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直聽說“柏拉圖式愛情”,到底是什麼意思?

柏拉圖, 古希臘最著名的唯心論哲學家和思想家, 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使唯心論哲學體系化的人, 其思想主要表現于《理想國》和《法律篇》。 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古希臘三賢”。

理想國

柏拉圖把國家分為三個階層:受過嚴格哲學教育的統治階層、保衛國家的武士階層和平民階層。 他鄙視個人幸福, 無限的強調城邦整體, 強調他一己以為的“正義”。 在柏拉圖眼中, 第三階層的人民是低下的, 是可以欺騙的。 他賦予了統治者無上的權利, 甚至認為統治者“為了國家利益可以用撒謊來對付敵人和公民”。 柏拉圖認為一個好的國家應該具備智慧、勇敢、自製、正義這四種德性。 理想國裡統治者是經過嚴格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哲學王”。 哲學家執政, 是高超的智慧、真實的知識、完美的德行和絕對最高權力的結合。 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中還提到了共妻共子的制度。

他提倡最好的男人和最好的女人結合, 並將生下來的孩子交由官員撫養。 然而這個觀點即使是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也不贊同。

柏拉圖理念中的國與民是對立的, 他認為國家是統治人民的工具, 只要能達到理想的目的, 可以不擇手段, 甚至連生育都是可以規劃的。 他的理想國必然只是他的理想, 而不是全民的國。

柏拉圖式愛情

柏拉圖式愛情, 追求心靈溝通, 排斥肉欲, 最早由馬西裡奧·斐齊諾於15世紀提出。 柏拉圖認為, 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 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當人類沒有對肉欲的強烈需求時, 心境是平和的。 肉欲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 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 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 是因為在人的本性中, 人性強於獸性, 精神交流是美好的、道德的。 人們生前和死後都在最真實的觀念世界, 在那裡, 每個人都是合體的完整的人, 到了這個世界我們都分裂為二。 所以人們總覺得若有所失, 企圖找回自己的“另一半”。 柏拉圖也用此解釋為什麼人們會有“戀情”。

在他的理念中, 沒有哪一半是比較重要的, 所以, 愛情是平等的。 而且, 在觀念世界的你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物件。 他(她)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 也在尋找著你。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極為浪漫但也許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 他認為愛情是絕對的靈魂契合, 且因為是“另一半”而存在排他性和唯一性。 這種愛情理論極其理想化, 缺乏現實基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