字漸鴻, 不知何許人也。 有仲宣、孟陽之貌陋;相如、子雲之口吃。 ”雖然自傳中陸羽用詼諧的語言描述了自己的相貌和口吃的特點, 但“不知何許人也”卻透露出了他無限的傷感和孤單, 作為一個棄嬰, 他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誰,

父母是什麼人, 家住何方。 在古代提倡孝道的社會裡, 孑然一身, 無根無源, 即便出名了也不能為父母盡孝, 光耀門楣, 實在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

陸羽雖然在佛門中長大, 但他卻不願剃度為僧, 皈依佛門, 而是特別喜愛文學。 9歲那年, 智積禪師要他抄經念佛,

他卻反問:“釋氏弟子, 生無兄弟, 死無後嗣。 儒家說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 出家人能稱有孝嗎?”並稱自己要學習孔聖之道。 禪師對他蔑視佛教文化的行為很生氣, 就罰他打掃衛生, 清潔廁所, 踐泥汙牆等, 想通過繁重的賤務來磨練他, 讓他悔悟回頭。

但陸羽卻毫不氣餒, 堅定信念要學習聖人之書。 12歲那年, 他乘人不備, 逃出龍蓋寺, 到了一個戲班裡學戲, 做了優伶。 唐天寶五年, 竟陵太守李齊物在一次聚宴上, 看到陸羽精彩的表演後, 大為欣賞。 在隨後的交往中, 李齊物非常敬佩陸羽的才華和抱負, 就贈給他詩書, 並介紹他到好友鄒夫子那裡學習。

陸羽在文學造詣大有成就後, 就於758年寄居棲霞寺, 專心研究茶事, 後來他隱居山間, 獨行野中, 深入荒蕪叢林, 採茶覓泉, 評茶品水, 著成《茶經》一書。 在茶經中, 陸羽對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進行了綜合而全面的論述。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 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

陸羽在茶道上無人能及的技術和造詣很快聲名鵲起,名揚天下,德宗皇帝聽說後,就召他進宮烹茶。品飲之後,德宗對他的茶道之術大加讚賞,封他為“茶聖”,從此,陸羽也以茶聖之名享譽史書。

陸羽在茶道上無人能及的技術和造詣很快聲名鵲起,名揚天下,德宗皇帝聽說後,就召他進宮烹茶。品飲之後,德宗對他的茶道之術大加讚賞,封他為“茶聖”,從此,陸羽也以茶聖之名享譽史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