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立場不同,觀點也不同,砍柴的和放羊的

你是砍柴的, 他是放羊的, 你和他聊了一天, 他的羊吃飽了, 你的柴呢?

這是一個流傳甚廣的小故事, 經常被人拿來說事兒。

網路圖片,

與文章無關

兩個孩子, 甲和乙, 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放學後經常在一起玩。 甲的成績非常好, 是班裡的學霸;乙不怎麼愛學習, 成績中下, 但為人友善, 溝通能力強。

終於有一天, 乙的父親對乙講了這個故事。 乙的父親苦口婆心地說:“你就好比是那個砍柴的, 你的同學甲好比是那個放羊的。 他學習那麼好, 和你在一起玩的時候, 他是放鬆的。 而你這樣天天和他在一起玩, 不學習, 你就和那個砍柴的一樣, 最終一無所獲。 ”

甲的父親也跟甲講了這個故事。 甲父語重心長地說:“你就好比是那個砍柴的, 你的同學乙好比是那個放羊的。 他成績不好, 反正也沒什麼希望了, 現在放放羊, 到時混個畢業證就行了。 你不一樣啊, 你是來砍柴的,

是要學習的, 將來是要考好大學的。 你怎麼能這樣跟他一起混日子呢?”

網路圖片, 與文章無關

我很好奇的是, 怎麼在兩位父親的眼中, 自己的孩子都是砍柴的, 而別人的孩子卻是放羊的?而且似乎又都很在理。

用這個故事來說事的人, 都會假定, 聽故事的那個人,

也就是那個受教育的物件, 就是一個砍柴的。

其實這個故事只說了一半, 有人續了不同版本的後半截——

網路圖片, 與文章無關

砍柴的和放羊的, 聊了一天, 從放羊的那兒瞭解到哪個山的柴多, 哪個山的路好走, 哪個山佈滿荊棘, 第二天他就砍了很多彩,

砍柴的和放羊的聊了一天, 砍柴的學會了放羊技巧, 原來羊是這麼放的;放羊的學會了砍柴技能, 原來柴要這樣砍。

你是砍柴的, 他是放羊的, 你和他聊了一天, 你們決定合作, 一起開個烤全羊的店, 你的柴烤出來的他的羊很美味, 因而生意興隆......

網路圖片, 與文章無關

人生就是這樣, 充滿了各種可能性。 我相信, 如果生活中真的有這樣一個砍柴的和放羊的, 他們一定不會只是漫無目的地閒聊, 而是能彼此從中受益, 至少獲得了友誼以及輕鬆愉快的一天。

那兩個孩子, 他們在聽了各自父親講的這個故事後, 是這樣回答的, 甲說, 乙是我的榜樣, 也是我的朋友;乙說, 甲是我的朋友, 也是我的榜樣。

網路圖片,與文章無關

沒錯,砍柴的和放羊的,本可以成為夥伴,互補互益,而不一定非得是對立的。我覺得這兩個孩子的回答,很精妙。你覺得呢?(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網路圖片,與文章無關

沒錯,砍柴的和放羊的,本可以成為夥伴,互補互益,而不一定非得是對立的。我覺得這兩個孩子的回答,很精妙。你覺得呢?(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