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八月的黔東南,漂流、遊船、逛古鎮,走歪門斜道!

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種人, 用五花八門的方式生活著, 他們擁有不一樣的價值觀, 讓這個世界顯得紛繁複雜又有趣, 讓理解他們的人有共鳴, 不理解他們的人有話題。 他們是苦行僧, 是賭徒, 是藝術家, 是商業鉅子, 是農民, 是隱居者, 是城市漫遊人…… 如果我們不踏出自己的世界, 就沒有遇見他們, 讓自己的經歷更豐富, 讓自己的見識更寬廣, 旅行, 是為了我們更好的融入這個世界。

初到鎮遠, 入住藝家

不是第一次到貴州黔東南了。 上一次來是去年十一月, 苗年節, 熱鬧非凡的氛圍, 匆匆而行的步伐, 沒時間慢慢品味,

一直是一種遺憾。 這次過來同樣是自駕出行, 但目的地明確, 早上七點從成都出發, 經成自瀘高速, 蓉遵高速、杭瑞高速、沿榕高速, 到達鎮遠時已近六點, 兩側巍巍群山連綿不斷, 藍天白雲, 陽光正好。

自從上一次在八美住過藝家酒店之後, 對他們的裝修風格格外喜歡,

這一次依舊選擇了他們家。 等辦好入住手續, 簡單收拾了下行李, 忍不住先繞著酒店逛了一會兒熟悉環境, 畢竟, 我們會在這裡住四個晚上。

等我們出來已是華燈初上的時候了, 天邊的霞光被群山遮掩, 只留下淺淺淡淡地痕跡,

仿佛隨時會消失不見。

鎮遠藝家酒店是由幾棟6層樓房連接在一起的大型建築, 簡潔時尚又帶了點傳統徽派建築的味道, 棗紅和白色的外觀在幽藍的天幕下別有味道, 大廳的燈透過玻璃灑下點點星夢, 如夢似幻。

整個酒店依山而建, 門前溪水環繞, 屋後青山相伴。 需要注意的是, 酒店的大廳是在三樓, A、B、C棟分別有電梯, 還算方便。

一直知道藝家酒店有ART+駐旅計畫, 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們聚集在一起, 寄山水情懷,抒人生感悟。在酒店的四樓,第一次看到了駐旅計畫工作室。

工作室面積不大,三三兩兩隨意擺放著一些桌椅和花架,有的作品已經完成了,有的還是半成品,等著主人來添上三五幾筆。

各種顏料及作畫工具隨意擺放,文藝中帶著點兒散漫,大概主人們都已經去休息了,在工作時逛了很久,也沒有見到人。

在靠窗的位置,豎著擺放了很多已經畫好的畫作,有山水,有簡筆,原諒我並不懂畫,只覺得真心很好看。

晨睡的鎮遠

同行的哥對攝影的執著令人髮指,才五點半,就被催著出發去鎮上拍舞陽河上的白色水霧,對了,藝家酒店距離鎮遠古城五公里左右,有車可以免費接送,而我們坐的就是酒店的車。在鎮遠遊客中心前面一點點,有一座新大橋,站在橋上就可以看到晨起的霞光,緋色的雲霞染紅了半空,半江瑟瑟半江紅,古老而寧靜的小城靜謐無聲,神秘而悠遠。

時間一點點過去,小城漸漸蘇醒過來,三三兩兩的行人穿梭,遠處,一艘打漁船慢慢劃了過來,在橋下轉了個彎,又漸漸走遠。

鎮遠古鎮是黔東南有名的名鎮,位於舞陽河畔,四周環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過,北岸為舊府城,南岸為舊衛城,遠觀頗似太極圖。兩城池皆為明代所建,現尚存部分城牆和城門。城內外古建築、傳統民居、歷史碼頭數量頗多。

和其他古鎮一樣,鎮遠的人們也精於各種銀制手工藝品,還帶著黔東南州苗族、侗族特有的名族風,若是喜歡,還可以買或者租一套苗族服裝,當幾天苗族妹紙。

站在河畔看遊船在舞陽河裡來來往往,對岸,青龍洞古建築群彎彎翹起的屋簷,古樸有味。

一條會唱歌的河

我剛到鎮遠的那個晚上,有朋友和我說,高過河漂流非常不錯,你一定要去啊!其實四川的漂流也很多,每年我都會去幾回,對於這個既刺激又清涼的項目我一向非常喜歡的,既然已經說到這個地方了,那一定是要走一遭的。我們到高過河的時候正好是中午一點多的時候,遠遠的就看到起漂點遍地的皮划艇,一群群身著救生衣的人兒正忙著或拖或抬著皮艇下水,旁邊還有很多工作人員在不停的給皮套充氣,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不要看著起漂點的水面非常平緩,往前不到五十步的距離,就開始了波濤洶湧,激情澎湃的畫面,各種顏色的皮艇被水流擊打沖刷,高低落差導致了水波高高揚起又落下,直讓人渾身濕透,身心冰涼。皮艇上的人兒尖叫伴著歡笑漸行漸遠......

過了急坡又是平緩的水面,甚至需要依靠劃槳前行,那些帶了水盆水槍的人們就聚集在這些地方一起歡快的打水仗!

高過河的水質超級棒,碧綠透徹,是我見過水質最好的兩個漂流之一,看著這麼棒的水就忍不住想漂一回啦

高過河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古樹參天,青藤倒掛,花草叢生,年平均氣溫僅有14.5度,有“休閒避暑勝地,度假漂流天堂”之稱。每到夏天,來高過河漂流的人絡繹不絕。

整個漂流全程5公里左右,有11處險灘,其他地方都比較平緩,總的來說還是很安全噠

漂流從來就是一個體力活,等從高過河回來,已是又困又餓的節奏,胖魚說,來了黔東南,一定要吃一回長桌宴,感受一下酸湯魚,於是,我們一大撥人風風火火的到了酒店對面一家長桌宴。

進餐的地方是在小河邊的一個亭子裡,飯到中途,四位漂亮的苗家妹紙開始端著牛角杯過來敬酒,帶著醪糟味的米酒格外香甜可口。熱情的苗家妹紙敬酒之前會現場敬酒歌,然後一杯接一杯的請你喝,當然還有高山流水、五湖四海等敬酒方式,若是酒量欠佳等人遇到了就更可怕了些。

舞陽河景區遊船

舞陽河從苗嶺腹地甕安發源、貫穿了黔東山地後流入汀西沅江,她把最美的河段留給了鎮遠。來舞陽河景區遊船已是第二回來,熟門熟路,再次相見感覺頗為親切。

從景區門口步行前往乘船到地方大概需要半個小時左右,途中有很多小攤販擺著桌子椅子,等過往的遊客坐下來品嘗當地的美食。正是夏季炎熱的時候,小溪流裡耶安放了遮陽傘和桌椅,旁邊水裡還冰鎮著西瓜和冰鎮啤酒。

這些油炸小魚小蝦都是舞陽河出產,味道很鮮美,去年我們來吃過以後就念念不忘,這一次來才看到就忍不住先買了來吃了。

山高穀深,說的大概就是這一段路了,走過小吃區還會走一段懸崖棧道,好在綠樹環繞,看起來並不可怕。

在舞陽河平緩的小支流裡,三三兩兩的打漁船停靠在一起,和著碧綠的河水,恍若一幅畫兒。河畔欄杆上晾曬著一排排已清理好的魚兒,不知道是不是要做魚幹呢

在靜謐的港灣裡,一艘艘白色的渡輪靜悄悄的停靠在岸邊,等著遊客到來,然後起航。

舞陽河遊船夏季(4-10月)出航時間為早上九點半,下午停航時間為五點半;而冬季(11月-3月)則會更晚一些,早上十點半出航,下午四點半停航,侯船事件不超過一個小時。

渡輪分為兩層,船艙和二樓皆有可以坐著休息的地方,只是一樓免費,而二樓會收取一定的費用,贈送茶水小吃等。

船上有專門的講解員,為我們講解每一個景點,依靠著講解員的解說和自己不大靠譜的想像力,勉勉強強能認出那些奇妙的經典景致。船艙聽解說會更清晰一些,二樓河風陣陣,基本上聽不清楚,建議去的時候坐船艙,返程時去二樓哦

石林峭壁,翠木森森,碧水蕩漾,千百年來,舞陽河就那麼靜靜流淌,一去不回。

景區還在遊船上安排了攝影師,喜歡的可以在這裡留下自己美麗的身影,當船返程的時候,他們會送一份一寸左右的照片,若是想要放大,可以付費讓他幫忙放大,大概20-30元一張。

舞陽河遊船分為上段和下段,下段到大象飲水那裡開始返回,然後前往上段,直到景點“孔雀開屏”再次返航回到起點。

舞陽河經典景點“孔雀開屏”

藝家酒店

從舞陽河遊船回來已經到了中午一點多,疲倦的我們只想回到酒店睡個午覺休息休息。早上出門時讓前臺安排人幫忙打掃,我們回來時已是乾乾淨淨。

冷色調的親子套房有一種優雅知性的美,兩張碩大的雙人床想中間由木質屏風隔開,極簡的裝置寬敞明亮,讓人心生歡喜。

去五樓找胖魚的時候發現,原來五樓還有親子樂園,萌萌噠熊熊和胖胖噠豬兒蟲,鮮豔的顏色也證實小朋友們喜歡的。

胖魚作畫,其實只是做個樣子裝個逼,哈哈

出門才發現,參加駐旅計畫的藝術家們正在溪邊畫畫,這個哥哥還踩在水裡,又清涼又有意境,嘿嘿

和平村

和平村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軍政部第二俘虜收容所的別稱。1938年2月成立于湖南常德鹽關,主要關押中國南方戰場上俘獲的日軍俘虜。隨著戰局變化,後遷至湖南辰溪,1938年12月遷至貴州鎮遠。

和平村在鎮遠新大橋南街,離新大橋只有五分鐘路程,憑身份證可以免費參觀。和平村原來是國民政府貴州省第二模範監獄,正門臨街,由前院和後院組成,有辦公樓、衛兵室、禮堂、崗樓等建築。

在右側那一排房子裡,還有關於戰俘的相關資料,那些我們不曾參與的曾經,那些中日戰爭時期的故事在這裡也有部分記錄,值得細細瞭解。

往後走就是俘虜的居住地和活動場所,一排排木板床和洗臉盆之類的生活用品擺放得整整齊齊。

如果想要上樓參觀是從進門左手邊上樓,右手邊下樓,單向迴圈,極大的避免了參觀途中來來往往互相干擾的情況,挺好的。二樓一邊是戰俘居室,一邊是抗日戰爭的相關資料。

鎮遠博物館

我們永遠也找不到來時的路,只是在每一個回憶的日子裡,為它樹立起記憶的路標。當故事變得蒼老,當我們與現實的距離越來越近,曾經心底的故事被現實的洪水沖潰,最終還剩下了什麼?

有人說,如果想要瞭解一個地方的文化,最快的方式是去一趟博物館,如果想要徹底瞭解,則需要融入當地生活。畢竟還是想要儘快瞭解的,於是我們來了博物館。

儘管不是週末,來博物館的人依舊很多,後來我才想明白,來這裡的多數是外地來的遊客,那又怎麼會有是否工作日之分呢

博物館原為鄒姓家族祠堂,房子建造的很有特色,三面圍牆是高高的封火牆,臨街的“大門”建成石牌坊模樣。內部佈局為兩進天井的四合院,分前殿、後殿及兩側廂房。其陳列圍繞鎮遠的“歷史文化名城”為主題,內容有小鎮的發展、民族風情、民族節日、民居擷萃等。

從博物館回來時,又一天結束了。在溪水潺潺的河邊,散放著幾張燒烤桌,於是讓酒店幫忙準備了菜品,開始燒烤。

所有菜都用保鮮膜密封好,保證乾淨,五花肉、牛肉、排骨都是已經瑪料完畢了的,直接烤就可以。

有人烤,有人吃,三杯啤酒,兩瓶清酒,在涼風習習的夜晚,只有這麼一桌人在燒烤,那種感覺真的棒極了。

青龍洞古建築群

氣勢雄偉的青龍洞古建築群位於鎮遠古鎮城東中河山,有青龍洞、紫禪書院、中禪院、萬壽宮、祝聖橋和香爐岩6部分組成,集儒、道、佛、會館、橋樑及繹道建築文化於一身。建築群構思大膽、佈局精巧,分別採用了“吊”、“借”、“附”、“嵌”、“築”等多種工藝,硬是在一段懸崖上築出中元洞、紫陽洞、青龍洞、萬壽宮等一片閣樓洞天。

從左側入口上山(門票60元),跨入建築群內的時候會有景區的攝影師拍照,在出口的時候可以拿照片,當然,如果你要要的話需付20元錢。青龍洞古建築群岔道很多,第一次來也不是特別能分清楚方向,按照自己的心願,找了閣樓的方向,來到了樓上。

從閣樓上看鎮遠古鎮,正好是對著祝聖橋的方向,河對岸一座座徽派建築依山而建,層層疊疊,頗為壯觀。

從閣樓出來直走往右,就是中元洞了。

藏經閣、文公祠也一一出現眼前。

沿著岔道口左彎右拐,不時的還可以看到對岸的建築,舞陽河裡的遊船。

不知不覺間越攀越高,對岸的古城,蜿蜒的河流,繁忙的碼頭,仿佛再現了幾百幾千年前古鎮遠的水上繁華。旁邊還有導遊不停的招呼著拍全景,是的,這裡是一個拍攝鎮遠全景的好地方。

下山的路有些陡峭,之字形的石梯讓人有些發懵,旁邊纏了紅色祈福帶的鐵索欄杆讓人心裡有了那麼一兩分安全感,慢慢的從山上下來,整個古建築群逛完大概兩小時左右。

四方井巷

以前老人常說:“做人,千萬不要走歪門邪道!”而這一回,胖魚帶著我們,走了一回真正的“歪門斜道”。鎮遠的古巷道狹長幽深,其結構錯綜複雜,有四方井巷、復興巷、仁壽巷、醬園廠巷。這些交叉通達的巷子,組成了鎮遠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脈。

走進巷中,城市的喧囂頓時清融,仿佛回到那古老的時代,再現出明清時代的生活情景。

復興巷

復興巷是唯一一條我們走完了的巷子,漫步在巷子中的青石板上,四周寂靜無聲,仿佛穿越千年,萬千故事等待著我們自行去探索發現。

鎮遠古民居把中原四合院的原型,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腳樓、回廊等多種形式的山莊式院落。既重現了江南庭院的風貌,又體現出山地建築的佈局,既有堡壘式的森嚴,又有商賈大戶的豪氣。

值得注意的是,凡開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門絕不會與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決不與大廳正對,而是有意地將門的朝向轉一個角度,斜斜地對著街道,即所謂“邪”(斜)道。老住戶們說,這“歪”與“斜”是遵從風水先生的說法:“以南為尊”是一種富貴之相,又能“財不露白”。

沿著石板路倒右往衝子口巷方向前行五十米左右後繼續往上就是上山的路了,於是開始往石屏山上而去。

石屏山

其實我是剛才寫遊記的時候差了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座山叫做石屏山。上山的路真的很好,全都是石板鋪成的臺階,小朋友格外興奮,奔跑著往山上而去。

一路上小朋友都特別操心,既要當麻豆,又要照顧我們這幾位老年人,忙上忙下,讓人特別窩心,好想帶回家養啊,哈哈

這個季節山上的花兒並不多,只有零星的一些小野花,路過一個寺院時,交了門票30元一個人,後來才知道,下午六點以後從祝聖橋那裡上山,可以不給門票哦

老實說,這條路真的要走很久,走到本寶寶都已經腳軟才隱隱約約看到一條巨龍橫亙山巔。這就是鎮遠古長城,不知道修建年代,看外觀就可以看出來真多很老了,很多地方都開始垮塌,途中還遇上了幾個工人正在維修呢

沿著長城往祝聖橋方向走可以到達長城終點,腳下時彎彎的舞陽河,兩岸房屋林立,不遠處還有火車“哐璫哐璫”的聲響。

胖魚們表示一定要這樣拍照打卡,哈哈哈

下午時而出現的太陽很曬,在長城上玩了不久我們開始下山,往亭子邊兒去。後來才發現,亭子這裡拍照也蠻好噠,尤其是夜景,我們還等了三個小時左右呢

亭子裡四周空空,清涼的山風襲來,格外涼爽,在等待天黑的時間裡,抓緊時間靠著柱子小睡了一會兒。當夜幕低垂,上山來的人兒也越來越多,好在我們先就佔據了有利位置,所以說,早點來還是有好處的,哈哈

璀璨的燈火沿著河流組成了一條條燈帶,青龍洞古建築群上的彩燈不斷變換顏色,愈加夢幻。

在燈火組成的長龍裡,鎮遠依舊神秘,僅僅這麼三五天的時間裡,我們可以瞭解到的還太少太少,只待將來有機會的時候,我們再來!鎮遠,再見!再見,鎮遠!

此行線路

第一天:成都—自貢—瀘州—赤水—習水—仁懷—遵義—湄潭—鎮遠

第二天:鎮遠古城—高過河漂流—長桌宴

第三天:舞陽河景區—和平村—鎮遠博物館—燒烤

第四天:青龍洞古建築群—四方井巷—復興巷—石屏山

第五天:鎮遠—遵義—習水—瀘州—自貢—成都

寄山水情懷,抒人生感悟。在酒店的四樓,第一次看到了駐旅計畫工作室。

工作室面積不大,三三兩兩隨意擺放著一些桌椅和花架,有的作品已經完成了,有的還是半成品,等著主人來添上三五幾筆。

各種顏料及作畫工具隨意擺放,文藝中帶著點兒散漫,大概主人們都已經去休息了,在工作時逛了很久,也沒有見到人。

在靠窗的位置,豎著擺放了很多已經畫好的畫作,有山水,有簡筆,原諒我並不懂畫,只覺得真心很好看。

晨睡的鎮遠

同行的哥對攝影的執著令人髮指,才五點半,就被催著出發去鎮上拍舞陽河上的白色水霧,對了,藝家酒店距離鎮遠古城五公里左右,有車可以免費接送,而我們坐的就是酒店的車。在鎮遠遊客中心前面一點點,有一座新大橋,站在橋上就可以看到晨起的霞光,緋色的雲霞染紅了半空,半江瑟瑟半江紅,古老而寧靜的小城靜謐無聲,神秘而悠遠。

時間一點點過去,小城漸漸蘇醒過來,三三兩兩的行人穿梭,遠處,一艘打漁船慢慢劃了過來,在橋下轉了個彎,又漸漸走遠。

鎮遠古鎮是黔東南有名的名鎮,位於舞陽河畔,四周環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過,北岸為舊府城,南岸為舊衛城,遠觀頗似太極圖。兩城池皆為明代所建,現尚存部分城牆和城門。城內外古建築、傳統民居、歷史碼頭數量頗多。

和其他古鎮一樣,鎮遠的人們也精於各種銀制手工藝品,還帶著黔東南州苗族、侗族特有的名族風,若是喜歡,還可以買或者租一套苗族服裝,當幾天苗族妹紙。

站在河畔看遊船在舞陽河裡來來往往,對岸,青龍洞古建築群彎彎翹起的屋簷,古樸有味。

一條會唱歌的河

我剛到鎮遠的那個晚上,有朋友和我說,高過河漂流非常不錯,你一定要去啊!其實四川的漂流也很多,每年我都會去幾回,對於這個既刺激又清涼的項目我一向非常喜歡的,既然已經說到這個地方了,那一定是要走一遭的。我們到高過河的時候正好是中午一點多的時候,遠遠的就看到起漂點遍地的皮划艇,一群群身著救生衣的人兒正忙著或拖或抬著皮艇下水,旁邊還有很多工作人員在不停的給皮套充氣,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不要看著起漂點的水面非常平緩,往前不到五十步的距離,就開始了波濤洶湧,激情澎湃的畫面,各種顏色的皮艇被水流擊打沖刷,高低落差導致了水波高高揚起又落下,直讓人渾身濕透,身心冰涼。皮艇上的人兒尖叫伴著歡笑漸行漸遠......

過了急坡又是平緩的水面,甚至需要依靠劃槳前行,那些帶了水盆水槍的人們就聚集在這些地方一起歡快的打水仗!

高過河的水質超級棒,碧綠透徹,是我見過水質最好的兩個漂流之一,看著這麼棒的水就忍不住想漂一回啦

高過河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古樹參天,青藤倒掛,花草叢生,年平均氣溫僅有14.5度,有“休閒避暑勝地,度假漂流天堂”之稱。每到夏天,來高過河漂流的人絡繹不絕。

整個漂流全程5公里左右,有11處險灘,其他地方都比較平緩,總的來說還是很安全噠

漂流從來就是一個體力活,等從高過河回來,已是又困又餓的節奏,胖魚說,來了黔東南,一定要吃一回長桌宴,感受一下酸湯魚,於是,我們一大撥人風風火火的到了酒店對面一家長桌宴。

進餐的地方是在小河邊的一個亭子裡,飯到中途,四位漂亮的苗家妹紙開始端著牛角杯過來敬酒,帶著醪糟味的米酒格外香甜可口。熱情的苗家妹紙敬酒之前會現場敬酒歌,然後一杯接一杯的請你喝,當然還有高山流水、五湖四海等敬酒方式,若是酒量欠佳等人遇到了就更可怕了些。

舞陽河景區遊船

舞陽河從苗嶺腹地甕安發源、貫穿了黔東山地後流入汀西沅江,她把最美的河段留給了鎮遠。來舞陽河景區遊船已是第二回來,熟門熟路,再次相見感覺頗為親切。

從景區門口步行前往乘船到地方大概需要半個小時左右,途中有很多小攤販擺著桌子椅子,等過往的遊客坐下來品嘗當地的美食。正是夏季炎熱的時候,小溪流裡耶安放了遮陽傘和桌椅,旁邊水裡還冰鎮著西瓜和冰鎮啤酒。

這些油炸小魚小蝦都是舞陽河出產,味道很鮮美,去年我們來吃過以後就念念不忘,這一次來才看到就忍不住先買了來吃了。

山高穀深,說的大概就是這一段路了,走過小吃區還會走一段懸崖棧道,好在綠樹環繞,看起來並不可怕。

在舞陽河平緩的小支流裡,三三兩兩的打漁船停靠在一起,和著碧綠的河水,恍若一幅畫兒。河畔欄杆上晾曬著一排排已清理好的魚兒,不知道是不是要做魚幹呢

在靜謐的港灣裡,一艘艘白色的渡輪靜悄悄的停靠在岸邊,等著遊客到來,然後起航。

舞陽河遊船夏季(4-10月)出航時間為早上九點半,下午停航時間為五點半;而冬季(11月-3月)則會更晚一些,早上十點半出航,下午四點半停航,侯船事件不超過一個小時。

渡輪分為兩層,船艙和二樓皆有可以坐著休息的地方,只是一樓免費,而二樓會收取一定的費用,贈送茶水小吃等。

船上有專門的講解員,為我們講解每一個景點,依靠著講解員的解說和自己不大靠譜的想像力,勉勉強強能認出那些奇妙的經典景致。船艙聽解說會更清晰一些,二樓河風陣陣,基本上聽不清楚,建議去的時候坐船艙,返程時去二樓哦

石林峭壁,翠木森森,碧水蕩漾,千百年來,舞陽河就那麼靜靜流淌,一去不回。

景區還在遊船上安排了攝影師,喜歡的可以在這裡留下自己美麗的身影,當船返程的時候,他們會送一份一寸左右的照片,若是想要放大,可以付費讓他幫忙放大,大概20-30元一張。

舞陽河遊船分為上段和下段,下段到大象飲水那裡開始返回,然後前往上段,直到景點“孔雀開屏”再次返航回到起點。

舞陽河經典景點“孔雀開屏”

藝家酒店

從舞陽河遊船回來已經到了中午一點多,疲倦的我們只想回到酒店睡個午覺休息休息。早上出門時讓前臺安排人幫忙打掃,我們回來時已是乾乾淨淨。

冷色調的親子套房有一種優雅知性的美,兩張碩大的雙人床想中間由木質屏風隔開,極簡的裝置寬敞明亮,讓人心生歡喜。

去五樓找胖魚的時候發現,原來五樓還有親子樂園,萌萌噠熊熊和胖胖噠豬兒蟲,鮮豔的顏色也證實小朋友們喜歡的。

胖魚作畫,其實只是做個樣子裝個逼,哈哈

出門才發現,參加駐旅計畫的藝術家們正在溪邊畫畫,這個哥哥還踩在水裡,又清涼又有意境,嘿嘿

和平村

和平村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軍政部第二俘虜收容所的別稱。1938年2月成立于湖南常德鹽關,主要關押中國南方戰場上俘獲的日軍俘虜。隨著戰局變化,後遷至湖南辰溪,1938年12月遷至貴州鎮遠。

和平村在鎮遠新大橋南街,離新大橋只有五分鐘路程,憑身份證可以免費參觀。和平村原來是國民政府貴州省第二模範監獄,正門臨街,由前院和後院組成,有辦公樓、衛兵室、禮堂、崗樓等建築。

在右側那一排房子裡,還有關於戰俘的相關資料,那些我們不曾參與的曾經,那些中日戰爭時期的故事在這裡也有部分記錄,值得細細瞭解。

往後走就是俘虜的居住地和活動場所,一排排木板床和洗臉盆之類的生活用品擺放得整整齊齊。

如果想要上樓參觀是從進門左手邊上樓,右手邊下樓,單向迴圈,極大的避免了參觀途中來來往往互相干擾的情況,挺好的。二樓一邊是戰俘居室,一邊是抗日戰爭的相關資料。

鎮遠博物館

我們永遠也找不到來時的路,只是在每一個回憶的日子裡,為它樹立起記憶的路標。當故事變得蒼老,當我們與現實的距離越來越近,曾經心底的故事被現實的洪水沖潰,最終還剩下了什麼?

有人說,如果想要瞭解一個地方的文化,最快的方式是去一趟博物館,如果想要徹底瞭解,則需要融入當地生活。畢竟還是想要儘快瞭解的,於是我們來了博物館。

儘管不是週末,來博物館的人依舊很多,後來我才想明白,來這裡的多數是外地來的遊客,那又怎麼會有是否工作日之分呢

博物館原為鄒姓家族祠堂,房子建造的很有特色,三面圍牆是高高的封火牆,臨街的“大門”建成石牌坊模樣。內部佈局為兩進天井的四合院,分前殿、後殿及兩側廂房。其陳列圍繞鎮遠的“歷史文化名城”為主題,內容有小鎮的發展、民族風情、民族節日、民居擷萃等。

從博物館回來時,又一天結束了。在溪水潺潺的河邊,散放著幾張燒烤桌,於是讓酒店幫忙準備了菜品,開始燒烤。

所有菜都用保鮮膜密封好,保證乾淨,五花肉、牛肉、排骨都是已經瑪料完畢了的,直接烤就可以。

有人烤,有人吃,三杯啤酒,兩瓶清酒,在涼風習習的夜晚,只有這麼一桌人在燒烤,那種感覺真的棒極了。

青龍洞古建築群

氣勢雄偉的青龍洞古建築群位於鎮遠古鎮城東中河山,有青龍洞、紫禪書院、中禪院、萬壽宮、祝聖橋和香爐岩6部分組成,集儒、道、佛、會館、橋樑及繹道建築文化於一身。建築群構思大膽、佈局精巧,分別採用了“吊”、“借”、“附”、“嵌”、“築”等多種工藝,硬是在一段懸崖上築出中元洞、紫陽洞、青龍洞、萬壽宮等一片閣樓洞天。

從左側入口上山(門票60元),跨入建築群內的時候會有景區的攝影師拍照,在出口的時候可以拿照片,當然,如果你要要的話需付20元錢。青龍洞古建築群岔道很多,第一次來也不是特別能分清楚方向,按照自己的心願,找了閣樓的方向,來到了樓上。

從閣樓上看鎮遠古鎮,正好是對著祝聖橋的方向,河對岸一座座徽派建築依山而建,層層疊疊,頗為壯觀。

從閣樓出來直走往右,就是中元洞了。

藏經閣、文公祠也一一出現眼前。

沿著岔道口左彎右拐,不時的還可以看到對岸的建築,舞陽河裡的遊船。

不知不覺間越攀越高,對岸的古城,蜿蜒的河流,繁忙的碼頭,仿佛再現了幾百幾千年前古鎮遠的水上繁華。旁邊還有導遊不停的招呼著拍全景,是的,這裡是一個拍攝鎮遠全景的好地方。

下山的路有些陡峭,之字形的石梯讓人有些發懵,旁邊纏了紅色祈福帶的鐵索欄杆讓人心裡有了那麼一兩分安全感,慢慢的從山上下來,整個古建築群逛完大概兩小時左右。

四方井巷

以前老人常說:“做人,千萬不要走歪門邪道!”而這一回,胖魚帶著我們,走了一回真正的“歪門斜道”。鎮遠的古巷道狹長幽深,其結構錯綜複雜,有四方井巷、復興巷、仁壽巷、醬園廠巷。這些交叉通達的巷子,組成了鎮遠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脈。

走進巷中,城市的喧囂頓時清融,仿佛回到那古老的時代,再現出明清時代的生活情景。

復興巷

復興巷是唯一一條我們走完了的巷子,漫步在巷子中的青石板上,四周寂靜無聲,仿佛穿越千年,萬千故事等待著我們自行去探索發現。

鎮遠古民居把中原四合院的原型,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腳樓、回廊等多種形式的山莊式院落。既重現了江南庭院的風貌,又體現出山地建築的佈局,既有堡壘式的森嚴,又有商賈大戶的豪氣。

值得注意的是,凡開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門絕不會與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決不與大廳正對,而是有意地將門的朝向轉一個角度,斜斜地對著街道,即所謂“邪”(斜)道。老住戶們說,這“歪”與“斜”是遵從風水先生的說法:“以南為尊”是一種富貴之相,又能“財不露白”。

沿著石板路倒右往衝子口巷方向前行五十米左右後繼續往上就是上山的路了,於是開始往石屏山上而去。

石屏山

其實我是剛才寫遊記的時候差了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座山叫做石屏山。上山的路真的很好,全都是石板鋪成的臺階,小朋友格外興奮,奔跑著往山上而去。

一路上小朋友都特別操心,既要當麻豆,又要照顧我們這幾位老年人,忙上忙下,讓人特別窩心,好想帶回家養啊,哈哈

這個季節山上的花兒並不多,只有零星的一些小野花,路過一個寺院時,交了門票30元一個人,後來才知道,下午六點以後從祝聖橋那裡上山,可以不給門票哦

老實說,這條路真的要走很久,走到本寶寶都已經腳軟才隱隱約約看到一條巨龍橫亙山巔。這就是鎮遠古長城,不知道修建年代,看外觀就可以看出來真多很老了,很多地方都開始垮塌,途中還遇上了幾個工人正在維修呢

沿著長城往祝聖橋方向走可以到達長城終點,腳下時彎彎的舞陽河,兩岸房屋林立,不遠處還有火車“哐璫哐璫”的聲響。

胖魚們表示一定要這樣拍照打卡,哈哈哈

下午時而出現的太陽很曬,在長城上玩了不久我們開始下山,往亭子邊兒去。後來才發現,亭子這裡拍照也蠻好噠,尤其是夜景,我們還等了三個小時左右呢

亭子裡四周空空,清涼的山風襲來,格外涼爽,在等待天黑的時間裡,抓緊時間靠著柱子小睡了一會兒。當夜幕低垂,上山來的人兒也越來越多,好在我們先就佔據了有利位置,所以說,早點來還是有好處的,哈哈

璀璨的燈火沿著河流組成了一條條燈帶,青龍洞古建築群上的彩燈不斷變換顏色,愈加夢幻。

在燈火組成的長龍裡,鎮遠依舊神秘,僅僅這麼三五天的時間裡,我們可以瞭解到的還太少太少,只待將來有機會的時候,我們再來!鎮遠,再見!再見,鎮遠!

此行線路

第一天:成都—自貢—瀘州—赤水—習水—仁懷—遵義—湄潭—鎮遠

第二天:鎮遠古城—高過河漂流—長桌宴

第三天:舞陽河景區—和平村—鎮遠博物館—燒烤

第四天:青龍洞古建築群—四方井巷—復興巷—石屏山

第五天:鎮遠—遵義—習水—瀘州—自貢—成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