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寫給我最鐵的兄弟:同年兵

因為和大家相處時間不長, 所以導致臨近退伍都不知道, 能對那些同樣優秀同樣受人尊敬, 卻因為志向不同而選擇離開的上等兵做些什麼,

一個偶然的機會, 我發現排裡的兩個上等兵張雄和劉文傑關係“不一般”。 昨天傍晚淅淅瀝瀝下起了雨, 晚上點完名, 兩個人冒雨也要一起去洗澡, 這一幕被我看到, 我當時第一感覺是, 戰友情深啊!可我意識裡突然閃過一個想法:他們是從新兵連開始就在一起, 到如今, 對於一個即將離開軍營的人來講全部的兩年軍旅生涯都和眼前這個人一起度過, 而且是形影不離, 同年兵, 這個本來就充滿故事和情懷的詞被籠罩上了一層更特殊的感情。

10天后, 劉文傑就要回到地方, 至於張雄, 雖然選取結果還沒出來, 但留隊基本問題不大。 任務在即, 張雄要在劉文傑離隊前先離開, 跟隨部隊去執行任務……

這樣一個動機和契機,

讓我萌生了一個把他們的故事寫出來的想法。 給他們, 一個美好的回憶。

——寫在前面的話.2017.8.20

有一種感情叫:同年兵

張雄, 大家習慣稱呼他, 雄(慫), 而劉文傑因為長得黑大家喜歡叫他, 小黑。

兩個人都很優秀, 一個穩重不善言談, 但心中有信仰毅力強;一個活潑急性子,

但是非分明具有正義感。

張雄來自四川大涼山, 是從大山裡的走出來, 喜歡當兵, 家裡人也希望能出個優秀的軍人, 於是他來到了軍營;劉文傑家在雲南騰沖, 家境稍微好一些, 來部隊是本著鍛煉的目的, 於是, 他也來了。

兩年的時間, 雄成為他們那批新兵中最優秀的一個;劉文傑經過部隊淬煉, 也告別了當年那個青澀懵懂的少年, 變得成熟而獨立。

那些年住過的上下鋪——

新兵報到那天傍晚, 西邊的天上晚霞緋紅, 劉文傑敲開了那個他要住宿三個月的宿舍門。 那會他還是個十足的胖子, 當看到進門右側有一個下鋪時, 心中自然狂喜不已, 一個箭步飛了過去, 可站在一旁的班長卻用強壯的身軀擋住了這個靈活胖子的去路。

“幹啥, 這鋪有人了!”

說完班長指了指斜上方:“這是你鋪。 他來的比你早, 臨時站崗去了!”。

“怪就怪自己不積極, 誰讓我最後一個到宿舍。 ”劉文傑心裡想著。 而班長口中“他”, 就是張雄, 新兵連, 他們在一個班。

胖子住上鋪畢竟不是長久之事, 這一點張雄記在心裡。

一次訓練結束, 他找到班長:“我要和劉文傑換鋪!”一次主動換鋪, 奠定了這段戰友情深。

新兵集訓結束後, 他兩又被同時分配到中部戰區空軍地導某營發射連。

15天的崗前集訓, 新兵要集中居住, 同住一個宿舍的他兩, 又要面對誰上鋪誰下鋪的問題, 3個月訓練使劉文傑的體重減了下來, 這正是一個“還鋪”的好機會。 正當劉文傑準備把下鋪讓給張雄時, 雄卻先他于一步, 一個托舉把自己的行李扔在了上鋪。

“我習慣住上鋪!”

“恩, 我也剛好是這個意思, 劉文傑被子品質好一些, 放下鋪, 你的被子還需提高, 在上鋪剛好能鍛煉鍛煉, 把標準再提一提!”班長看到他兩相互謙讓, 插了一句。

被子好不好是一個好兵最直接的體現!剛進新兵連, 班長就告訴他們這個理。雖然鋪是自己先讓出來的,但班長無心的一句話卻戳痛他的心。

他暗自發誓:“下一次,這鋪,我要讓的有底氣!”

集訓期間,雄的被子一天比一天好,每次內務檢查都被表揚,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再也沒有“贏回底氣”的機會了。

分班的故事——

崗前集訓結束後,連長讓班長來挑兵。二班長一眼挑中軍姿挺拔面容剛毅的張雄。

誰都知道二班一直是營裡的標兵班,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直到現在營裡很多骨幹都是從二班出去的。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當二班長徵詢他意願時,張雄響亮地回答:“我願意!”

身高差不多的劉文傑剛好站在張雄的身旁,這個皮膚黝黑,眼眸發亮的雲南娃也引起二班長得注意。

“你願意來二班嗎?”

“願意!”劉文傑乾淨利索地回答道。

就這樣他兩又分到了一起。張雄和劉文傑心裡都很高興,一則分到了一個好班,有一個好班長,二則,兩人又分到了一起,這比什麼都重要。

新兵到班裡,自然只能住上鋪。這次他兩不再是上下鋪,而是腳對腳。

為了在班長面前表現,他兩嚴格要求自己,每天在班裡其他人起床前就要把自己的內務收拾利索。

張雄負責拿著帶有鬧鐘的電子錶,每天鬧鐘把自己叫醒後,第一時間把劉文傑的被子扯掉,睡眠比較深的劉文傑一般要等張雄穿好衣服第二次叫他時,他才能完全的清醒。

起床哨一響,兩人就拿著掃把去打掃衛生了。

就這樣,兩個人一起幹活,一起出公差,一起訓練,一起開班務會,一起分擔壓力,一起分享快樂,他們都以為會這樣一直下去,至少不會想到兩周後就要面對“離別”。

“一班的新兵被調走當公務員,我要去一班了!”劉文傑對張雄說。

“去就去嗎,去了咱還在一個排嘛!”張雄滿臉鄙視。

話雖這麼說,但這突然地變動對他兩而言,著實是個“坎”。原來兩個人的活突然壓在了一個人的身上;遇事習慣聽張雄的劉文傑,很多事突然不知道如何抉擇了,加之原本熟悉的環境變得陌生起來……

不過,正因為有“變”,才有了“歷練”。

瞧,成長的花兒,正在悄悄綻放!

是戰友也是對手——

分班後的幾天,張雄每天會悄悄地跑到一班去叫劉文傑起床。劉文傑曉得不在一個班,以後起床要靠自己,於是他也給自己買了塊帶有鬧鐘的電子錶。

一天,張雄還是照常去叫劉文傑起床,發現他鋪上沒人。

當打開連部門時,劉文傑已經在連部開始疊被子了,兩人悄悄地笑出了聲。

新兵剛開始管理很嚴格,平時很少有單獨行動的機會,都說不上話,交流的機會更沒有。所以,一到週末,給家裡打完電話後,他兩就約著去服務社買些吃的,找個沒人的地方,嘮一嘮屬於新兵之間的心裡話。

劉文傑因為分班不適應而產生的思想疙瘩,全靠每次和張雄聊天,從而慢慢化解。

後來他們發現,雖然不在一個班,但很多時候還是能夠在一起的。但那一刻,他們除了是戰友,更多時候是對手。

現在的新兵告訴我,他們剛下連時,連裡讓各排上等兵負責本排新兵訓練,張雄和劉文傑就成了搭檔。有一次因為新兵體能太差,連長要求對新兵進行體能加練。

而在如何組訓上,兩人發生爭執,於是,他兩就當著新兵的面“互懟”,話語鋒利,互不相讓。最終因為意見不統一,兩個班只能分開訓練。

青春是燥熱的,“對手”之間產生衝突和矛盾也就成家常便飯。說道矛盾,張雄和劉文傑非常默契地告訴我,他們打的架不止一次。可具體因為些什麼事,他兩都只是搖搖頭,說記不清了。因為對於他兩而言,“和解”就是半天的事。

過年喂雞——

新兵第一年冬天,排裡買了幾隻雞,圈在原來的羊圈裡養著,班長說,等過年給大家燉雞湯,吃雞肉。

飼養的任務自然而然交給了排裡最年輕的同志。於是,提著剩飯剩菜去雞舍喂雞就成為張雄和劉文傑每天晚飯後的例行性工作。

可沒幾天,他們發現,每次給雞送的食物,雞都不怎麼吃,是味道不對雞的胃口?還是……

機智的張雄靈光乍現:“我們家養過牲畜,知道他們有個特點,就是對於看不見的東西從來不吃,冬天天黑的早,我們每次去喂雞都是晚飯後六點多鐘,人走路都要小心摔倒,何況雞吃東西呢?”

劉文傑想著張雄從大山裡出來,在這方面,懂得肯定比他多。於是他們第二天專門拿了應急小分隊用的手電筒去了雞舍,果不其然,用手電筒照著,雞真的開始吃東西了!自此劉文傑越來越佩服張雄了。

劉文傑告訴我,他們那會剛下連不久,使用手機很受限制。張雄所在的二班除了週末,平時是不讓新兵用手機的,而劉文傑所在的班對他手機管理沒那麼嚴格,周內休息時間也可以用。

於是每次他們去雞舍除了喂雞,還有一件事就是偷著玩手機。他們輪流用手電筒給雞照亮,另一個人利用這會時間登陸一下QQ,看看有沒有新消息。

“喂一次雞半個小時?”剛開始,班長們也產生了懷疑。

不過他兩把雞吃東西還得用手電筒照亮的事情告訴了班長後,班長也就信了。

等到了過年,排裡派人去抓雞,準備燉湯吃肉,卻發現雞瘦的只剩皮包骨頭了。

“喂的挺好啊?怎麼會……”當時他兩也一肚子問號。幸虧他們平時表現好,否則非得然他們交代清楚不可。

正當我樂的前仰後翻時,劉文傑告訴我說:“那會雞喂是喂了,但有沒有專心做這件事呢,得打個問號。”

一下我就笑不起來了,我面前這個人,已經不是入伍之初那個少年,談吐舉止,包括他從他臉上表現出來的,我看到了經過兩年淬煉蛻變之後的成熟。

體能那些事——

當我問劉文傑還有沒有什麼印象比較深的事沒,他撓了撓頭,說,體能考核。

關於他如何從一個胖子變成一個“正常”體重的人,沒人知道其中的辛酸。用劉文傑的話說,他再也不想回憶起那三個月。

於是下連後,他對於體能成績沒任何奢望。這樣心態導致他永遠只能在在及格線外遊走。時間長了大家也就習慣了,一提起劉文傑,大家自然而然就想起他那垂死掙扎怎麼也過不去的五公里。

第二年年底時,距離年終評功評獎越來越近了,花落誰家,連裡向所有人發動倡議。

“優秀士兵,要拿一起拿!”點名結束後,張雄把劉文傑拉到一邊。

“我的體能不行!”劉文傑自我揭疤。

“所以你從現在就要練了!”

“算了吧……”

“不試,怎麼知道不行?”

……

在張雄的“逼迫”下,劉文傑嘗試去改變,考核那天劉文傑拼了命地跑,神奇的是,他竟然過了。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議,唯獨張雄在人群後面開心地笑著。

“知道成績後,他比我還開心!”劉文傑講到。

雖然那年優秀士兵只有張雄拿到了。但卻讓劉文傑知道越來通過五公里也不是很難。

可誰也沒想到,那次是劉文傑五公里第一次通過,也是他最後一次。

“我媽生我是剖腹產,所以我的心肺功能不好!”他倒是給自己找了一個讓人無法反駁的理由。

張雄聽完之後有些恨鐵不成鋼,每次當別人提起他那次通過的五公里時,張雄就從人群後冒出一句:“他從來就沒及格過!”

劉文傑知道張雄是在激勵他。

可就算這樣,也沒任何用,五公里,三個字,似乎劉文傑在的人生字典裡不存在。

專業技能打破記錄——

有一件事,劉文傑十分自豪。

那是一次夜訓,連裡組織新大綱試訓。訓練科目是發射車展開撤收,所有戰勤班子都要過一遍,連長掐表計時。

因為人員不齊,班子都是臨時拼湊的。因此訓練成績出現很多未知數。

劉文傑和張雄剛好被分到了一個戰勤班,還有一個班長和他兩搭檔。

隨著一組組訓練結束,成績一次次被刷新,快輪到他們這組上場了,他們前面剛好有個戰勤班打破了最新的訓練記錄。

對於打破記錄他們沒想過,只一心想著怎麼把這一套動作做好,然後再想著提高速度……

但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在配合上竟然體會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操作地暢快感,同樣的科目,因為隊友的不同,一種全新的訓練體驗。“太默契了!”站在旁邊掐表的連長也忍不住稱讚。

這個科目,主要考的是二、三號手配合,配合的好速度就快!

操作結束,當連長宣佈他們打破了由上一組創下的最快紀錄時,他們興奮相擁。

“那會心裡別提有多高興!”劉文傑給我分析說,可能是同年兵在相互配合過程中沒有心理上的障礙,在動作實施上是沒有任何顧忌的。

他說這個也夠他退伍後吹噓一段時間的了。

兩年時間,他們幾乎都成為了連隊的骨幹,開始在連隊的日常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和劉文傑的一段採訪錄:

“張雄選擇留隊,你選擇離開。你怎麼看?”

“他是一個從入伍開始就決定在部隊長幹的人”劉文傑不假思索的告訴我。

“從入伍第一天起,只要是可以拿出來比的東西,他都不願意得第二。”

“我也問過張雄,為什麼要這麼拼命?他只說了一句話,‘做好了,就沒人找你事了!’這句話背後不知有多少不為人知的酸楚和堅韌。也正是這樣一個簡單而樸實的理由,讓他成為他們這一批最優秀的士兵。”

“他的確很優秀,我非常替他高興。”

“那你呢?”

“我……我選擇不留隊,不是我不喜歡這裡,只是長遠看,覺得自己不適合待在體制裡,太穩定太波瀾不驚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這人有些不安分,我更想到外面去闖蕩闖蕩。所以,相反,我是很留戀這裡的。”

“留戀這裡?”

“這裡的一切,營,連隊,還有一些人……班長、連長還有指導員……對,還有張雄,最要好的同年兵。”

“從新兵連開始,為期兩年的同年兵生涯即將結束,你有什麼感覺,我是說……”

“我覺得男人間沒必要搞那麼深情,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離開只是選擇的不同,選擇不同也只是說明奮鬥的軌跡不同,以後要是想聚,他打個電話我就能“飛機”過去……”

“退伍之後你想好幹什麼了嗎,我聽張雄說你想開網店?”

“有這個想法,不過我想先去幾個大城市轉一轉,為自己以後的工作積攢一些閱歷。”

“挺好,希望你回到地方,不忘初心,保持住軍人的優秀品質,把軍人的底色發揚好,最後,祝你前程似錦。”

“謝謝!”

採訪結束的第二天,張雄請假外出,請劉文傑和他們另外一個同年兵吃飯,他說,再不請以後就沒機會了。

臨近離別,我想給他兩拍點照片留作紀念,可他們怎麼都不拍,在我百般說辭才才同意讓我拍。

很少拍照片的他們在鏡頭面前表現的非常拘謹和不自然。好幾次因為連裡突然派活,拍照不得不終止,他們跟我商量說能不能幹完活再拍?我沒有因為被他們拒絕而生氣,反而這種眼裡始終有活,任何時候都把連隊的工作擺在前面,不正是部隊在他們身上留下來的深刻印記嗎?這不正是他們最可愛的地方嗎?

未來的路沒有人知道會是怎樣,離開或者留下,只要始終保持一顆拼搏、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火熱的心,都是對年輕生命最濃烈的尊重。

遇到困難不放棄不拋棄,如果跑不動了,就停下來,問一問自己,當初為什麼出發。然後,別忘了在你人生最重要的兩年裡遇到的那個,同年兵。

作者:孔帥

班長就告訴他們這個理。雖然鋪是自己先讓出來的,但班長無心的一句話卻戳痛他的心。

他暗自發誓:“下一次,這鋪,我要讓的有底氣!”

集訓期間,雄的被子一天比一天好,每次內務檢查都被表揚,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再也沒有“贏回底氣”的機會了。

分班的故事——

崗前集訓結束後,連長讓班長來挑兵。二班長一眼挑中軍姿挺拔面容剛毅的張雄。

誰都知道二班一直是營裡的標兵班,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直到現在營裡很多骨幹都是從二班出去的。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當二班長徵詢他意願時,張雄響亮地回答:“我願意!”

身高差不多的劉文傑剛好站在張雄的身旁,這個皮膚黝黑,眼眸發亮的雲南娃也引起二班長得注意。

“你願意來二班嗎?”

“願意!”劉文傑乾淨利索地回答道。

就這樣他兩又分到了一起。張雄和劉文傑心裡都很高興,一則分到了一個好班,有一個好班長,二則,兩人又分到了一起,這比什麼都重要。

新兵到班裡,自然只能住上鋪。這次他兩不再是上下鋪,而是腳對腳。

為了在班長面前表現,他兩嚴格要求自己,每天在班裡其他人起床前就要把自己的內務收拾利索。

張雄負責拿著帶有鬧鐘的電子錶,每天鬧鐘把自己叫醒後,第一時間把劉文傑的被子扯掉,睡眠比較深的劉文傑一般要等張雄穿好衣服第二次叫他時,他才能完全的清醒。

起床哨一響,兩人就拿著掃把去打掃衛生了。

就這樣,兩個人一起幹活,一起出公差,一起訓練,一起開班務會,一起分擔壓力,一起分享快樂,他們都以為會這樣一直下去,至少不會想到兩周後就要面對“離別”。

“一班的新兵被調走當公務員,我要去一班了!”劉文傑對張雄說。

“去就去嗎,去了咱還在一個排嘛!”張雄滿臉鄙視。

話雖這麼說,但這突然地變動對他兩而言,著實是個“坎”。原來兩個人的活突然壓在了一個人的身上;遇事習慣聽張雄的劉文傑,很多事突然不知道如何抉擇了,加之原本熟悉的環境變得陌生起來……

不過,正因為有“變”,才有了“歷練”。

瞧,成長的花兒,正在悄悄綻放!

是戰友也是對手——

分班後的幾天,張雄每天會悄悄地跑到一班去叫劉文傑起床。劉文傑曉得不在一個班,以後起床要靠自己,於是他也給自己買了塊帶有鬧鐘的電子錶。

一天,張雄還是照常去叫劉文傑起床,發現他鋪上沒人。

當打開連部門時,劉文傑已經在連部開始疊被子了,兩人悄悄地笑出了聲。

新兵剛開始管理很嚴格,平時很少有單獨行動的機會,都說不上話,交流的機會更沒有。所以,一到週末,給家裡打完電話後,他兩就約著去服務社買些吃的,找個沒人的地方,嘮一嘮屬於新兵之間的心裡話。

劉文傑因為分班不適應而產生的思想疙瘩,全靠每次和張雄聊天,從而慢慢化解。

後來他們發現,雖然不在一個班,但很多時候還是能夠在一起的。但那一刻,他們除了是戰友,更多時候是對手。

現在的新兵告訴我,他們剛下連時,連裡讓各排上等兵負責本排新兵訓練,張雄和劉文傑就成了搭檔。有一次因為新兵體能太差,連長要求對新兵進行體能加練。

而在如何組訓上,兩人發生爭執,於是,他兩就當著新兵的面“互懟”,話語鋒利,互不相讓。最終因為意見不統一,兩個班只能分開訓練。

青春是燥熱的,“對手”之間產生衝突和矛盾也就成家常便飯。說道矛盾,張雄和劉文傑非常默契地告訴我,他們打的架不止一次。可具體因為些什麼事,他兩都只是搖搖頭,說記不清了。因為對於他兩而言,“和解”就是半天的事。

過年喂雞——

新兵第一年冬天,排裡買了幾隻雞,圈在原來的羊圈裡養著,班長說,等過年給大家燉雞湯,吃雞肉。

飼養的任務自然而然交給了排裡最年輕的同志。於是,提著剩飯剩菜去雞舍喂雞就成為張雄和劉文傑每天晚飯後的例行性工作。

可沒幾天,他們發現,每次給雞送的食物,雞都不怎麼吃,是味道不對雞的胃口?還是……

機智的張雄靈光乍現:“我們家養過牲畜,知道他們有個特點,就是對於看不見的東西從來不吃,冬天天黑的早,我們每次去喂雞都是晚飯後六點多鐘,人走路都要小心摔倒,何況雞吃東西呢?”

劉文傑想著張雄從大山裡出來,在這方面,懂得肯定比他多。於是他們第二天專門拿了應急小分隊用的手電筒去了雞舍,果不其然,用手電筒照著,雞真的開始吃東西了!自此劉文傑越來越佩服張雄了。

劉文傑告訴我,他們那會剛下連不久,使用手機很受限制。張雄所在的二班除了週末,平時是不讓新兵用手機的,而劉文傑所在的班對他手機管理沒那麼嚴格,周內休息時間也可以用。

於是每次他們去雞舍除了喂雞,還有一件事就是偷著玩手機。他們輪流用手電筒給雞照亮,另一個人利用這會時間登陸一下QQ,看看有沒有新消息。

“喂一次雞半個小時?”剛開始,班長們也產生了懷疑。

不過他兩把雞吃東西還得用手電筒照亮的事情告訴了班長後,班長也就信了。

等到了過年,排裡派人去抓雞,準備燉湯吃肉,卻發現雞瘦的只剩皮包骨頭了。

“喂的挺好啊?怎麼會……”當時他兩也一肚子問號。幸虧他們平時表現好,否則非得然他們交代清楚不可。

正當我樂的前仰後翻時,劉文傑告訴我說:“那會雞喂是喂了,但有沒有專心做這件事呢,得打個問號。”

一下我就笑不起來了,我面前這個人,已經不是入伍之初那個少年,談吐舉止,包括他從他臉上表現出來的,我看到了經過兩年淬煉蛻變之後的成熟。

體能那些事——

當我問劉文傑還有沒有什麼印象比較深的事沒,他撓了撓頭,說,體能考核。

關於他如何從一個胖子變成一個“正常”體重的人,沒人知道其中的辛酸。用劉文傑的話說,他再也不想回憶起那三個月。

於是下連後,他對於體能成績沒任何奢望。這樣心態導致他永遠只能在在及格線外遊走。時間長了大家也就習慣了,一提起劉文傑,大家自然而然就想起他那垂死掙扎怎麼也過不去的五公里。

第二年年底時,距離年終評功評獎越來越近了,花落誰家,連裡向所有人發動倡議。

“優秀士兵,要拿一起拿!”點名結束後,張雄把劉文傑拉到一邊。

“我的體能不行!”劉文傑自我揭疤。

“所以你從現在就要練了!”

“算了吧……”

“不試,怎麼知道不行?”

……

在張雄的“逼迫”下,劉文傑嘗試去改變,考核那天劉文傑拼了命地跑,神奇的是,他竟然過了。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議,唯獨張雄在人群後面開心地笑著。

“知道成績後,他比我還開心!”劉文傑講到。

雖然那年優秀士兵只有張雄拿到了。但卻讓劉文傑知道越來通過五公里也不是很難。

可誰也沒想到,那次是劉文傑五公里第一次通過,也是他最後一次。

“我媽生我是剖腹產,所以我的心肺功能不好!”他倒是給自己找了一個讓人無法反駁的理由。

張雄聽完之後有些恨鐵不成鋼,每次當別人提起他那次通過的五公里時,張雄就從人群後冒出一句:“他從來就沒及格過!”

劉文傑知道張雄是在激勵他。

可就算這樣,也沒任何用,五公里,三個字,似乎劉文傑在的人生字典裡不存在。

專業技能打破記錄——

有一件事,劉文傑十分自豪。

那是一次夜訓,連裡組織新大綱試訓。訓練科目是發射車展開撤收,所有戰勤班子都要過一遍,連長掐表計時。

因為人員不齊,班子都是臨時拼湊的。因此訓練成績出現很多未知數。

劉文傑和張雄剛好被分到了一個戰勤班,還有一個班長和他兩搭檔。

隨著一組組訓練結束,成績一次次被刷新,快輪到他們這組上場了,他們前面剛好有個戰勤班打破了最新的訓練記錄。

對於打破記錄他們沒想過,只一心想著怎麼把這一套動作做好,然後再想著提高速度……

但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在配合上竟然體會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操作地暢快感,同樣的科目,因為隊友的不同,一種全新的訓練體驗。“太默契了!”站在旁邊掐表的連長也忍不住稱讚。

這個科目,主要考的是二、三號手配合,配合的好速度就快!

操作結束,當連長宣佈他們打破了由上一組創下的最快紀錄時,他們興奮相擁。

“那會心裡別提有多高興!”劉文傑給我分析說,可能是同年兵在相互配合過程中沒有心理上的障礙,在動作實施上是沒有任何顧忌的。

他說這個也夠他退伍後吹噓一段時間的了。

兩年時間,他們幾乎都成為了連隊的骨幹,開始在連隊的日常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和劉文傑的一段採訪錄:

“張雄選擇留隊,你選擇離開。你怎麼看?”

“他是一個從入伍開始就決定在部隊長幹的人”劉文傑不假思索的告訴我。

“從入伍第一天起,只要是可以拿出來比的東西,他都不願意得第二。”

“我也問過張雄,為什麼要這麼拼命?他只說了一句話,‘做好了,就沒人找你事了!’這句話背後不知有多少不為人知的酸楚和堅韌。也正是這樣一個簡單而樸實的理由,讓他成為他們這一批最優秀的士兵。”

“他的確很優秀,我非常替他高興。”

“那你呢?”

“我……我選擇不留隊,不是我不喜歡這裡,只是長遠看,覺得自己不適合待在體制裡,太穩定太波瀾不驚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這人有些不安分,我更想到外面去闖蕩闖蕩。所以,相反,我是很留戀這裡的。”

“留戀這裡?”

“這裡的一切,營,連隊,還有一些人……班長、連長還有指導員……對,還有張雄,最要好的同年兵。”

“從新兵連開始,為期兩年的同年兵生涯即將結束,你有什麼感覺,我是說……”

“我覺得男人間沒必要搞那麼深情,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離開只是選擇的不同,選擇不同也只是說明奮鬥的軌跡不同,以後要是想聚,他打個電話我就能“飛機”過去……”

“退伍之後你想好幹什麼了嗎,我聽張雄說你想開網店?”

“有這個想法,不過我想先去幾個大城市轉一轉,為自己以後的工作積攢一些閱歷。”

“挺好,希望你回到地方,不忘初心,保持住軍人的優秀品質,把軍人的底色發揚好,最後,祝你前程似錦。”

“謝謝!”

採訪結束的第二天,張雄請假外出,請劉文傑和他們另外一個同年兵吃飯,他說,再不請以後就沒機會了。

臨近離別,我想給他兩拍點照片留作紀念,可他們怎麼都不拍,在我百般說辭才才同意讓我拍。

很少拍照片的他們在鏡頭面前表現的非常拘謹和不自然。好幾次因為連裡突然派活,拍照不得不終止,他們跟我商量說能不能幹完活再拍?我沒有因為被他們拒絕而生氣,反而這種眼裡始終有活,任何時候都把連隊的工作擺在前面,不正是部隊在他們身上留下來的深刻印記嗎?這不正是他們最可愛的地方嗎?

未來的路沒有人知道會是怎樣,離開或者留下,只要始終保持一顆拼搏、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火熱的心,都是對年輕生命最濃烈的尊重。

遇到困難不放棄不拋棄,如果跑不動了,就停下來,問一問自己,當初為什麼出發。然後,別忘了在你人生最重要的兩年裡遇到的那個,同年兵。

作者:孔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