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航母的噩夢——攜帶核彈頭的艦對艦導彈

蘇聯曾研製過數型攜帶核彈頭的艦對艦導彈, 它們如果出現在海戰場上, 將是對方所有大型水面艦艇的噩夢。 下面就簡要介紹其中一兩種導彈。

SS-N-1“掃帚”(蘇聯代號P-1)導彈是蘇聯海軍裝備的第一代艦對艦導彈, 也是世界上最早實用的艦對艦導彈, 它是在德國V-1巡航導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由OKB-52切洛梅設計局設計。 導彈長7.6米, 彈徑900毫米, 翼展4.6米, 發射品質3.1噸, 射程80千米, 巡航高度300~3 000米, 巡航速度0.9馬赫, 動力裝置為1台渦輪噴氣發動機和1台固體火箭助推器。 該導彈採用慣性導航加主動雷達導引, 攜帶常規戰鬥部或核戰鬥部,

核彈頭當量為1萬噸(一說1千噸)TNT, 主要用來攻擊航空母艦等大型水面艦艇, 也可攻擊港口和海岸目標。 導彈從SM-59重軌發射架發射, 該發射架為可瞄準雙軌式, 長17米, 寬4米, 高5.5米。 在方位上可轉動200°, 最大仰角30°。 導彈採用艦載“細網”對海雷達進行目標探測, 也可由飛機或其它艦艇提供目標位置。 “細網”雷達工作在E/F波段, 其網狀結構的矩形抛物面天線寬5.5米, 高1.8米。

SS-N-1“掃帚”導彈

“掃帚”導彈外形像小飛機, 圓柱形彈體, 卵形頭部, 在彈體中部有一對中單彈翼。 尾部有4片尾翼, 其中兩片水準尾翼在彈體中心線以下, 另外兩片在中心線以上, 呈“×”形配置。 尾翼後緣均有控制舵。 該導彈於1957~1959年在Z-V和G-1級潛艇上進行試裝, 1957年1月2日首次試射以失敗告終, 1958年開始服役, 裝備“基爾”級和“克魯普尼”級驅逐艦, 共5艘, 共有100枚導彈, 當時總經費約為1 000萬美元。 1966年, 裝備該導彈的驅逐艦開始進行翻新和現代化改造。 該導彈從1972年開始退役, 1977年全部退役。

SS-N-19導彈

蘇聯裝備的其它核艦對艦導彈還有SS-N-3C“沙道克”、SS-N-9“海妖”、SS-N-12“沙箱”、SS-N-19“海難”, 這四種導彈的核彈頭當量達20~50萬噸TNT, 射程都大幅增加。 其中SS-N-19“海難”巡航導彈最大射程達600千米, 高空飛行速度2.5馬赫, 低空掠海巡航速度1.5馬赫, 是世界上首型速度超過2馬赫的反艦導彈。 該導彈長10米, 彈徑850毫米, 翼展2.6米, 發射品質7噸, 它攜帶一枚當量為50萬噸TNT的核彈頭,

被稱為“航母殺手”。 該導彈於1971年開始研製, 1979年開始裝備在“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布勒克抗”號巡洋艦、“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 總計生產了約300枚。 該導彈的潛射型裝備在“奧斯卡”級核潛艇上。 2000年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失事, SS-N-19導彈首次揭開神秘的面紗。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首艦於1980年開始服役

“奧斯卡”級核潛艇側視圖與俯視圖, 紅色部分為SS-N-19導彈筒

淘寶店鋪請搜索:兵器知識讀者服務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