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正確使用抗生素,避免無藥可用的悲劇

官方資料表明2013年中國共用掉16.2萬噸抗生素, 占全球用量的一半, 平均每人每年使用抗生素的量是西方國家的5至8倍, 其中超過5萬噸抗生素被排進水土環境中嚴重污染水源, 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與抗生素的醫療效果, 超級細菌的出現已經被證明與此有關。 目前中國抗生素最主要用於農業(占52%)及人類醫療(占48%)。

抗生素的作用機制及細菌的耐藥性

抗生素殺死細菌的方法有很多種, 有破壞細菌外殼的、有破壞細菌DNA阻斷新陳代謝的等。 隨著抗生素的招數不同, 擅長對抗的細菌種類也各有千秋, 比如說A抗生素對A細菌特別有效, B抗生素對B細菌特別拿手等等。

然而細菌是地球上存活最久的生物之一, 它可不會被輕易地擊倒。 青黴素上市不到四年, 就發現細菌已經演化出一些方法可以不再害怕抗生素的攻擊,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 我們就稱這只細菌已經產生耐藥性了。

產生抗藥性之後, 細菌之間就會開始互相交流, 分享經驗, 所以A細菌可以把抗藥性基因送給B細菌, 從此B細菌不費吹灰之力, 也可以擁有自己的抗藥性, 依此類推不斷地傳開。

更可怕的是, 因為很多抗生素的結構外觀非常類似, 所以當抗藥性一旦產生, 這只細菌可能不只是對A抗生素沒效, 連帶的對B、C、D、E抗生素都一起失靈, 這叫做間接傷害(Collateral Damage), 讓全球耐藥性問題惡化得更加快速。

如何正確地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是消炎藥, 不是所有的發炎都要用抗生素治療。

·抗生素對病毒及其他非細菌性的感染無效, 一般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是常見的病毒性感染, 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醫生如果開立抗生素給病人服用, 病人必須遵醫囑按時服藥, 並全程服用完畢, 不可自行停止使用、減量使用或不規則服藥, 耐藥性就是這麼來的。 (指在醫生靠譜的情況下)

·部分病人可能會出現過敏現象, 少數病人也可能會出現一些較嚴重的副作用, 如非必要, 應避免使用抗生素。 絕不可認為使用抗生素可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或預防感染」, 把抗生素當維生素用。

·當有細菌性感染時不應排斥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性感染所必需的。 除了很少數的情況外, 適當而節制地使用抗生素, 在使用者身上並不會出現耐藥性的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