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缺少這1條,再多的準備,都緩解不了孩子的入園焦慮

“他開學前, 我們全家明明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 一起準備開學要用的東西, 帶他提前參觀幼稚園, 閱讀關於幼稚園的繪本, 可是送了了幾天我發現,

依然是每天都要在幼稚園門口上演一場生離死別一樣的場景。 ”朋友電話裡的這段“孩子入園感言”, 透露著焦慮。 她要上班, 老公經常出差, 爺爺奶奶幫襯照顧孩子的日常, 如果孩子無法順利度過入園的適應階段, 整個家庭都無法回到平靜的日常生活, 工作當然也會受到影響。

長大是遲早的事, 離開家適應外面的環境是長大的第一步。 這些道理, 家長都懂。 但懂了不代表就能夠做好。 在孩子的入園適應這件事上, 孩子入園焦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可是如果大人同樣焦慮, 善於“察言觀色”的孩子很快就能發現和感覺到, 從而被大人的情緒感染, 加重入園焦慮或者延長入園適應期。 那麼, 家長的哪些行為表明家長正在發生“入園焦慮”呢?

◆時刻想要給老師打電話, 放心不下

家裡是孩子熟悉的環境, 也是和最親近的人相處最多的地方, 吃喝拉撒都很自由。 離開這個環境, 孩子能適應嗎?大小便會喊老師嗎?拉褲子裡怎麼辦?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會成為家長關注和焦慮的問題,

所以特別放心, 想要詢問情況, 想要拜託老師多給予關照。

心情可以理解, 但如果這種“不放心”表現得過多, 難免影響孩子。

◆總問孩子“有沒有被欺負?”“有沒有餓著?”等負面問題

爺爺奶奶等老年人喜歡在接孩子的時候問“有沒有被欺負?”“有沒有餓著?”“有沒有挨駡?”這些問題看似對孩子的關心, 其實對產生心理暗示, 似乎幼稚園就是個要被欺負, 要挨餓挨駡的地方, 讓孩子產生心理抗拒。 既然大人們都那麼擔心幼稚園裡有那麼多不好的事情發生, 為什麼每天要我送到幼稚園呢?

所以, 如果要詢問孩子幼稚園的情況, 不妨換個說法, 比如今天幼稚園的飯菜可口嗎?你認識了哪些小朋友?讓孩子心理輕鬆下來。

◆長輩接受不了孩子上學後的失落感

對於長期相伴的老年人, 孫子忽然上學去了, 嘰嘰咋咋的日常陪伴變成了冷冷靜靜, 心裡失落, 唉聲歎氣都傳達著老人的心理焦慮。

“寶貝, 你上學以後別提爺爺多難過了。 ”

“那我就不去幼稚園了天天陪著爺爺!”

看似親密無間的對話, 表明家長特別是老年人對孩子陪伴的依賴, 他們也需要適應自己的“入園焦慮”, 即孩子上幼稚園以後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現在, 你大概知道我說的“這1點”是什麼了吧, 全家人擺脫焦慮的放鬆心態, 讓孩子覺得上幼稚園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 幼稚園不是洪水猛獸。 這比口頭說再多幼稚園的好, 哄再多都重要, 因為這是孩子能夠憑直覺感受得到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