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住在小城鎮的房子裡嚮往幸福

在網上跟工作在北京的幾個朋友聊天, 說起房子, 他們個個都表示無奈。 當得知我有一套140平方米的大房子時, 他們似乎都很羡慕。 他們的工資比我高好幾倍, 在北京卻連一套按揭的房子都買不起, 但要他們到我所居住的小縣城來生活, 肯定沒有一個願意。 別說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對小縣城的生活環境估計也沒人嚮往, 即便他們在北京大口大口呼吸著PM2.5, 也沒一個願意到小縣城混日子。

我的那些朋友大多也都來自農村或者小城鎮, 心裡都很清楚, 無論有人如何鼓吹新時代“上山下鄉”的“重大意義”,

他們也很難找到自己回到家鄉的“意義”。 即使哪位有志于鄉村建設, 可回到家鄉能找到什麼工作呢?想當鄉村教師都難以通過“招教”關。 想獨立創業嗎?他們的父母都是底層的普通勞動者, 上哪裡籌到一筆鉅款作為創業基金?何況在小地方掙錢三年五年都未必能補償自己讀大學的經濟成本。 他們從小所學的知識都是為了讓他們到城市生活做準備, 跟爹媽的生活環境毫不相干。

要說我算比較幸運一點的, 三十年前就考上了能保證自己吃“商品糧”的學校, 可幹了二十多年, 才好不容易買了房子, 卻還要按揭還貸熬到退休後。 當一個背負沉重的“房奴”, 你說我能有多幸福?

小縣城最近有一家房地產滿大街廣告——房子比男人更可靠。

有人在網上發起抵制活動, 估計是還沒當上房奴的男生, 咒駡那家房地產商侮辱男人, 而且誤導女人。 這樣的廣告的確很可惡, 簡直就是在慫恿女人訛詐乃至盤剝男朋友及其父母, 有敗壞社會風氣的嫌疑。 不過, 看到那廣告, 我很擔心, 給一個女人一套沒有男人的房子, 她受得了麼?再說了, 無論男人女人, 在小縣城裡, 就算你擁有豪華別墅, 幸福感恐怕也是打折的。

幸福就體現在人們的生活細節裡, 但在小縣城, 哪怕你買一包鹽, 也得仔細著點, 假冒偽劣隨時都會跟你親密接觸, 可你卻投訴無門, 官僚的執法機關不知道整天在忙些什麼, 而縣城又沒有日報晚報早報商報都市報什麼的輿論監督可以幫你維權,

頂多你可以到網上發幾句牢騷, 回帖都掙不到幾個。 更不用說在鄉鎮村莊, 想買件合格又不過期的商品, 那就要看你的運氣了。

縣城也有公車, 一塊五也能拉你10公里。 但是, 得你家門外正好有公交線路, 第二, 你要去的地方也正好在同一條公交線路上。 有人說, 縣城很小, 從西郊到東郊, 騎個自行車也要不了幾分鐘。 我也常常這麼自我安慰, 可我老家的鄉親們就不同意了, 他們到縣城來回一趟一個人要花路費20多塊, 他們坐的公車就不跟北京比了, 跟省城或市府比, 也虧著呢。 除了司機和售票員, 誰敢天天坐公車?鄉親們的房子那都是150平方米以上的, 上下樓300多平方米, 院子比城裡所謂的別墅還大。

年輕人都喜歡足球, 縣城也終於有了一個體育場,

遺憾的是, 建成六七年來, 據說僅舉辦過一場足球賽, 還是臨時湊了一幫子烏合之眾為“繁榮群眾文化生活”擺樣子, 踢得比國足還臭。 而且, 體育場早已成了鬧吵的遊樂場, 鍛煉身體的還不如擺攤的多。 沒有任何比賽可看, 甚至連參與的機會都難得。 年輕人們想找個地方伸展一番筋骨, 可選擇的餘地並不豐富。 所以, 縣城裡僅有兩家體育器材店, 都是冷清得店主把打遊戲當主業。 我有一次想給兒子買個足球, 走進其中一家, 問了幾聲, 店主都沒抬頭。 也許店主嫌我問得多餘, 貨都擺在哪兒, 有沒有你自己看不到嗎?

小縣城近幾年才建成兩座博物館, 裡面一直空空如也, 僅有的幾件展品全是仿製的,

夏天去那裡乘涼倒是很不錯的想法。 文化館的房子早已出租給了各種培訓班, 圖書館竟然可以借閱教輔, 新華書店也差不多算“教輔專賣店”了。 除了電影院重新開張之外, 娛樂場所大概就是所謂的“會所”之類, 那裡面如何齷齪, 人盡皆知。 沒有音樂會, 沒有文化講座, 甚至傳統戲曲也只剩下幾個老年票友自得其樂地傳承。 而且, 這個縣城也沒有好看的風景, 文物級的建築所剩無幾。 這就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地方, 人們生活得何其乏味啊。

有房子並不等於有了幸福的保障, 何況近幾年縣城的房價也突飛猛漲, 看著大都市的人都在通往房奴的路上狂奔, 縣城裡的年輕人也不甘心, 擁有房子的希望也要變成奢望, 說幸福也近於扯淡了。 一心要房子,簡直就是自我折磨,何苦呢?

文/馬長軍

一心要房子,簡直就是自我折磨,何苦呢?

文/馬長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