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放肆燒錢的共用單車 最終砸了誰的飯碗?

進入三月, ofo和摩拜單車免費騎的福利短信, 就強勢衝擊了無數人的手機, 一如當年滴滴與快的貼身肉搏時的熱鬧。

在“最後一公里”的解決方案中, ofo和摩拜代表的共用單車模式顯然得到了使用者的認可, 更得到了資本的青睞, 也得以快速進入燒錢大戰, 以爭取贏者通吃的終極目標。

然而, 新行業的興起, 必然伴隨著舊行業的黯然退場。

那麼, 風生水起的共用單車, 砸掉的又是哪些行業的飯碗?

修了半輩子單車 最後被單車休了

年近6旬的楊師傅, 20多年前下崗後就在北京四環邊上的居民區裡支了間小店鋪, 平日裡除了修理還售賣自行車, 也算是北京單車“老炮兒”了, 附近的居民只要是和單車相關的問題, 都會來找楊師傅。

不過,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 隨著小黃車、小橙車們被大批量投放到市場上, 楊師傅這兒的人氣一日不如一日。 看著大街上穿梭的共用單車,

他清楚地感受到, 自己的飯碗受到了威脅。

“平時一個月最少也能賣出20輛單車, 但今年, 至今一輛都還沒賣出去, 有時一整天連來修車的都沒有!”楊師傅說道, “沒車的不買了, 有車的也不騎了, 大家都去騎共用單車了, 方便啊!還不用再不擔心車會被偷了啊!但這樣下去,

我們遲早都得關門大吉!”

確實, 共用單車的興起, 首當其衝的就是以修車、賣車為主的單車師傅們。

楊師傅稱, 很多同行也都感受到了共用單車帶來巨大的衝擊。 為了養家糊口, 有些年輕的修車師傅已經加入了摩拜、ofo這些共用單車企業, 為他們組裝、維修單車以此謀生。 不過楊師傅表示, 自己不想也不會去。

“我靠這手藝吃了20多年飯, 現在年紀大了再又去給別人打工不合適, 再說人家也不一定要我這麼大歲數的員工。 真是沒想到啊, 修了半輩子單車, 居然最後被單車給休了。 ”單車老炮兒坐在一堆散落的零件中間, 撇撇嘴, 笑得幾分無奈。

網約車才恢復理智 又被單車搶生意

“共用”一詞真是計程車司機們的噩夢,

先是在滴滴和Uber等一系列共用出行軟體的價格戰中, 被打得昏天暗地, 幾乎難以翻身。

好不容易熬到了去年8月, 滴滴合併Uber, 網約車開始恢復理智, 不再瘋狂補貼。 計程車司機們以為終於迎來了新的春天, 卻萬萬沒想到, 共用單車又冒出來搶生意。

據調查, 共用單車火了之後, 計程車的短途客單受到了20-30%不同程度的影響。 此前, 計程車方便便捷, 招手即停, 而且起步價不高, 是用戶短途出行的首選。

但如今, ofo和摩拜也是滿大街都有, 隨掃隨騎, 半小時最貴才一塊錢。 尤其是如今氣溫回暖, 很多用戶都表示, 如果騎共用單車半小時內能到的地方, 都不會再考慮打車了。

開蹦蹦月入過萬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要說比計程車司機更憂傷的, 當屬常駐地鐵口, 承包短距離接送的“黑車”司機和開“蹦蹦”(電動三輪)的大爺了。

就小編每天早上打“蹦蹦”去地鐵站的經驗而言, 以前出門想要坐上“蹦蹦”得靠搶, 但如今是多到任你挑。 除非是惡劣天氣, 否則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騎共用單車去地鐵站。

“一趟十塊錢,冬天多下幾場雪,我們月薪都過萬了!”開電三輪的大爺說道,“不過現在不行了,大家都去騎單車了,我們就只能靠著你們這些還不會騎單車的養家糊口,再也不能月薪過萬咯。”

有沒有想過降價呢?十塊錢和五毛一塊相比,確實太沒有優勢了。

但大爺很堅定地表示,不降價,降價也不會比它們(共用單車)更低,只會賺的越來越少。

自行車廠商想活命 只能抱共用單車大腿

北京北新橋附近是自行車品牌的集合地,以往三月都是銷售的旺季,然而今年隨著共用單車市場的興起,這些店鋪都門可羅雀。

據悉,市面上最易銷的單車是價位在300元左右的“買菜車”,對一些學生和只想將車騎到地鐵站的上班族,一輛不易丟的便宜車遠比一輛數千元容易被“瞄上”的山地車實用得多。

但隨著共用單車的突進,其同樣低廉的使用費及高覆蓋率逐漸將這部分需求取代。

賣不出車如何盈利?很多廠商為了打破這種僵局,開始為摩拜和ofo等製造單車,甚至,有的將此作為公司的發展重心。

據騰訊科技報導,一家位於天津靜海的自行車製造商天津愛瑪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原本產能只有300萬,但在2017年,已經和摩拜簽訂了500萬的代工合同。

從產能評估來看,愛瑪很可能已經將公司重心從生產自家的運動自行車完全傾斜向了為摩拜代工上。

對這樣的轉變,這些傳統的自行車廠商也是很無奈的,他們表示:起碼,有單做,就意味著可以活著,意味著工人有飯吃。

當共用單車的從業者迎來大筆投資、閃閃發光的前程時,背後,卻是N個過氣行業的分崩離析以及無數從業者黯然的身影。

淘汰,抑或轉型,也就成為他們不得不面對的選擇。

“一趟十塊錢,冬天多下幾場雪,我們月薪都過萬了!”開電三輪的大爺說道,“不過現在不行了,大家都去騎單車了,我們就只能靠著你們這些還不會騎單車的養家糊口,再也不能月薪過萬咯。”

有沒有想過降價呢?十塊錢和五毛一塊相比,確實太沒有優勢了。

但大爺很堅定地表示,不降價,降價也不會比它們(共用單車)更低,只會賺的越來越少。

自行車廠商想活命 只能抱共用單車大腿

北京北新橋附近是自行車品牌的集合地,以往三月都是銷售的旺季,然而今年隨著共用單車市場的興起,這些店鋪都門可羅雀。

據悉,市面上最易銷的單車是價位在300元左右的“買菜車”,對一些學生和只想將車騎到地鐵站的上班族,一輛不易丟的便宜車遠比一輛數千元容易被“瞄上”的山地車實用得多。

但隨著共用單車的突進,其同樣低廉的使用費及高覆蓋率逐漸將這部分需求取代。

賣不出車如何盈利?很多廠商為了打破這種僵局,開始為摩拜和ofo等製造單車,甚至,有的將此作為公司的發展重心。

據騰訊科技報導,一家位於天津靜海的自行車製造商天津愛瑪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原本產能只有300萬,但在2017年,已經和摩拜簽訂了500萬的代工合同。

從產能評估來看,愛瑪很可能已經將公司重心從生產自家的運動自行車完全傾斜向了為摩拜代工上。

對這樣的轉變,這些傳統的自行車廠商也是很無奈的,他們表示:起碼,有單做,就意味著可以活著,意味著工人有飯吃。

當共用單車的從業者迎來大筆投資、閃閃發光的前程時,背後,卻是N個過氣行業的分崩離析以及無數從業者黯然的身影。

淘汰,抑或轉型,也就成為他們不得不面對的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