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小蟋蟀帶來大財富!山東農民工返鄉抓蟋蟀月賺兩萬多

每年的8月份, 甯陽縣在外打工的農民都會重返田間地頭。 柳溝廠村的毛師傅就是其中的一位。 淩晨三點, 毛師傅和同村夥伴一起乘車出發, 一個半小時後, 他們到達了泰安甯陽與濟寧梁山的交界地。 他們此行只有一個目的——捉蟋蟀。

今年已經49歲的毛師傅專業捉蟋蟀已經二十年了。 對於視線不好的夜晚來說, “聽聲”是捉蟋蟀尤為重要的一項技能。 憑藉聲音就能判斷出這塊地裡的蟋蟀多不多已經成為這些“蟋蟀捕手”們最基本的能力。 “叫聲就跟人一樣, 嗓子比較粗, 動靜比較大那樣的, 洪亮, 離著老遠就能聽見了。

”聽到蟋蟀的叫聲, 毛師傅很快便消失在玉米地裡。 不一會兒, 他就捉到了“獵物”。

幾十個竹筒, 一個捕網, 就是這些“蟋蟀捕手”的工具。 從今年8月初到8月底, 毛師傅在這20多天裡, 靠捉蟋蟀已經掙了近兩萬塊錢。

早上十點, 毛師傅結束了他的工作,

帶著他的成果回到柳溝廠村。

而他回家以後, 第一件事就是和妻子把剛捉來的蟋蟀一個個倒進罐裡。

在這個不大的客廳裡, 擺滿了各式各樣用來盛放蟋蟀的罐子。

對於毛師傅這些男人們來說, 捉完蟋蟀就完成了今天的任務, 剩下的任務則會移交給自己的家屬完成。 柳溝廠村80%的村民都會捉蟋蟀, 晚上男人們捉完蟋蟀, 白天自己的家人就會帶著蟋蟀奔走於各個交易市場。 毛師傅的妻子帶著捉到的蟋蟀到市場上去賣, 其中一個品相較好的竟然賣了1000塊錢!

蟋蟀市場火爆 各地客商雲集

每年的8月份, 是甯陽縣最熱鬧的時候, 其中最熱鬧的地方當屬泗店鎮。 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六點, 主幹道上人來人往, 市場上人流如織, 他們交易的不是別的, 就是當地有名的蟋蟀, 也就是咱們俗稱的蛐蛐兒!

這些收購蟋蟀的客商大都來自北京、天津、上海, 每年8月份, 他們都會來到甯陽縣泗店鎮的蟋蟀交易市場, 前來收購蟋蟀。

業內人士把山東當地的蟋蟀稱為“山兒”(連讀), 北京的蟋蟀稱為“伏地兒”。 由於北京當地的蟋蟀逐漸減少, 這些北京客商都跑到甯陽來收購蟋蟀。

除了這些市場上的小商小販, 還有一些駐紮在門頭房的蟋蟀收購商。 他們所收的蟋蟀檔次更好,價格也更高。其中一位收購者花12000元收購了一隻蟋蟀。

這些客商收購來的蛐蛐兒大都銷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各地玩家從客商手裡買來蛐蛐兒,有的用來觀賞,有的用來鬥蟋。

甯陽蟋蟀歷史悠久,被稱為江北第一蟲。甯陽鬥蟋以個大、好鬥、兇狠而聞名,還曾經被作為貢品進貢。一些被遣散回家的太監知道甯陽蛐蛐兒好,紛紛告訴自己的親戚朋友。到1987年前後,天津、北京的玩家都來捉蛐蛐兒,這樣發展了幾年,都知道甯陽的蛐蛐厲害,每年8月份,來這兒的人也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交易市場。

為什麼甯陽縣盛產高品質的蟋蟀呢?中科院的昆蟲研究專家特意為這個事情來甯陽做過考察,他們發現甯陽的土含鈣比較高,水質比較硬,加上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形成了驍勇善戰的蟋蟀。

蟋蟀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甯陽縣其它行業的發展,由蟋蟀產業帶來的收益也是頗為可觀。今年成交的蟋蟀中最貴的一隻賣到5萬元。整個甯陽縣由蟋蟀產業帶動的收入高達10億元!

過度抓捕 野生蟋蟀數量減少

蟋蟀產業的發展在帶動村民致富、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百姓在利益的驅動下, 亂捕亂捉 ,把沒留下後代的母蛐蛐捉走了,資源面臨枯竭。由於野生蟋蟀數量減少,有人便看到了其中的商機,開始人工繁殖蟋蟀。野生蟋蟀被稱為“秋蟲”,而人工繁殖的則被稱為“白蟲”。 白蟲和秋蟲真假難辨,擾亂了市場。

針對這個現狀,當地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保護野生蟋蟀的措施。甯陽縣蟋蟀協會會長劉德強告訴記者,當地政府每年都在搞“保護蟲源地 蟲卵回故鄉”的活動,目的是為了讓老百姓知道資源的重要性,從自我做起,盡可能把母蛐蛐留下。

編後:每年的十一月份,很多外地客商和玩家會積極回應當地政府的號召,把母蟋蟀產的蟲卵郵寄回甯陽,讓這些蟋蟀得到繁殖。我們在此也呼籲當地的老百姓,少用農藥化肥,多用農家肥,保護蟋蟀賴以生存的土壤環境和生存空間。

他們所收的蟋蟀檔次更好,價格也更高。其中一位收購者花12000元收購了一隻蟋蟀。

這些客商收購來的蛐蛐兒大都銷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各地玩家從客商手裡買來蛐蛐兒,有的用來觀賞,有的用來鬥蟋。

甯陽蟋蟀歷史悠久,被稱為江北第一蟲。甯陽鬥蟋以個大、好鬥、兇狠而聞名,還曾經被作為貢品進貢。一些被遣散回家的太監知道甯陽蛐蛐兒好,紛紛告訴自己的親戚朋友。到1987年前後,天津、北京的玩家都來捉蛐蛐兒,這樣發展了幾年,都知道甯陽的蛐蛐厲害,每年8月份,來這兒的人也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交易市場。

為什麼甯陽縣盛產高品質的蟋蟀呢?中科院的昆蟲研究專家特意為這個事情來甯陽做過考察,他們發現甯陽的土含鈣比較高,水質比較硬,加上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形成了驍勇善戰的蟋蟀。

蟋蟀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甯陽縣其它行業的發展,由蟋蟀產業帶來的收益也是頗為可觀。今年成交的蟋蟀中最貴的一隻賣到5萬元。整個甯陽縣由蟋蟀產業帶動的收入高達10億元!

過度抓捕 野生蟋蟀數量減少

蟋蟀產業的發展在帶動村民致富、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百姓在利益的驅動下, 亂捕亂捉 ,把沒留下後代的母蛐蛐捉走了,資源面臨枯竭。由於野生蟋蟀數量減少,有人便看到了其中的商機,開始人工繁殖蟋蟀。野生蟋蟀被稱為“秋蟲”,而人工繁殖的則被稱為“白蟲”。 白蟲和秋蟲真假難辨,擾亂了市場。

針對這個現狀,當地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保護野生蟋蟀的措施。甯陽縣蟋蟀協會會長劉德強告訴記者,當地政府每年都在搞“保護蟲源地 蟲卵回故鄉”的活動,目的是為了讓老百姓知道資源的重要性,從自我做起,盡可能把母蛐蛐留下。

編後:每年的十一月份,很多外地客商和玩家會積極回應當地政府的號召,把母蟋蟀產的蟲卵郵寄回甯陽,讓這些蟋蟀得到繁殖。我們在此也呼籲當地的老百姓,少用農藥化肥,多用農家肥,保護蟋蟀賴以生存的土壤環境和生存空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