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用了3000多年的發明,外國人眼裡的神器

筷子, 是指中國常用的飲食工具, 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 中華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 發明於中國, 後傳至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漢字文化圈。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的銅筷子。 《韓非子喻老》言:昔者紂為象箸, 而箕子怖。 紂王為商朝末期的國君, 可見3000多年前的中國就已經出現象牙筷子。

傳說商紂正喜怒無常, 吃飯時不是說魚肉不鮮, 就是說雞湯太燙, 有時又說菜肴冰涼不能入口。 結果, 很多廚師成了他的刀下之鬼。 寵妃妲己也知道他難以侍奉, 所以每次擺酒設宴, 她都要事先嘗一嘗, 免得紂王鹹淡不可口又要發怒。

有一次, 妲己嘗到有幾碗佳餚太燙, 可是調換己來不及了, 因為紂王已來到餐桌前。 妲己為討得紂王的歡心, 急中生智, 忙取下頭上長長玉簪將菜夾起來, 吹了又吹, 等菜涼了一些再送入紂王口中。 紂王是荒淫無恥之徒, 他認為由妲己夾菜餵飯是件享樂之事, 於是天天要妲己如此。 妲己即讓工匠為她特製了兩根長玉簪夾菜, 這就是玉筷的雛形。 以後這種夾菜的方式傳到了民間, 便產生了筷子。

考古學家在安陽侯家莊1005號殷商墓中發掘出的鋼箸(筷), 經考證其年代早于殷紂末期的紂王時代, 顯然, 筷子既不是紂王發明, 也非妲己創造, 應是更早的產物。

我國有一則民間傳說, 相傳大禹在治理水患時三過家門而不入, 都在野外進餐, 有時時間緊迫, 等獸肉剛燒開鍋就急欲進食, 然後開拔趕路。 但湯水沸滾無法下手, 就折樹枝夾肉或粉粢(米飯)食之, 這就是筷箸最初的雛形。 傳說雖非正史, 但因熟食燙手, 筷箸因運而生, 這是合乎人類生活發展規律的。

是哪裡先把箸叫成筷子的?

答案是明代的吳中, 也就是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一帶(今蘇南及上海)。 筷子的說法, 其實出於避諱。 講究避諱一直是吳地民間文化的一個特色, 江南水鄉的船家忌諱”住“, 因而忌諱與之諧音的”箸“。 故反其道而用之, 將“箸”喚作”快“, 寄託了人們對“行船暢快無阻”的美好願望。 到了清代, 隨著南北文化的交流, “快”的說法向各地擴散並進入通語。

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筷子!

首先,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象徵天。方的象徵地,對應天圓地方;這是中國人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

其次,手持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為天地人三才之象,這是中國人對人和世界的關係理解。

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筷子!

首先,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象徵天。方的象徵地,對應天圓地方;這是中國人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

其次,手持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為天地人三才之象,這是中國人對人和世界的關係理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