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西青醫院麻醉科開展便攜超聲引導下有創置管及神經阻滯麻醉技術

近期, 西青醫院麻醉科在院周會上介紹近幾個月來應用便攜超聲引導下有創置管及神經阻滯麻醉技術效果顯著, 較傳統操作的定位更精准, 操作也更加快捷、安全。 該超聲便攜儀器在wifi下可與手機連接並顯示超聲圖像, 即時成像探測深度達10cm以上, 能滿足深靜脈置管穿刺、神經阻滯麻醉等操作需求, 為患者提供了該方面更優質的治療手段。

自2016年10月以來, 西青醫院麻醉科開展便攜超聲引導下有創操作技術, 首次將該技術運用於中心靜脈置管、神經阻滯。 目前為止, 麻醉科開展便攜超聲引導下麻醉有創操作67例,

成功率100%。 其中深靜脈穿刺38例, 神經阻滯麻醉29例, 麻醉效果評級均為1級。

傳統的穿刺操作, 常常依賴於體表標誌、動脈搏動及操作過程中病人的感覺來進行定位, 具有盲目性和主觀性, 增加了操作的難度。 以至穿刺時損傷血管, 注藥後麻藥入血, 以及多次嘗試後出現血腫等, 進而增加操作的失敗率;便攜超聲引導下有創操作技術比較傳統的體表穿刺操作定位更精准、更快捷和安全。 這項技術具有可視性, 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對周圍組織的損傷, 減少了併發症的發生, 並且進行神經阻滯時, 可以在直視的情況下看到穿刺針的路徑及麻醉藥物注射後的分佈和擴散情況, 極大的提升了麻醉的效果。

便攜超聲引導下的穿刺操作技術具有二維平面即時成像的特點且無有害輻射,

其操作是在即時超聲影像的監視和引導下, 針對體內目標進行穿刺注藥、置管的臨床技術。 如在超聲引導下進行各種神經阻滯(頸叢、臂叢、腰叢、股神經、坐骨神經及星狀神經節阻滯等)、椎管內麻醉、動靜脈穿刺置管等。 而西青醫院麻醉科使用的這款為便攜超聲器, 具有體積小, 易攜帶, 操作簡單的特點。 通過wifi

與手機連接, 即時成像, 探測深度達10cm以上, 能夠滿足麻醉操作需求。 為了更好地開展此項技術, 我科聘請超聲影像專家來院講座指導, 對全科人員進行培訓並考核, 且組織相關病例討論, 不斷提高技術水準。

隨著現代醫學和循證醫學的發展, 視覺化技術逐漸成為主流。

便攜超聲引導技術使麻醉有創操作更精准、更快捷、更安全。 這項技術的開展, 使西青醫院麻醉科的醫療品質進一步得到提升而服務于患者。 這緊是一項“小”技術的實施, 而點點滴滴新技術的彙聚, 終將成為一片廣闊海洋, 載著廣大人民百姓的健康方舟, 駛向遠方。 (通訊員:宋禹, 王樹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