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不妨為外賣小哥營造寬鬆的職業氛圍

上海交警總隊約談餓了麼、美團、百度、達達、到家、必勝客、肯德基、麥當勞8家送餐外賣企業, 要求加強對員工特別是送餐外賣騎手的交通安全管理。 上半年涉及上海市送餐外賣行業的傷亡道路事故共76起, 餓了麼和美團各占26%。 (8月26日《新民晚報》)

這是一則令人不免扼腕的報導。 76起事故背後, 想必就是若干家破人亡的悲劇故事。 在外賣點餐已經成為不少人的生活方式的背景下, 採取措施, 繃緊外賣騎手交通安全這根弦, 無疑是題中應有之義。

事實上, 對於培養騎手的交通安全意識, 各平臺都高度重視。 比如餓了麼常年都聯合各地交警對騎手進行交通安全培訓,

還推出了一人一車一證一碼、有獎舉報騎手違章等制度, 未來還將推出人工智慧頭盔。 軟硬體完善舉措密切配合, 形式不斷翻新, 我們看到了這些外賣企業為交通安全所做的努力。

只不過說, 本著讓社會更好的良善願望, 我們還是得追問, 為何就一個上海, 會發生這麼多起外賣騎手交通安全事故?我看到了一組權威資料, 據悉, 上海各外賣平臺共有騎手超過6萬名, 每日負責超過500萬的海量單量派送, 因此從交通事故發生概率來說, 似乎也不能算高。 而個別外賣企業騎手比一般外賣企業出現稍多的交通事故, 可以視作是因為市場佔有率高。

如今, 上海交警部門已經就加強對員工特別是送餐外賣騎手的交通安全管理,

約談了相關企業, 這給了相關企業進一步反思的契機。 從交通事故的成因來看, 社會大眾也該加以反思, 畢竟發生交通事故也不都是外賣小哥的責任。 外賣行業出現一定的騎手交通事故率, 也是整個城市、乃至整個社會在交通建設上的投射。 指望交通量如此之大的外賣行業離開現實的交通環境, 去苛求一個零交通事故、零騎手傷亡的交通安全管理成績, 這本不切實際。

我記得曾看過一部視頻, 去年底, 因在北京CBD午間高峰時段送餐, 電梯層層停, 外賣小哥擔心遲到而嚎啕大哭。 在視送餐速度為衡量品質的重要標準的現實背景下, “超時即差評”的顧客, 無疑給了外賣小哥巨大的心理壓力,

這類現象, 或許在某種程度上, 誘發了部分外賣小哥為搶時間而發生交通違法行為, 甚至釀成交通事故。

因此說, 在外賣企業反思騎手交通安全管理時, 公眾也不能本著“付款了就是上帝”的思維傲視一切, 應該試著去將心比心, 去用寬容和理解之心為外賣小哥, 營造一個更為和諧的職業氛圍。 對了, 順便提一句, 我瞭解到, 在北京CBD中嚎啕大哭的外賣小哥, 發現其確實有一單配送超時遭到用戶投訴。 隨後沒多久, 這位外賣小哥就辭職返回江西老家。

與在路上可能遭遇交通危險情況相比, 消費者的不理解與冷漠, 或許更是寒心。 因而, 當外賣小哥千辛萬苦, 為您送上可口的飯菜, 不妨多給微笑和好評。

社會欠外賣小哥一個寬鬆的職業氛圍, 如果能早日形成此種氛圍, 送餐外賣騎手的交通安全形勢想必也會有質的改善, 可這是憑藉外賣企業一方之力所無法做到的。

文/容成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