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步步驚心的發熱,以為是肺炎,結果差點致命!

一大早, 急診科就推來了一個男性病人。

我翻閱著急診資料, 段某, 男, 52歲, 畏寒發熱1周入院。

胸片提示雙上肺陳舊性病灶, 右下肺炎。 血常規提示白細胞 2.0 X 10^9/L, 明顯降低, 血紅蛋白 98g/L, 提示輕度貧血, 血小板正常。

急診科醫生在住院卡上直接打了一個肺炎的診斷, 就這麼收住院了。

入院時段某的精神狀態非常差, 看起來仿佛是病入膏肓, 他出現嗜睡狀態, 喊他才有反應, 醒後也能正確回答問題, 問他哪裡不舒服?

段某有氣無力地回答, 怕冷, 一身沒勁, 食欲也不好, 這一周基本上每天就是喝點粥。

至於為什麼拖了一個禮拜才來看病,

段某的回答是平時身體很好, 以為能扛過去, 另外, 他家裡經濟狀況不是很好。

有無服藥史?有, 段某的兒子訴說, 段某曾讓他去附近的藥房買了一盒阿莫西林膠囊。

吃了三天, 覺得無效, 就停用了。

第一反應, 是肺炎引起的畏寒發熱?但有點不可思議的是, 患者咳嗽症狀並不重, 只是偶有陣發性乾咳, 沒有任何膿痰, 在臨床上, 一般肺炎的患者都會出現白細胞升高, 但是段某, 白細胞卻是明顯降低的。

但不管怎樣, 既然胸片報了肺部感染, 再加上有畏寒發熱, 目前考慮還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可能性大, 且患者是院外感染, 考慮以革蘭陽性菌為主, 故使用頭孢類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四十八小時後, 患者的體溫並沒有下降,

入院監測, 發現體溫呈稽留熱變化。

臨床上常見的能導致稽留熱的疾病便是大葉性肺炎, 但使用了抗生素, 48小時後評估, 效果不佳, 患者的精神狀態依舊不佳, 電解質紊亂, 低鈉低氯, 腎功能正常, 肝功能提示白蛋白偏低, 複查血常規提示白細胞進一步減少, 為1.6 X 10^9/L, 貧血較前進一步加重, 為90g/L, 當然也出現了新情況, 血小板下降。

看來並非單純的肺部感染那麼簡單。

首先, 使用抗生素後患者症狀沒有好轉, 其次, 降鈣素原是正常的, 雖說細菌感染可能導致血液系統三系減少, 但那幾乎都是重症肺炎了。

很明顯, 患者的臨床表現並不符合重症肺炎。

難道是血液系統疾病?常見的白血病或是再生障礙性貧血, 都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

合併感染, 從而導致畏寒發熱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請血液科會診後, 建議完善骨髓穿刺。

第五天, 患者的血培養結果出來了, 顯示為無菌生長。 骨髓穿刺結果也出來了, 排除了白血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 骨髓瘤等血液系統疾病。

所以三系減少, 還是考慮感染所致。

這時在臨床藥學的指導下, 已經調整了抗生素, 將頭孢一代改為頭孢二代, 但使用後, 還是無效, 患者的發熱症狀沒有明顯好轉。

不過按照患者的訴說, 乾咳症狀倒是好一些了, 複查胸片, 提示右下肺炎已經吸收好轉。

患者入院第六天, 醫生辦公室, 全科醫生參與了疑難病例討論。

腹部彩超提示肝膽脾胰泌尿系沒有任何問題, 尿常規沒有異常, 患者沒有尿頻尿急尿痛,

首先排除了泌尿系感染的可能, 至於肺部, 複查胸片炎症已經吸收好轉, 雙上肺陳舊性病灶考慮為陳舊性肺結核, 患者自訴三十年前曾得過肺結核, 正規治療後已經痊癒。 目前的相關檢查也沒有提示肺部有活動性病灶。

那麼, 除了肺部和泌尿系之外, 是否還存在其他部位的感染灶?比如腹部。

於是完善全腹增強CT, 沒有發現任何器質性病變, 胃腸道腫瘤, 結核都沒有依據, 況且患者沒有任何腹部不適的表現, 糞便常規檢查也沒有感染依據。

事已至此, 似乎一切都走進了死胡同。

第七天, 段某依舊發熱, 患者和家屬都顯得格外著急。

但與此同時, 除了發熱之外, 一個新的情況出現了, 查房的時候, 患者訴腰痛, 說可能是躺在床上躺太久了,

五年前因為腰痛曾在醫院做過腰椎CT, 當時考慮腰椎間盤突出症, 醫生曾建議做手術, 但患者拒絕了, 自己到藥店買了外用膏藥, 每次發作後貼幾天就能好。

所以段某要求我能給他開點膏藥, 按他的說法是老毛病了, 不礙事的。

腰痛?我微微皺起眉頭, 通過體格檢查, 患者腰椎各椎體均有不同程度的壓痛叩擊痛, 脊柱活動受限。 是不是骨髓瘤?當然不是, 骨髓穿刺已經排除了, 腰椎間盤突出症當然可以導致腰痛, 但是這麼長時間了, 是否要複查下呢?

在我的建議下, 患者於是完善了腰椎CT檢查。

結果出來, 讓我們大吃一驚, 腰椎CT雖然的確有腰椎間盤突出, 但也有腰椎骨質破壞和椎間隙狹窄, 考慮腰椎結核。 與此同時, 其他的結果也進一步應證了,患者既往有肺結核病史,頭孢類抗生素治療無效,白蛋白降低,血沉明顯升高,PPD試驗強陽性,結核γ-干擾素試驗同樣為陽性,請感染內科和脊柱外科聯合會診,考慮腰椎結核,予以口服抗結核藥物治療2周後,患者體溫很快恢復正常,複查血常規示全血細胞恢復正常。

腰椎結核發病機制?

腰椎結核發病率較高,為全身骨關節結核的第一位,其中絕大多數為椎體結核,椎板、棘突、關節突和橫突結核極少見。發病機制:其一,脊柱為軀幹的支柱,而腰椎負荷大,在日常生活中發生勞損的機會多;其二,結核多侵犯松質骨,腰椎結核多發于成年人。和其它部位結核一樣大多是由肺結核引起,結核菌隨血液流傳到骨組織,大多數結核菌被消滅,腰椎結核的病因只有少數結核菌逃避抗結核藥物,隱藏在身體內,當身體免疫力下降時定植感染,造成骨質破壞發展成為骨結核。

腰椎結核典型臨床表現?

腰痛是腰椎結核最常見的症狀,疼痛的性質多為鈍痛或酸痛,伴有壓痛及叩擊痛,在勞累、咳嗽、睡前疼痛加重。上腰椎結核可有大腿痛,下腰椎結核可有坐骨神經痛,這是由於結核膿腫、肉芽組織及壞死的椎間盤或死骨向後突入椎管內,使脊髓或神經根受到壓迫或刺激時,可出現放射痛。

腰椎結核典型臨床表現?

X線片上表現以骨質破壞和椎間隙狹窄為主。骨質破壞集中在椎體的上緣或下緣,很快侵犯至椎間盤,表現為椎體終板的破壞和進行性椎間隙狹窄,並累及鄰近兩個椎體。嚴重者可合併寒性膿腫。

寒性膿腫表現:在腰椎正位片上,腰大肌膿腫表現為一側腰大肌陰影模糊,或腰大肌陰影增寬,飽滿或局限性隆起。慢性病例可見多量鈣化陰影。

CT檢查可以清晰地顯示病灶部位,有無空洞和死骨形成。CT檢查對腰大肌膿腫有獨特的價值。MRI具有早期診斷的價值,在炎性浸潤階段即可顯示異常信號,但主要用於觀察脊髓有無受壓和變性。

結核導致全血細胞減少的發病機制?

在臨床上,經常會有一些結核病患者,本身表現可能不夠典型,再加上一些不典型的檢查資料,很容易被誤診為血液系統或其他疾病,無論是肺結核還是腸結核,脊柱結核,都有可能導致血液系統的異常,發生繼發性貧血,白細胞減少或增多,血小板減少,有的甚至出現類白血病反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紫癜以及罕見的骨髓纖維化。目前主要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可能與(1)結核菌感染和毒素對造血功能的抑制(2)結核可繼發引起脾功能亢進,增強了對血細胞的破壞(3)結核病患者免疫異常,可導致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

其他的結果也進一步應證了,患者既往有肺結核病史,頭孢類抗生素治療無效,白蛋白降低,血沉明顯升高,PPD試驗強陽性,結核γ-干擾素試驗同樣為陽性,請感染內科和脊柱外科聯合會診,考慮腰椎結核,予以口服抗結核藥物治療2周後,患者體溫很快恢復正常,複查血常規示全血細胞恢復正常。

腰椎結核發病機制?

腰椎結核發病率較高,為全身骨關節結核的第一位,其中絕大多數為椎體結核,椎板、棘突、關節突和橫突結核極少見。發病機制:其一,脊柱為軀幹的支柱,而腰椎負荷大,在日常生活中發生勞損的機會多;其二,結核多侵犯松質骨,腰椎結核多發于成年人。和其它部位結核一樣大多是由肺結核引起,結核菌隨血液流傳到骨組織,大多數結核菌被消滅,腰椎結核的病因只有少數結核菌逃避抗結核藥物,隱藏在身體內,當身體免疫力下降時定植感染,造成骨質破壞發展成為骨結核。

腰椎結核典型臨床表現?

腰痛是腰椎結核最常見的症狀,疼痛的性質多為鈍痛或酸痛,伴有壓痛及叩擊痛,在勞累、咳嗽、睡前疼痛加重。上腰椎結核可有大腿痛,下腰椎結核可有坐骨神經痛,這是由於結核膿腫、肉芽組織及壞死的椎間盤或死骨向後突入椎管內,使脊髓或神經根受到壓迫或刺激時,可出現放射痛。

腰椎結核典型臨床表現?

X線片上表現以骨質破壞和椎間隙狹窄為主。骨質破壞集中在椎體的上緣或下緣,很快侵犯至椎間盤,表現為椎體終板的破壞和進行性椎間隙狹窄,並累及鄰近兩個椎體。嚴重者可合併寒性膿腫。

寒性膿腫表現:在腰椎正位片上,腰大肌膿腫表現為一側腰大肌陰影模糊,或腰大肌陰影增寬,飽滿或局限性隆起。慢性病例可見多量鈣化陰影。

CT檢查可以清晰地顯示病灶部位,有無空洞和死骨形成。CT檢查對腰大肌膿腫有獨特的價值。MRI具有早期診斷的價值,在炎性浸潤階段即可顯示異常信號,但主要用於觀察脊髓有無受壓和變性。

結核導致全血細胞減少的發病機制?

在臨床上,經常會有一些結核病患者,本身表現可能不夠典型,再加上一些不典型的檢查資料,很容易被誤診為血液系統或其他疾病,無論是肺結核還是腸結核,脊柱結核,都有可能導致血液系統的異常,發生繼發性貧血,白細胞減少或增多,血小板減少,有的甚至出現類白血病反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紫癜以及罕見的骨髓纖維化。目前主要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可能與(1)結核菌感染和毒素對造血功能的抑制(2)結核可繼發引起脾功能亢進,增強了對血細胞的破壞(3)結核病患者免疫異常,可導致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