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牯牛石,玉皇大帝送給紅板雲的傑作

紅板雲, 原名紅堡營, 典型的丹霞地貌, 因草寇王曾武城在此安營紮寨, 被國軍整編, 對外聲稱兵力達一個營, 代號紅堡營。 人民公社化時期, 改稱紅花大隊, 轄紅堡營和花椒灣兩個村莊。 撤社並鄉時, 更名為紅板雲村。 李書記說, 紅板雲有幾個景點值得一看, 我欣然前往。

從栗子坪往東, 走過窄窄的田坎, 是一灣青紗帳似的包穀林, 剛掛紅帽, 嫩玉米的甜味兒刺激著我的味覺和嗅覺。 穿過青紗帳, 林中小路映入眼簾, 蜿蜒曲折, 路邊到處是闊葉小草, 每一株草嵌著一枚晶瑩剔透的瑪瑙, 我摘一顆嘗嘗, 甜蜜蜜的, 有一股草莓味。 不時有蘭草挑逗我, 百靈鳥在樹上唱歌, 婉轉優雅, 悅耳動聽。

峰迴路轉, 一個龐然大物躺在山頂的樹叢裡。 這就是牯牛石。 其形狀就像一頭躺著的水牯牛, 牛頭紮在草叢裡, 似乎在啃食青草, 高聳著牛背, 約五米寬, 肚子漲得圓滾滾的,

牛尾有個圓洞, 好似屁股, 旁邊的石塊好像一堆牛糞。 長長的尾巴拖在後面, 從頭到尾約二十米。 如果從空中俯瞰, 儼然一頭黑色的形象逼真的水牯牛。

它是怎麼橫臥在山頂上的呢?說來話長。 有一天, 玉皇大帝丟失了一頭牛, 找遍天庭也不見蹤影。 八月十五, 圓月當空時, 紅堡營溫大爺家的牛圈裡傳來幾聲牛犢的叫聲。 大爺趕到牛圈, 小牛犢站著吃奶, 是頭牯牛, 大爺十分高興。 不到一個月, 小牛就長成了大牛, 食量大得驚人。 它叫一聲, 能卷起一陣風, 震落樹上的松果, 周圍的虎豹豺狼躲得無影無蹤。

進入三伏天, 莊稼發瘋似的生長, 田裡的稻穀懷孢抽穗, 地裡的玉米正揚天花。 整個伏天沒有下過一場雨, 火球似的太陽燒死了地上的野草, 好多耕牛都渴死了, 可是溫大爺的水牯牛長得膘肥體壯, 大爺暗暗高興不已。

天剛亮, 羅大爺找上門來, 質問溫大爺為什麼不把牛管好, 他田裡的秧苗被吃得一株不剩, 尋著地上的腳印點起, 絕對是溫大爺的牯牛吃的, 還要村長評理。 溫大爺只好當賠匠。

過了兩天, 李老漢也要找溫大爺賠穀子和包穀;接著, 曾大哥武大叔韋二哥也要溫大爺賠莊稼。 半個月過去, 溫大爺的莊稼也一株不剩, 比鐮刀還割得乾淨。 坐在黑塘的趙大哥也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白天, 黑塘的水滿滿的往外流, 早上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更神奇的是, 藍寶灣的堰塘從來都是藍幽幽的, 這幾天突然渾濁不堪。 大家都把矛頭指向溫大爺家的牯牛, 溫大爺開始不相信, 深更半夜時去牛圈一探究竟。 不看不知道, 一看嚇一跳。 那頭牛伸伸懶腰, 站起來, 兩眼金光閃閃, 頭一抬, 一縱步就跨過幾座山, 瞬間不知去向, 黎明時分, 它從空中落下, 躺在圈裡睡覺。

怎麼得了喲!原以為添了一筆財喜, 哪想到是個妖孽, 家業也被它陪光了。 溫大爺備好香蠟紙燭, 跪在三台寺的菩薩前, 雙手合十, 把家裡喜添一頭牯牛的經過一一說來。 心誠則靈, 溫大爺感動了玉帝, 托夢溫大爺, 別動聲色, 待天兵天將把它捉拿歸案。

中秋節本來是個喜慶的日子, 紅堡營不見絲毫喜慶氣氛, 莊稼被水牯牛吃得一乾二淨,顆粒無收。可是人們依然坐在院子裡,抬頭仰望星空,希望看到開天門的奇觀,那是能夠給人帶來好遠的。齊嶽山的烏雲鋪天蓋地的襲來,紅堡營黑漆漆的。突然,一個閃電把天空裂開一道口子,天兵天將把溫大爺的牛圈圍得水泄不通,水牯牛四蹄騰空,尾巴一掃,天兵天將不堪一擊,紛紛倒地不起。水牯牛向西北飛去,玉皇大帝親自出馬,發現水牯牛躲在吊咀的懸崖絕壁裡。玉帝站在馬頸寨上,對著水牯牛藏身處使出降龍十八掌,巨大的魔力迫使牯牛逃出岩石,留下幾個奇形怪狀的岩洞,岩洞有三層,鏤空圖案,應接不暇,沒有猴子般的靈巧是去不了的,稍不留意就會跌下萬丈深淵。兵荒馬亂時,人們在此躲避兵匪和抓壯丁。八十年代,濤哥的妻子結紮了,依然生小孩。鄉幹部抓濤哥做結紮手術,他在這裡躲了一個多星期,直到運動結束才出來。 牯牛向南逃竄,隱身於水杉漕的參天古樹中,玉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掌把古樹從中撕開。這根古樹是有活化石之稱的水杉樹,不知其樹齡,直插藍天,枝繁葉茂,是周圍百姓的保護神。

水牯牛打個滾,一陣輕煙飄向東方的莽莽林海,化作巨石隱藏在紅堡營龍潭溝的山頂上,玉帝祭出照妖鏡,鏡裡的沖天煙霧暴露了牯牛的隱身之處。玉帝揮舞屠龍刀,將牯牛一刀兩斷。水牯牛永遠躺下了,人們將這座山叫做牯牛石。從此,再也沒有妖孽糟蹋莊稼了。為了感謝玉帝降魔除妖,當地百姓在磨子溪修建一座廟子,大門兩邊一對獅子,虎視眈眈的盯著善男信女,廟裡供奉著玉皇大帝,如今玉皇廟只留其名,一片瓦片也沒有。溫大爺去世以後,其子孫修建了墓碑,距今144年,矗立在栗子坪的青山裡,歷經風霜雨雪,碑刻清晰可見。

站在牛背上,林海茫茫,山風陣陣,齊嶽山的風車清晰可見。遺憾的是,我的手機無法拍出牯牛石的全貌,如果有航拍設施就好了。

作者介紹:向延洲(箭竹溪初中教師)

莊稼被水牯牛吃得一乾二淨,顆粒無收。可是人們依然坐在院子裡,抬頭仰望星空,希望看到開天門的奇觀,那是能夠給人帶來好遠的。齊嶽山的烏雲鋪天蓋地的襲來,紅堡營黑漆漆的。突然,一個閃電把天空裂開一道口子,天兵天將把溫大爺的牛圈圍得水泄不通,水牯牛四蹄騰空,尾巴一掃,天兵天將不堪一擊,紛紛倒地不起。水牯牛向西北飛去,玉皇大帝親自出馬,發現水牯牛躲在吊咀的懸崖絕壁裡。玉帝站在馬頸寨上,對著水牯牛藏身處使出降龍十八掌,巨大的魔力迫使牯牛逃出岩石,留下幾個奇形怪狀的岩洞,岩洞有三層,鏤空圖案,應接不暇,沒有猴子般的靈巧是去不了的,稍不留意就會跌下萬丈深淵。兵荒馬亂時,人們在此躲避兵匪和抓壯丁。八十年代,濤哥的妻子結紮了,依然生小孩。鄉幹部抓濤哥做結紮手術,他在這裡躲了一個多星期,直到運動結束才出來。 牯牛向南逃竄,隱身於水杉漕的參天古樹中,玉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掌把古樹從中撕開。這根古樹是有活化石之稱的水杉樹,不知其樹齡,直插藍天,枝繁葉茂,是周圍百姓的保護神。

水牯牛打個滾,一陣輕煙飄向東方的莽莽林海,化作巨石隱藏在紅堡營龍潭溝的山頂上,玉帝祭出照妖鏡,鏡裡的沖天煙霧暴露了牯牛的隱身之處。玉帝揮舞屠龍刀,將牯牛一刀兩斷。水牯牛永遠躺下了,人們將這座山叫做牯牛石。從此,再也沒有妖孽糟蹋莊稼了。為了感謝玉帝降魔除妖,當地百姓在磨子溪修建一座廟子,大門兩邊一對獅子,虎視眈眈的盯著善男信女,廟裡供奉著玉皇大帝,如今玉皇廟只留其名,一片瓦片也沒有。溫大爺去世以後,其子孫修建了墓碑,距今144年,矗立在栗子坪的青山裡,歷經風霜雨雪,碑刻清晰可見。

站在牛背上,林海茫茫,山風陣陣,齊嶽山的風車清晰可見。遺憾的是,我的手機無法拍出牯牛石的全貌,如果有航拍設施就好了。

作者介紹:向延洲(箭竹溪初中教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