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歸院長回應“施一公之問”,金融領域碩士專案招生嚴之又嚴

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院士曾在歐美同學會作此表示, “不是說金融不能創新, 但當這個國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的時候, 我認為這個國家出了大問題。 ”

與施一公一樣, 李峰教授(上圖)也在留美18年之後海歸, 放棄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終身教職回滬, 現任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MBA項目主任。 11日, 他在討論中國金融機構社會責任時特別回應了“施一公之問”。

金融, 和錢打交道, 多多少少被認為存在為富不仁的金融大鱷。 李峰表示, 施一公作為非常有成就的科學家, 他的這句話放在美國身上也是一個問題。 比如, 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40%去了華爾街, 40%去了諮詢公司, 如果把這兩個行業加起來, 金融+諮詢占到了80%, “施一公的批評同樣適用於美國”。

但金融危機以後, 從華爾街範圍來看, 金融行業的吸引力開始逐漸下降, 這個指標在過去已經降到20%到30%。

李峰認為, 這些年輕人不願意去華爾街, 他們選擇去矽谷, 選擇去實體公司, “我個人認為有很多原因, 但是一部分原因是美國的金融機構除了追逐利潤最大化之外, 有沒有承擔起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另一個方面, 李峰發現, 即使華爾街從業人員, 根據諮詢公司的調查, 不到15%的新入職者願意在公司裡待5年以上, 非常沒有耐性。 他們希望年輕的時候把自己的身體透支, 直到實現財富自由, “這是非常短期的利益驅動, 少了點情懷, 不像我們的父輩或者祖輩”。 因此, 可以這樣說, 華爾街最近在整個經濟架構中處於一個下行趨勢。

前車之鑒, 後事之師, 中國的金融人才可以改變中國的金融行業“向上向善”。 另一位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的副院長潘傑表示,

有人預測說, 按照現在的速度發展, 2020年, 最晚也是2025年, 中國經濟總量就要趕上美國。 如今, 中國金融的體量越來越大, 體量是整個GDP的3倍, “不能一談到金融, 就讓人想到逐利的野蠻人”。

“在衡量全球金融中心的指數系統中, 人才指標所占權重高達1/4。 ”潘傑表示, 目前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 剛剛發佈的數字:上海第16位, 深圳第19位, 北京第23位, 都有所提升——其中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維度就是人才, 包括金融行業從業人員多少, 占整個城市人口的比例, 人才的高學歷比例多高, 擁有金融專業背景的人才比例多高, 等等十餘個指標。

眼下, 金融專業從招生“入口”到就業“出口”, 都有從嚴求精之勢。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開創中國首個金融專業方向的工商管理碩士——金融MBA專案(FMBA),

專案執行主任倪海英表示, 新一級全日制FMBA只招收30人, 而2017級報考人數超2000人, 30-37歲這一年齡段的考生逐年增加。 專案在教育背景和從業經歷上有更嚴的篩選標準, 比如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和金融機構三管齊下, 開啟新的“三招模式”:高金與伯克利的金融工程碩士專案聯合招生, 並在面試環節請金融機構高管共同審核考生相關資料, 也讓報考學員在入學面試環節即進入金融機構人才儲備池, 將其未來職業定位于基金經理和投資經理。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瞭解到, 作為上海市政府依託上海交通大學創建的國際化金融學院,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今年新產生的這一屆理事會由11人組成, 時任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屠光紹卸任理事長, 現由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波擔任理事長。 除校內人士外, 市發改委主任、市財政局局長、市教委主任、市金融辦主任等上海相關委辦局領導也擔任多名理事, 還有來自倫敦帝國學院的外籍理事。

文/徐瑞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