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日科技速遞」全球首台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問世

全球首台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問世

近日, 全球首台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通過了專家組檢測。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朝暉等組成的專家檢測組認為,

該磁體各項指標均滿足於3.0T核磁共振系統高品質成像要求, 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在臨床應用及醫療科研方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它的問世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長期壟斷, 也標誌著我國高端醫療影像裝備研發已走在世界前列。

——《科技日報》

世界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成功

近日, 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成功進行了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 觀察到了光子極化量子態和量子糾纏可在海水中保持量子特性, 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實驗驗證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向未來建立水下及空海一體量子通信網路邁出重要一步。 該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光學快報》雜誌上, 並被列為編輯推薦。

——人民網

美下一代太空望遠鏡將觀測太陽系“水世界”

美國下一代太空望遠鏡——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于明年升空。 韋伯望遠鏡耗資約87億美元, 在近紅外波段工作, 是美國下一代主力太空望遠鏡, 被認為是在軌工作20多年的通用觀測平臺——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接班人”。

韋伯主鏡面集光區域比哈勃大6倍, 解析度也更高, 是美國迄今建成的最強大的太空望遠鏡, 按計劃將於2018年10月發射升空。

——新華社

“啤酒肚”增加患癌風險機理發現

人們早就知道肥胖會增加癌症風險, “啤酒肚”式的腹部脂肪堆積致癌風險尤其大。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 腹部脂肪釋放的一種蛋白質會促使正常細胞向癌細胞轉化, 腹部深處內臟脂肪的致癌作用甚于皮下脂肪。

研究小組在新一期英國《致癌基因》雜誌上報告說, 他們向實驗鼠餵食高脂肪食物將其催肥, 並展開研究。 結果發現, 腹部脂肪會產生大量名為成纖維細胞生長因數2的蛋白質, 這種蛋白質會使正常細胞變得脆弱, 進而引發癌變。

——《科技日報》

自來水中添加鋰有助預防癡呆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科學家在新一期《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卷》月刊上報告說, 他們將丹麥一些地區癡呆症的發病率與這些地區自來水中鋰的天然含量進行了比較。 研究發現, 自來水中鋰含量較高時可以顯著降低癡呆症發病風險, 但自來水鋰含量中等地區反而比鋰含量最低地區癡呆症發病率高。 具體來說, 與每升自來水鋰含量低於5微克地區相比, 每升水鋰含量高於15微克地區的癡呆症發病率降低17%, 但每升水鋰含量介於5.1微克至10微克時又升高22%。

——人民網

腸道微生物能與腦代謝物“通信”

據每日科學網站日前報導,美國伊利諾大學最新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可影響人的健康和行為,甚至與自閉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有關,其可通過血液中的皮質醇與腦代謝物“通信”,這一發現提供了一種能解釋自閉症特徵的內在機制。

——《科技日報》

全球首款無纜多轎廂立體電梯將誕生

無鋼絲繩、無配重、無機房、無中間傳動裝置、無提升高度限制,佔用空間少,提升效率高,在一個井道內可多台轎廂分別獨立運行及柔性配置,大大提高井道利用率並降低能耗。近日,河南理工大學發佈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球首款MAGBUS——直驅無纜多轎廂立體電梯技術。

——人民網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多元高熵熱電材料快速篩選和設計中取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史迅、陳立東與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張文清等帶領的科研團隊,提出了採用材料中的“熵”這一具有類似基因特性的基礎參量作為熱電材料的性能表徵參數,從而實現對多元熱電材料的快速篩選,發展了計算多元熱電材料體系熵的模型與方法;並結合計算與實驗對一系列多元體系進行了篩選、設計和驗證,獲得了多種熱電性能大幅提升的多元高熵熱電材料。該項工作是材料基因工程研究方法在熱電材料上應用的重要體現,豐富了“材料基因工程”理念的研究領域和內容。相關研究發表在《先進材料》雜誌上。

——上海科技

液態水產生太赫茲波被證實

液態水具有吸收太赫茲光波的性能,因此一直被認為不可能充當太赫茲波的光源。但近日,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張希成帶領團隊利用飛秒雷射脈衝首次證明,液態水也能產生太赫茲波。發表在最新一期《應用物理快報》上的這一重要研究成果,將為太赫茲波在無線資料傳輸、工業品質管控及高清成像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提供一種全新的可能。

——《科技日報》

浦東首次發放科技創新券

日前,2017年度浦東新區科技發展基金科技創新券專項資金開始申報。這是浦東首次發放科技創新券,每家企業每年度可申請10萬元額度。據悉,浦東為了更大程度上支持創新創業,申報活動具有普惠性質,面向浦東眾多中小微科技企業,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即可獲得,沒有競爭性的評審環節。

——浦東發佈

——人民網

腸道微生物能與腦代謝物“通信”

據每日科學網站日前報導,美國伊利諾大學最新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可影響人的健康和行為,甚至與自閉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有關,其可通過血液中的皮質醇與腦代謝物“通信”,這一發現提供了一種能解釋自閉症特徵的內在機制。

——《科技日報》

全球首款無纜多轎廂立體電梯將誕生

無鋼絲繩、無配重、無機房、無中間傳動裝置、無提升高度限制,佔用空間少,提升效率高,在一個井道內可多台轎廂分別獨立運行及柔性配置,大大提高井道利用率並降低能耗。近日,河南理工大學發佈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球首款MAGBUS——直驅無纜多轎廂立體電梯技術。

——人民網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多元高熵熱電材料快速篩選和設計中取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史迅、陳立東與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張文清等帶領的科研團隊,提出了採用材料中的“熵”這一具有類似基因特性的基礎參量作為熱電材料的性能表徵參數,從而實現對多元熱電材料的快速篩選,發展了計算多元熱電材料體系熵的模型與方法;並結合計算與實驗對一系列多元體系進行了篩選、設計和驗證,獲得了多種熱電性能大幅提升的多元高熵熱電材料。該項工作是材料基因工程研究方法在熱電材料上應用的重要體現,豐富了“材料基因工程”理念的研究領域和內容。相關研究發表在《先進材料》雜誌上。

——上海科技

液態水產生太赫茲波被證實

液態水具有吸收太赫茲光波的性能,因此一直被認為不可能充當太赫茲波的光源。但近日,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張希成帶領團隊利用飛秒雷射脈衝首次證明,液態水也能產生太赫茲波。發表在最新一期《應用物理快報》上的這一重要研究成果,將為太赫茲波在無線資料傳輸、工業品質管控及高清成像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提供一種全新的可能。

——《科技日報》

浦東首次發放科技創新券

日前,2017年度浦東新區科技發展基金科技創新券專項資金開始申報。這是浦東首次發放科技創新券,每家企業每年度可申請10萬元額度。據悉,浦東為了更大程度上支持創新創業,申報活動具有普惠性質,面向浦東眾多中小微科技企業,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即可獲得,沒有競爭性的評審環節。

——浦東發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