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植保無人機如何開掛賺錢?

記得有人說過, “凡是濃縮的, 都是精華”, 植保無人機就是這樣的一種機器, 它雖然體積小巧, 甚至很不起眼, 有的製作粗糙還顯得頗為醜陋, 但小機器有大智慧, 不到十年時間, 植保無人機在國內儼然已經發展成一個大產業, 在這個新產業版圖內, 已經成長起來了近二十個新三板上市公司, 就連諾普信、新洋豐、宗申動力、隆鑫摩托等十幾家大型上市公司也巻了這個產業, 可以說國內沒有任何一個農機產品能受到像植保無人機一樣的關注。

01

植保無人機最急迫的是找到盈利模式

當下, 植保無人機行業不缺乏概念, 也不缺乏產品, 事實上現在最缺的就是盈利模式, 幾百家企業和數千家配套商通過什麼盈利, 以及通過什麼途徑能持續不斷的盈利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因為整個行業不能永遠建立在炒作概念和畫餅充饑的流沙地基上。

植保無人機,

說白了還是個農機, 對於農機, 能產生利潤的兩個最有可能的環節:一是生產, 二是作業。

從當前整個行業看, 有數百家具備批量生產能力的企業, 所以行業並不缺乏產能, 更不缺技術, 因為永遠沒有完美的產品, 只有適用的產品。

筆者認為, 植保無人機當前最緊迫的工作就是要把它使用起來, 讓其發揮效用, 只有有用的東西才有商業價值, 使用就會有產品升級和更新換代的需求, 這個行業, 以及依附於這個行業的產業鏈整體才能轉動起來。

02

植保無人機天然有跨區作業基因, 最適宜跨區作業

既然用才是關鍵!那麼植保無人機怎麼樣才能用起來呢?

筆者認為, 最關鍵的是要培育植保無人機全國範圍的跨區作業服務市場,

並且筆者認為, 從現有的農機產品看, 植保無人機最適宜跨區作業, 並且這個機器似乎就是為了跨區作業而量身打造的, 筆者的理由如下:

市場容量足夠大, 作業領域無限廣闊

能形成作業服務大市場的必備條件當然是市場容量了, 小池塘裡容不下蛟龍,

小市場當然不會吸引大企業進來, 而沒有大企業的市場就永遠是個小市場, 而植保無人機之所以吸引了數十家上市公司加盟就是因為這些企業看到了農業植保服務的巨大的藍海市場, 這個市場不但有足夠的規模, 而且還沒有被人佔領, 這正是讓無數大企業趨之若鶩的地方。

據專家分析, 當前國內農機作業服務市場規模4000億元, 後期這一數字將呈幾何倍數增長, 到2020年, 國內農機作業服務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0億元, 屆時農機行業將進入服務驅動時代。

那麼無人植保飛機作業服務市場規模有多大?有沒有吸引力讓那些大企業大公司進來呢?我們可以做一些測算:

當前全國土地流轉面積已超過三分之一,

若三分之一的土地應用無人機植保, 以10—20元/畝次計算, 無人機植保市場規模將達到200億—800億元。

由此, 如果不算植保無人機的製造環節, 就作業環節看, 當前國內植保無人機行業是一個新生的千億級別的市場。

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粗略的計算, 在農業生產中, 不管是小麥、玉米、水稻、棉花、大豆等大類作物, 抑或是馬鈴薯、花生、油菜等經濟類作物, 或者是花卉苗木、瓜果蔬菜等高收益的農作物, 在作物的生長環節, 都需要進行植保作業, 並且大部分作物都不是一年只噴一次藥。

糧食作物一年噴藥3-7次, 經濟類作物和花卉苗木、瓜果蔬菜等高收益作物一年5-11次, 也就是說農用植保無人機, 不但有足夠多的面積可供作業, 而且可以在不同作物生長的不同時期週期性的作業, 這種市場容量比小麥、玉米、水稻等傳統農作物跨區作業的作業市場容量要大的多,完全可以是一片新天地。

03

植保飛機具備極強的流動性,並且成本超低

小麥收穫機全國性的跨區作業市場最成熟,也發展的最快,而水稻收穫機就遜色的多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小麥收穫機是輪式機,機動性很好,全速行走可以達到每小時80公里,基本上可以保證長途奔襲的需要。

水稻收穫機是採用履帶式行走裝置,雖然適應性很好,是全地型作業機器,但是在公路上行走就非常不方便,速度太慢,滿足不了機手快速流動,從一站到下一站搶使用者、搶市場的需要,所以機手想出遠門跨區作業,必備的工具就是買一輛小貨車,這當然會額外增加機手的經濟負擔。

與小麥收、水稻收等傳統的跨區作業農機相比,植保無人機具備極強的流動性。在從事長距離的跨區作業時,農田管家、極飛科技等大公司的飛防大隊的通常作法是用小麵包機運輸,一輛小麵包車可以拉2到4台飛機,大麵包車可拉4到6台,再加上柴油發電機和替換電池,一輛麵包車可以成為一個流轉作業服務站。

對於散戶,用摩托車、電動車或私家車也可以做為運輸工具,無論短途或長途,運輸從來都不是植保無人機的問題。

所以植保無人機具備極強的流動性,並且無論利用哪種交通工具,成本都較低,物流的經濟性很好,這個特點讓其成為天然的跨區作業的工具。

04

信息化技術,聚合成軍,集團軍作戰

要跨區作業,就要形成集群化、規模化作業的服務能力,理想的狀態是有作業任務時,“呼之即來”,幹完活之後“揮之即去”,也就是低成本的服務組織能力。

如今,兩大信息技術讓這種設想變成現實。在用戶端,有著和滴滴打車相同功能的軟體平臺早已出現,使用者只要發佈作業需求資訊,作業服務公司和機手就能即時看到;在公司端,在收到需求資訊之後,通過公用平臺或公司自己開發的APP可以將作業時間、地點、需要什麼樣的機器的資訊定點發送給飛手;在飛手端,看到作業需求資訊之後,通過手機APP使用者端給作業服務公司或使用者回饋資訊:擁有的機器,人機什麼時間到位等。

物聯網和智慧手機讓植保服務、無人機聚合成軍和團隊作戰變得非常容易。

05

無人機作業成本極低,農民受益

這是某機構對人工作業、傳統植保機械和植保無人機作業效率和性能的比較,從對比資料可以看出來,植保無人機無論是作業效率,抑或用藥量都比人工和傳統機械要更高效,從實際情況來看也的確是這樣的。

新疆地區的一家種植棉花的大戶告訴筆者說,如果雇傭一個工人,一天的工資高的能超過300元,工人一天最多打十幾畝,如果加上飯錢、煙酒錢、交通費用等,平均到每畝人工成本超過50元,而植保無人機在新疆的作業費用已經到了8元/畝,很明顯的,直接的受益者是種植戶,這種對比差距非常大,有利於無人植保飛機普及。

06

技術普及,傻瓜式操作,容易形成規模化銷售

如果無人植保飛機要普及,其操控的方便性、安全性非常關鍵,太繁雜的操作會讓農民望而卻步,如果飛手全是大學生或專業飛手的話,養一個服務隊伍的成本太高,作業價格高用戶不接受,公司也不賺錢。

好的方向是現在的植保無人機的操作技術正向傻瓜化發展,一般農民,只要會用手機就可以操作無人機,並且自動避障、限高、防失控等技術不斷的成熟,使用者在使用時不需要考慮太複雜的問題,事實上現在機手已經變成輔助操作者了,真正的操控飛機的是預先設好的內置程式。

植保無人機操作一但變得和傻瓜相機一樣的時候,普及速度將加快,並且會形成規模化銷售,可喜的消息是幾乎所有的無人機製造企業都在向這個方向努力,一但解決了操控方便性問題,無人植保飛機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跨區作業就會變得更可行。

07

技術反覆運算發展,新品層出不窮,可保證機手持續增收

軍用級應用、消費級應用、工業級應用和農業級應用的無人機技術正在互相融合和取長補短,從產品本身看,近幾年植保無人機反覆運算發展的特點非常明顯。

從小麥收穫機、水稻收穫機跨區作業市場發展情況看,不斷出現的的新產品讓機手有更好的選擇,從而帶動了行業生產和銷售,因為性能更好的產品讓機手可以掙到更多的錢。

從事植保無人機的公司大多有很強的技術背景,不斷開發新產品是這些企業的強項,毫無疑問,後期這些企業將展開新產品升級大戰,不斷地會有性能更好、性價比更高的產品面世,這將推動整個植保無人機行業快速發展,同時新機器將保障機手的收益,這有利於形成長期穩定的跨區作業市場。

所以整體看來,植保無人機有天然的跨區作業的基因,這個市場規模足夠大,商業價值不可估量,但是這個市場當前還處於起步階段,眾企業的關注的重心仍在生產和銷售環節,真正注意到作業環節的企業並不多,植保無人機作業服務市場需要企業傾注心血去培育。

這種市場容量比小麥、玉米、水稻等傳統農作物跨區作業的作業市場容量要大的多,完全可以是一片新天地。

03

植保飛機具備極強的流動性,並且成本超低

小麥收穫機全國性的跨區作業市場最成熟,也發展的最快,而水稻收穫機就遜色的多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小麥收穫機是輪式機,機動性很好,全速行走可以達到每小時80公里,基本上可以保證長途奔襲的需要。

水稻收穫機是採用履帶式行走裝置,雖然適應性很好,是全地型作業機器,但是在公路上行走就非常不方便,速度太慢,滿足不了機手快速流動,從一站到下一站搶使用者、搶市場的需要,所以機手想出遠門跨區作業,必備的工具就是買一輛小貨車,這當然會額外增加機手的經濟負擔。

與小麥收、水稻收等傳統的跨區作業農機相比,植保無人機具備極強的流動性。在從事長距離的跨區作業時,農田管家、極飛科技等大公司的飛防大隊的通常作法是用小麵包機運輸,一輛小麵包車可以拉2到4台飛機,大麵包車可拉4到6台,再加上柴油發電機和替換電池,一輛麵包車可以成為一個流轉作業服務站。

對於散戶,用摩托車、電動車或私家車也可以做為運輸工具,無論短途或長途,運輸從來都不是植保無人機的問題。

所以植保無人機具備極強的流動性,並且無論利用哪種交通工具,成本都較低,物流的經濟性很好,這個特點讓其成為天然的跨區作業的工具。

04

信息化技術,聚合成軍,集團軍作戰

要跨區作業,就要形成集群化、規模化作業的服務能力,理想的狀態是有作業任務時,“呼之即來”,幹完活之後“揮之即去”,也就是低成本的服務組織能力。

如今,兩大信息技術讓這種設想變成現實。在用戶端,有著和滴滴打車相同功能的軟體平臺早已出現,使用者只要發佈作業需求資訊,作業服務公司和機手就能即時看到;在公司端,在收到需求資訊之後,通過公用平臺或公司自己開發的APP可以將作業時間、地點、需要什麼樣的機器的資訊定點發送給飛手;在飛手端,看到作業需求資訊之後,通過手機APP使用者端給作業服務公司或使用者回饋資訊:擁有的機器,人機什麼時間到位等。

物聯網和智慧手機讓植保服務、無人機聚合成軍和團隊作戰變得非常容易。

05

無人機作業成本極低,農民受益

這是某機構對人工作業、傳統植保機械和植保無人機作業效率和性能的比較,從對比資料可以看出來,植保無人機無論是作業效率,抑或用藥量都比人工和傳統機械要更高效,從實際情況來看也的確是這樣的。

新疆地區的一家種植棉花的大戶告訴筆者說,如果雇傭一個工人,一天的工資高的能超過300元,工人一天最多打十幾畝,如果加上飯錢、煙酒錢、交通費用等,平均到每畝人工成本超過50元,而植保無人機在新疆的作業費用已經到了8元/畝,很明顯的,直接的受益者是種植戶,這種對比差距非常大,有利於無人植保飛機普及。

06

技術普及,傻瓜式操作,容易形成規模化銷售

如果無人植保飛機要普及,其操控的方便性、安全性非常關鍵,太繁雜的操作會讓農民望而卻步,如果飛手全是大學生或專業飛手的話,養一個服務隊伍的成本太高,作業價格高用戶不接受,公司也不賺錢。

好的方向是現在的植保無人機的操作技術正向傻瓜化發展,一般農民,只要會用手機就可以操作無人機,並且自動避障、限高、防失控等技術不斷的成熟,使用者在使用時不需要考慮太複雜的問題,事實上現在機手已經變成輔助操作者了,真正的操控飛機的是預先設好的內置程式。

植保無人機操作一但變得和傻瓜相機一樣的時候,普及速度將加快,並且會形成規模化銷售,可喜的消息是幾乎所有的無人機製造企業都在向這個方向努力,一但解決了操控方便性問題,無人植保飛機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跨區作業就會變得更可行。

07

技術反覆運算發展,新品層出不窮,可保證機手持續增收

軍用級應用、消費級應用、工業級應用和農業級應用的無人機技術正在互相融合和取長補短,從產品本身看,近幾年植保無人機反覆運算發展的特點非常明顯。

從小麥收穫機、水稻收穫機跨區作業市場發展情況看,不斷出現的的新產品讓機手有更好的選擇,從而帶動了行業生產和銷售,因為性能更好的產品讓機手可以掙到更多的錢。

從事植保無人機的公司大多有很強的技術背景,不斷開發新產品是這些企業的強項,毫無疑問,後期這些企業將展開新產品升級大戰,不斷地會有性能更好、性價比更高的產品面世,這將推動整個植保無人機行業快速發展,同時新機器將保障機手的收益,這有利於形成長期穩定的跨區作業市場。

所以整體看來,植保無人機有天然的跨區作業的基因,這個市場規模足夠大,商業價值不可估量,但是這個市場當前還處於起步階段,眾企業的關注的重心仍在生產和銷售環節,真正注意到作業環節的企業並不多,植保無人機作業服務市場需要企業傾注心血去培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