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不知道的名校:唐山交通大學,碾壓清北,號稱“東方康奈爾”

1、唐山交大是我國近現代史上辦學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 其聲譽馳名中外。 該校多次更名, 但人們耳熟能詳的仍稱為“唐山交通大學”。 1896年5月, 中國第一所鐵路高等學府“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肇建, 它就是後來蜚聲中外的唐山交通大學前身, 校史早於北京大學(1898年)、清華大學(1911年)。 1905年10月遷址唐山, 定名為唐山路礦學堂。 這所學校的創辦, 使唐山與中國近現代交通史緊密聯繫在一起,為唐山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搖籃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 1912年9月, 孫中山先生蒞臨該校視察, 發表了“革命需要武裝、建設兩路大軍”的著名演說。

唐山交大比照美國康乃爾大學模式辦學, 1914屆畢業生茅以升在康乃爾大學的優異考試成績, 為所有唐山交大學子獲取了免試入學攻讀研究生的資格, 從此唐山交大在國際聲名鵲起, 被譽為“東方康乃爾”。 1916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在北京舉辦全國74所高等學校作業成績展覽評比, 該校以94分的優異成績榮獲全國第一名。 12月, 該校榮獲教育部優等獎狀, 授予“俟實揚華”匾額一方, 自此“俟實揚華、自強不息”成為唐山交大精神, 同時也成為唐山人文精神的寶貴歷史財富。 1934年全國8個公費留美名額, 除清華大學考取1名外, 其餘7名全部被唐山交大畢業生囊括。 1937-1945年抗戰階段, 先後在湖南湘潭及楊家灘、貴州平越、重慶等地複課。
1946年, 重歸故里--唐山。 新中國成立後, 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校名。 50年代, 該校提出並指導建成了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 先後參與設計建造了武漢、南京長江大橋, 成渝、蘭新、成昆鐵路等重大工程項目。 1972年該校遷至四川成立西南交通大學, 在唐山設留守處(現光明南裡唐山辦事處)

2 、唐山交大是培養我國近現代發展史名人的搖籃, 其學子創造了上百項全國第一。 該校英才輩出, 先後培養出73名國內外著名院士, 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7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9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雙院士4名、中央研究院院士6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3名、英國皇家建築學院院士2名、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名。 茅以升、竺可楨、林同炎、楊杏佛、黃萬里等學生的名字足以讓其無比自豪。

該校學生莊俊主持設計建造了清華學堂。

3、唐山交大是我國著名大學(研究院)的淵藪, 孕育了多所親緣高校。 1926年, 唐山交大在遼寧錦縣建立分校, 後獨立成為東北大學;1948年部分教授、專家説明組建了解放軍工程兵學院(現石家莊鐵道學院);1950年3月, 鐵道部鐵道技術研究所在該校成立, 後遷至北京, 現已成為鐵道部科學研究院。 1952年下半年,唐山交大部分教授、專家支援組建中國科學院;建築系、化學工程系調整到天津大學;礦冶系調整到新組建的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科技大學的前身);採礦系調整到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和北京礦業學院(中國礦業大學的前身);材料工程系調入北京鐵道學院(北京交通大學前身);電機系電訊組調整到原哈爾濱鐵道學院;土木系水利組調整到清華大學,

並部分支援了河海大學。 1956年組建了唐山業餘工學院(現唐山學院);1958年組建了蘭州分校(現蘭州交大), 同年, 又與煤炭部、天津大學一起組建了唐山礦冶學院(現河北理工大學)。

4唐山交大優秀學子創造的100個全國第一

世界上第一台中文打字機 周厚坤

世界上最大的莫斯科納地下展覽廳 林同炎

世界上最大的雙曲線抛物面殼頂結構的體育館 林同炎

世界上最崎嶇、地質最堅硬、地形最複雜的滇緬公路 李溫平

世界上最大跨度懸索橋 總設計師 張馥葵

世界上第一座半面弧形的克拉巧起大橋 林同炎

世界上第一輛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 王家素

世界上第一台公路-鐵路聯運地板平車 李芾

世界上第一座倒掛式懸索橋 林同炎

世界上最大的雙曲線抛物面殼頂結構的波多黎各體育館 林同炎

世界上第一座空氣重介質幹法選煤廠 陳清如

世界上記載種類最多、最完整的植物志 《中國植物志》 錢崇澍主編

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 青藏鐵路 盧春房 張魯新

歷史上第一位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亞裔院士 林同炎

歷史上第一個以華人名字命名的科學獎“林同炎獎”

歷史上第一位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的華裔外籍院士 茅以升

歷史上唯一獲得全美顧問工程師最高獎狀的華裔 林同炎

歷史上第一位漂流長江的勇士 堯茂書

歷史上第一位中國人教授 羅忠忱

歷史上唯一被《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收錄傳記的華裔經濟學家 劉大中

歷史上第一位被國際水利協會授予榮譽會員稱號的中國水利學家 嚴愷

歷史上第一位獲得“大衛遜獎”的中國數學家 侯振挺

全美最大的利用太陽能建築 馬士孔尼會議中心 楊裕球

亞洲第一座斜拉橋 光復橋 楊裕球

南美最長的混凝土斜拉橋 張馥葵

臺灣同類最高建築 建台大廈 楊裕球

東南亞第一所華文大學--南洋大學(今南洋理工大學) 李光前

中國最年輕的橋樑設計大師 徐恭義

中國設計大型水利工程最多的水利學家 馮寅

中國現存最早的大學畢業證書 張孝基的畢業證書

中國投資最大、一次性建設最長的鐵路 京九鐵路 陳嘉珍

中國地質條件最複雜、工程難度最大的鐵路 成昆鐵路 胡惠泉

中國最大噸位汽車起重機 張質文

中國最大噸位鐵路起重機 周志熬

中國最大噸位龍門起重機 王金諾

中國唯一直接參加朝鮮戰爭的高校 唐山交大

中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 茅以升

中國第一個跨越長江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 汪菊潛

中國第一座高速公路大跨徑懸索橋 虎門大橋 鄭明珠

中國第一座千米以上特大跨度橋樑工程-江陰長江公路大橋 鳳懋潤

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潤揚長江大橋 鄭明珠

中國第一公路鐵路兩用大橋 江陰長江大橋 總指揮周孟波

中國第一台迴旋加速器 力一

中國第一個大學地理系 竺可楨先生創立

中國第一個大學地質系 何傑先生創立

中國第一所鐵路學堂 北洋鐵路學堂

中國第一個商學院 楊杏佛先生創立

中國第一個土木系 北洋鐵路學堂土木系

中國第一個礦冶系 唐山路礦學堂礦冶系

中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校友詹天佑 張鴻誥 徐士遠

中國第一條國際鐵路----滇緬鐵路 杜鎮遠

中國第一位建築師 莊俊

中國第一位女工程師 朱穎卓

中國第一位爆破學工程師 李溫平

中國第一位地鐵工程師 施仲衡

中國第一位海港工程師 邵福旿

中國第一位土木工程教授 羅忠忱

中國第一位留美礦冶工程及石油專家 胡博淵

中國第一任礦冶局長胡博淵

中國第一位採油廠廠長 秦同洛

中國第一名火車女司機 田桂英

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道——寶成鐵路 杜慶萱

中國第一台電力機車 杜慶萱

中國第一台內燃機車 段墉川

中國第一輛高速列車 李芾

中國第一個納米材料實驗室 葛昌純

中國第一輛萬噸重載列車 孫翔

中國第一條磁浮列車實驗線 連級三

中國第一條高速鐵路廣深準高速鐵路 周宏業

中國第一長度雙線隧道——大瑤山隧道 王夢恕

中國第一地鐵 北京地鐵 施仲衡

中國第一座重載鐵路雙線隧道 王夢恕

中國第一台立式車床 周惠久

中國第一台麻紡機 周惠久

中國第一輛常導磁懸浮實驗車 張昆侖

中國第一份科學雜誌 《科學》月刊 楊杏佛

中國第一架運輸機 林同驊

中國第一座現代化海港 湛江商港劉峻峰

中國第一家五星級酒店 東方賓館 余峻南

中國第一座大型幹船塢 譚真

中國第一台電磁震動落沙機 潘啟敬

中國第一個建築設計金牌獎 獲得者佘俊南

中國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級酒店 白天鵝賓館 佘俊南

中國第一塊鋁錠 邱竹賢

中國第一座電解鋁廠 邱竹賢

中國第一低合金高強度鋼 劉嘉禾

中國第一爐不銹鋼 王國鈞

中國第一個平爐熱工制度 張春銘

中國第一爐工業純鐵 王國鈞

中國第一套爐外真空精煉爐 楊昌樂

中國第一塊120門砷化鎵閘陣列電路 鄒世昌

中國第一批閃光全息光柵 鄒世昌

中國第一所土木建築研究所 劉恢先

中國第一個氣象研究所 竺可楨

中國第一部抗震設計規範 劉恢先

中國第一部用正規方法製作地圖 方俊

中國第一輛城市輕軌列車 池耀田

中國第一部晶相圖譜 周晨光

中國第一部介紹汽車工程書籍 何乃民

中國第一套民用航空運輸企業會計制度和核算方法 徐壽彭

中國第一座現代化船模實驗池 王公衡

中國第一口油田 玉門油田 秦同洛

中國第一個建築師的組織“中國建築師學會” 莊俊創立

中國第一個科學組織 中國科學社 楊杏佛等創立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陳能寬 吳自良 姚桐斌為23位“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中國第一顆氫彈 陳能寬 吳自良 姚桐斌為23位“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陳能寬 吳自良 姚桐斌為23位“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中國第一大油田 大慶油田 秦同洛(4位技術領導人之一)

歷史上第一位中國人教授 羅忠忱

歷史上唯一被《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收錄傳記的華裔經濟學家 劉大中

歷史上第一位被國際水利協會授予榮譽會員稱號的中國水利學家 嚴愷

歷史上第一位獲得“大衛遜獎”的中國數學家 侯振挺

全美最大的利用太陽能建築 馬士孔尼會議中心 楊裕球

亞洲第一座斜拉橋 光復橋 楊裕球

南美最長的混凝土斜拉橋 張馥葵

臺灣同類最高建築 建台大廈 楊裕球

東南亞第一所華文大學--南洋大學(今南洋理工大學) 李光前

中國最年輕的橋樑設計大師 徐恭義

中國設計大型水利工程最多的水利學家 馮寅

中國現存最早的大學畢業證書 張孝基的畢業證書

中國投資最大、一次性建設最長的鐵路 京九鐵路 陳嘉珍

中國地質條件最複雜、工程難度最大的鐵路 成昆鐵路 胡惠泉

中國最大噸位汽車起重機 張質文

中國最大噸位鐵路起重機 周志熬

中國最大噸位龍門起重機 王金諾

中國唯一直接參加朝鮮戰爭的高校 唐山交大

中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 茅以升

中國第一個跨越長江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 汪菊潛

中國第一座高速公路大跨徑懸索橋 虎門大橋 鄭明珠

中國第一座千米以上特大跨度橋樑工程-江陰長江公路大橋 鳳懋潤

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潤揚長江大橋 鄭明珠

中國第一公路鐵路兩用大橋 江陰長江大橋 總指揮周孟波

中國第一台迴旋加速器 力一

中國第一個大學地理系 竺可楨先生創立

中國第一個大學地質系 何傑先生創立

中國第一所鐵路學堂 北洋鐵路學堂

中國第一個商學院 楊杏佛先生創立

中國第一個土木系 北洋鐵路學堂土木系

中國第一個礦冶系 唐山路礦學堂礦冶系

中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校友詹天佑 張鴻誥 徐士遠

中國第一條國際鐵路----滇緬鐵路 杜鎮遠

中國第一位建築師 莊俊

中國第一位女工程師 朱穎卓

中國第一位爆破學工程師 李溫平

中國第一位地鐵工程師 施仲衡

中國第一位海港工程師 邵福旿

中國第一位土木工程教授 羅忠忱

中國第一位留美礦冶工程及石油專家 胡博淵

中國第一任礦冶局長胡博淵

中國第一位採油廠廠長 秦同洛

中國第一名火車女司機 田桂英

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道——寶成鐵路 杜慶萱

中國第一台電力機車 杜慶萱

中國第一台內燃機車 段墉川

中國第一輛高速列車 李芾

中國第一個納米材料實驗室 葛昌純

中國第一輛萬噸重載列車 孫翔

中國第一條磁浮列車實驗線 連級三

中國第一條高速鐵路廣深準高速鐵路 周宏業

中國第一長度雙線隧道——大瑤山隧道 王夢恕

中國第一地鐵 北京地鐵 施仲衡

中國第一座重載鐵路雙線隧道 王夢恕

中國第一台立式車床 周惠久

中國第一台麻紡機 周惠久

中國第一輛常導磁懸浮實驗車 張昆侖

中國第一份科學雜誌 《科學》月刊 楊杏佛

中國第一架運輸機 林同驊

中國第一座現代化海港 湛江商港劉峻峰

中國第一家五星級酒店 東方賓館 余峻南

中國第一座大型幹船塢 譚真

中國第一台電磁震動落沙機 潘啟敬

中國第一個建築設計金牌獎 獲得者佘俊南

中國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級酒店 白天鵝賓館 佘俊南

中國第一塊鋁錠 邱竹賢

中國第一座電解鋁廠 邱竹賢

中國第一低合金高強度鋼 劉嘉禾

中國第一爐不銹鋼 王國鈞

中國第一個平爐熱工制度 張春銘

中國第一爐工業純鐵 王國鈞

中國第一套爐外真空精煉爐 楊昌樂

中國第一塊120門砷化鎵閘陣列電路 鄒世昌

中國第一批閃光全息光柵 鄒世昌

中國第一所土木建築研究所 劉恢先

中國第一個氣象研究所 竺可楨

中國第一部抗震設計規範 劉恢先

中國第一部用正規方法製作地圖 方俊

中國第一輛城市輕軌列車 池耀田

中國第一部晶相圖譜 周晨光

中國第一部介紹汽車工程書籍 何乃民

中國第一套民用航空運輸企業會計制度和核算方法 徐壽彭

中國第一座現代化船模實驗池 王公衡

中國第一口油田 玉門油田 秦同洛

中國第一個建築師的組織“中國建築師學會” 莊俊創立

中國第一個科學組織 中國科學社 楊杏佛等創立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陳能寬 吳自良 姚桐斌為23位“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中國第一顆氫彈 陳能寬 吳自良 姚桐斌為23位“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陳能寬 吳自良 姚桐斌為23位“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中國第一大油田 大慶油田 秦同洛(4位技術領導人之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